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133
怅望山河133
094山河不语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六盘山上并没有一般意义上那种连绵不断的汉与明长城。毛泽东诗中的长城,实指应该是六盘山区仍然屹立的唐、宋时期许多关寨城堡--其中必然包括扼六盘山至陕北吴起镇要道上范仲淹修建的要塞大顺城。
萧关道上,处处有黄芦草。
范仲淹是忧思型的,忧国忧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河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于是,我们知道了,长河落日中的“孤城”,无论是大顺城还是麟州古城,都与玉门关、交河、轮台、大散关一样,在国家与民族的战争中,在历史的危急关头,具有星辰一般的象征意义。
相比之下,行走在六盘山峻岭与古城堡之间,马背上的毛主席豪放乐观,心情极好。雁是诗人们喜爱的候鸟。毛主席也写到了大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我又想到写《庆州大顺城记》的张载。这个城记写得远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现在,其城墙、文字与断碑一同没入了蓑草。人们只记住了形容大顺城坚不可摧的词句,“百万雄师,莫可以前”--原来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百万雄师”的出处,正在这座荒城,它曾在战争年代,被夕阳映照得铜墙铁壁一般。这个成语的出处与用法,不仅反映了两个人不同的性格,也反映了宋对西夏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与改朝换代有异,战略防守与战略进攻有别。
但是,我们不可据此,就断定先贤与今人,谁更伟大。
铁与火的战争过去了,大风暴的时代过去了。范仲淹与毛泽东,在少年或青年时代都到过洞庭湖。晚年的范仲淹与毛泽东,都曾不约而同地又遥想起洞庭湖和岳阳楼,状景抒怀,回望世事人生。
前者作《岳阳楼记》,观景状物抒怀;后者挥毫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一切尽在不言中--这让人回味不已。
岳阳楼是唯一保存百年前古建原貌的古代名楼,耸立在大堤与高台上的三层楼阁。岳阳楼没有新修的黄鹤楼、滕王阁和鹳雀楼那样现代、那样高大雄伟,登楼也不用举步,可以乘电梯直上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