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之秦相吕不韦的性格、人品与命运1

作者:佚名 字数:6274 阅读:8 更新时间:2016/06/09

名人故事之秦相吕不韦的性格、人品与命运1

吕不韦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一定贡献的人。讲秦朝史,绝对不能忽视他,因为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掌控了秦朝的大权,曾先后辅佐过两位君王:秦王异人、秦王赢政,他的治国才能和谋略都是一流的,甚至是超一流的。我认为,他是第一个用金钱改变历史进程的人,而且是一个利用自己的谋略定立了一个国君的人。
  我们不能抹煞吕不韦的历史贡献,但也必须承认他有弱点。看清了吕不韦的弱点,我们也就明白了他为什么没有好的下场。吕不韦下场不好的主因是他处事离不开他曾作为一个商人的视角——如何把利益最大化。这种想法太唯利是图了,所以导致他后来一再失误。
  经商是吕不韦的本业,他也因此获得很大的成就。吕不韦经商的手段在《史记》中也有记载,说他贱买贵卖,利用季节差价进行交易,他的家业达到了千金高度。吕不韦非常有经商头脑,但是在这么好的一个局面下,公元前265年,到了邯郸的他突然决定不经商了。为什么呢?
  在战国时候,有一些国家实行抑商政策,国家对商人有很大的排斥。商人自己也感到压抑,尽管很富有了,但没有地位。吕不韦渐渐发现经商可以富但不能贵,所以他从商人的角度,想用最小的投入换得最大的收入。他在邯郸发现了一个可以投机政治的人物——异人,吕不韦在分析了异人的现状和秦国内部的状况后,特别惊喜,他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认为“奇货(异人)可居”。从“奇货(异人)可居”的观点可以看出,异人在商人吕不韦的眼里只是一个“货物”。
  然后,吕不韦回家同父亲讨论此事。他先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他父亲说,十倍;他又问贩卖珠宝玉器几倍,他父亲说百倍;他又问定立国君有几倍,他父亲没有涉足过政治,但也知道政治很可怕,就说无数。
  定立国君可以获利无数,还可以泽及后世,使吕不韦毅然走上了弃商从政的道路。他分析了异人之所以沦落到赵国,是因为异人在国内不吃香。异人的父亲是安国君,安国君是秦国的太子,秦昭王把安国君立为太子,异人却没有继承安国君王位的份。这是因为:第一,异人在兄弟们中排行居中;第二,异人不受宠爱,因为异人的母亲夏姬已经失宠了,所以异人被派到赵国做人质。
  可是,吕不韦看到了异人的价值:第一,秦国当时还没有确立安国君的接班人;第二,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而她说话非常有用。
  于是,吕不韦决定去说服华阳夫人。吕不韦的想像力实在太强了,几乎接近童话。老皇帝还没有死,安国君还没有即位,吕不韦就想让异人去当国君,他能保证不出问题吗?但是吕不韦他坐不住,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把握办成此事。他给异人挑明了这个关系,帮助异人鼓足勇气。
  他到秦国要拿下几个关键人物,关键人物之一是华阳夫人。她的优势是非常受宠,她的劣势是年华渐老、身后无子。但华阳夫人在后宫,吕不韦不可能见到,所以吕不韦就先从华阳夫人身边的人开始吓唬和贿赂……
  后来,华阳夫人就找到安国君,说,我心里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我现在没有子嗣,我想立异人。起初,安国君没有表示赞成或反对,华阳夫人就开始哭闹,打动了安国君,从而要求吕不韦把异人给带回来。这个几乎让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儿,变成为现实。
  就在异人和吕不韦将要回国的时候,秦国和赵国打起了长平之战,使他们回不去了。长平之战的惨烈对吕不韦造成很大的影响,吕不韦看到战争太惨烈了,所以在他以后从政的时候就决定换一种方式。
  那么,长平之战期间,吕不韦和异人在干什么呢?
  这就关系到了秦始皇的生父问题。有一次,吕不韦请异人去吃饭,异人如约而至。其间一位女子飘然而至。这位女子就是吕不韦在邯郸娶的非常漂亮的小妾赵姬。异人看到赵姬后,目瞪口呆,《史书》记载:“见而悦之”,他赶紧举起酒杯向吕不韦敬酒,说:“请之。”吕不韦“怒”。
  为什么怒?吕不韦的心里可能这样想,第一,这么漂亮的女子怎么能给你,她是我最喜欢的,第二,她已经怀孕,怀孕了能给你吗?写到这里,司马迁的笔锋一转,“业已破家为子楚”,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再把赵姬给你我也值。吕不韦的“怒”是装出来的,还是本能的“怒”,我们谁也说不清楚。
  之后,赵姬就跟了子楚。“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吕不韦到了秦国,公元前246年安国君(秦庄襄王)逝,异人即位。吕不韦实现了他定立国君的目标。他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得封地(在今河南洛阳)十万户,后来又在秦王赢政即位后,得到“仲父”的尊称。他辅佐秦王赢政7年,到秦王赢政亲政的时候才把政权交还。其实,从秦孝文王(异人)开始算起,吕不韦执掌秦朝政权十几年。
  长平之战及其它事件的影响,使吕不韦的管理趋向人性化,他比较尊重秦国的那些老臣,对他们予以各种的奖赏,对老百姓也是实行安抚政策。但之前,秦国这方面做得实在是太差了,受法家影响颇深。吕不韦到秦国之后就尽可能地改变执政方针,他打仗不硬碰硬,常使对方内乱,自己投降。
  在战争中,吕不韦对攻下的城市一不杀人,二不烧庄稼。他提出要用新的方法和思想,尽可能不过多的打仗,而用一种宽和的态度治理国家。在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已经基本奠定。
  但是,吕不韦犯了几个大错:
  第一,他在咸阳官内和赵姬又旧情复燃。而秦王赢政已渐渐懂事、渐渐长大。
  第二,引进嫪毐。和赵姬旧情复燃后,吕不韦感到行为不妥,意识到必须和赵姬保持距离,“恐祸急己”。就引进了赵国人嫪毐,赵姬和嫪毐在邯郸的时候就认识。《史记》记载,“太后私与通,绝爱之”。
