乾隆搞《四库全书》别有用心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6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世所共知,建州女真入主中原之后,热衷文字狱,康雍乾祖孙三代,一个比一个能整文人,但是你要说他们要毁灭所有的文化,也是冤枉了他们。事实上,他们一边整文人,一边还念念不忘“文化工程”。 譬如乾隆这个在位时间最长的清帝,在大兴文字狱的同时,也大搞了一次大型“文化工程”,那就是编撰《四库全书》。汉学士纪晓岚为此做了捉笔吏,并引以为“旷古成就”。 然而,《四库全书》这项“文化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吗? 要弄清上述问题,必须先解开这个疑团——乾隆为什么一遍搞文字狱,一边搞四库全书呢? 查考历史,不得不承认:在对中原文化的揣摩与利用上,努尔哈赤的子孙不仅比成吉思汗的子孙聪明,甚至比汉族始皇帝还高明。 比如乾隆搞的文字狱,就比秦始皇嬴政还高明。为封天下文人之口,秦始皇搞焚书坑儒,乾隆也焚书也坑儒,但是它同时又给读书人一个出口——满版“四书五经”,指定“统一答案”。这就是声势浩大的“四库全书”工程。 也许建州女真人吸取了蒙古人和秦始皇短命统治的教训,深悟此招更利于长治久安。 他们深知,自己是少数族群,单凭一点有限的武力维持穷凶极恶的专制政权,奴役广大国民,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为了避免重蹈秦始皇与蒙古帝国的覆辙,于是使用文化“两手”:一手文化杀戮,一手文化整容。 于是,确立全国统治之后,他们就开始把精力放在文化改造上。一边扬言搞文化工程,一边不遗余力地搜书、焚书,旧书新书凡是有涉及外族的地方,一律修改,有诋毁的地方,全书抽毁或禁行或全毁。现存的作者一被举发,充军、杀头。 《四库全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满清唯一允许留下来的“文献”,因为这是经过“消毒”,全然没有思想与民族气节的“无骨汉才”。 后来的文化学者公认,整容过后的华夏文明已经体无完肤,四库全书,这个“中国文化史上声势浩大的文化工程”实际上是“寓禁于征”,是一场打着文化工程旗号的文化浩劫。 乾隆文化两手实施后,华夏文明成了满清权贵的股掌之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显然,在文化整治上,乾隆干得比他爷爷、爸爸都出色,他不仅杀威,而且“诛心”,凡是有一点点的思想火花,一点点的独立人格,一点点气节的人,全部扑杀!动辄“弃市”“凌迟”“灭族”,无所不用其极! 乾隆时期的文化官员为了政绩,捕风捉影,大肆株连无辜,有时候乾隆明知道底下的奴才肆意滥杀,但并不加制止,他要的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效果,让被天下读书人不要有一点点出格的念头! 事实还真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发展了。 在乾隆“文化两手”的效应下,中国文化上千年来积淀起来的人格、骨气丧失殆尽!在那样一个朝代,有骨气的文化人无法存活。只剩下阿谀奉承“奉旨写作”的纪晓岚这等御用文人之流跟《四库全书》一起留了起来。 难怪民国学者章太炎说:“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文学家鲁迅指出,他们“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现代历史学家吴晗评价《四库全书》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乾隆大功告成后,文化在中国彻底成为一项“僵尸产业”。“避席畏闻文字狱”是当时的文人士子风声鹤唳般的真实写照,气节、思想、民权想都别想,所谓学士学者,只能在生命的浅层次爬行,像低级动物一样“著述都为稻粮谋”…… |
欧阳修快马追字 王羲之苦练书法 历史“破鞋”第一人:哥哥竟… 高欢的老婆为何被称为“九龙… 言而无信君王,终惨死 狄仁杰不同寻常的晚年 袁世凯与明成皇后姐妹的风流… 武则天200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我是会员:会员投稿 我不是会员:匿名投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