  第三,没有及时地除掉嫪毐。引进嫪毐之后没有及时地把嫪毐除掉,而是引虎为患。嫪毐有野心,他和赵姬一口气生了两个儿子,嫪毐想等秦王死了,让自己的儿子当秦王。
  第四,在嫪毐发动政变的时候态度暖昧。为什么吕不韦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不表现自己,为什么不太表态?他内心还是一种商人心理,嫪毐取胜与我无关,嫪毐失败我也可以趁机打压你。他的商人心理支配他不管这件事情,这种做法对吕不韦的政治生涯是一个致命伤害。
  第五,退位后不甘寂寞。铲除嫪毐后,赵姬也回来了,这时候秦王赢政首先免除吕不韦的丞相职务,接下来遣其回到封地(河南洛阳)。吕不韦到了洛阳之后不甘寂寞,其实这个时候他应该低调做人,但是他门前仍是车水马龙。秦王赢政给吕不韦一封绝情信。这时吕不韦才感觉到自己完了,于是喝毒药死去了。
  吕不韦之死有两种说法。我们不管他是怎么死的,但他这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太多思考:如果一个人私心过重,处处以营利为目的,只以私利为念,最终将走向灭亡……
  在今山西大同,有一永固陵墓。墓主是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冯氏本是汉人,原籍河北冀县。祖父冯弘是北燕的第二代国君。父亲冯朗。曾任秦、雍二州刺史,母亲王氏,是个诰命夫人。冯朗在燕时娶乐浪(今朝鲜平壤市)女子王氏为妻,生有一男一女。归魏不久。王氏在长安又生一小女,这就是文成皇后冯氏。至于孝文帝为何以“文明”尊谥冯太后,我们不知其初衷。不过,冯氏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促使国力达到鼎盛的阶段。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一些改革成果积极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就今日“文明”之意。与其一生映照,可谓名副其实。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不少,除了当上皇帝的武曌以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超过北魏的文明太后。文明太后可谓千古第一后。可惜。我们不知这位女中尧舜的芳名珍字。
  北魏和平六年(公元465年),文成帝去世,年仅12岁的拓跋弘即位为献文帝,24岁的文明太后临朝称制。按照北魏国葬“故事”,三天之后,凡是文成帝生前用过的器物焚烧,文武百官以及嫔妃都要哭灵。文明太后痛不欲生,仪式中间竟然当众表演“飞蛾扑火”。宿卫监李奕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抱出文明太后。就是这一跳,文明太后跳上了众星捧月的位置;就是这一抱,李奕抱出了两个人的情感。从此,文明太后经常扑进这个俊秀伟岸的男人怀抱。
  献文帝即位后,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根本不把文明太后和献文帝放在眼里,大权独揽,“擅作威福”(《魏书·贾秀传》),诛杀异己,阴谋篡夺皇位,企图颠覆政权。文明太后看出乙浑的不臣之心,就和李奕等人精心谋划,一举诛戮乙浑及其同党,接着,锋芒毕露,宣布自己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文明太后“多智略,少猜忌,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从不婆婆妈妈。
  文明太后第一次临朝听政时间很短。据《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
  及高祖(孝文帝)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
  孝文帝拓跋宏(后改姓元)生于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文明太后“罢令”定然与抚养孝文帝一事有关。历代后宫倾轧激烈,权力就是自己的生命。文明太后“罢令”这一举动发人深思:“岂有因生孙而罢政?且亦何必因此而罢政?岂高祖实后私生之子,后因娩乳,乃不得不罢朝欤?”(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尽管《魏书·显祖纪》和《魏书·高祖纪上》明载:孝文帝是文成帝的长孙、献文帝的长子,祖母为李贵人、生母为李夫人。《魏书·献文思皇后李氏》亦云:
  献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李)惠之女也。姿德婉淑,年十八,以选入东宫。显祖即位,为夫人,生高祖。皇兴三年茏,上下莫不悼惜。
  上述史料表明,文明太后与孝文帝之间虽为祖孙辈分,却无血缘关系。然而,《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却说:
  迄后(文明太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至如李、李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天下冤之。
  那么,孝文帝究竟是谁的儿子?李新、李惠“猜嫌”什么?他们怀疑孝文帝不是献文帝与李夫人所生,而是文明太后与李奕的私生子。为了掩盖事实真相,文明太后把私生子冒作李夫人所生,然后根据所谓“子贵母死”的祖制杀人灭口。
  献文帝为此觉得非常难堪。恰好李新利用范檦等人具条列举李奕长兄、南部尚书李敷的“隐罪”将其告发,献文帝乘机穷究此事,以法连坐,诛杀了李奕、李敷兄弟。文明太后失去如意郎君自然怀恨在心,与献文帝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尤其献文帝又把李新擢为尚书,参决国政,更令文明太后无法容忍。于是,她利用自己的声威与势力逼迫献文帝退位。献文帝本人虽则聪睿夙成,刚毅有断,但生性喜好黄老(道)、浮屠(佛)之学,常常与朝中士大夫和沙门(僧人)一起高谈玄理,也给人一种雅薄富贵、厌倦国政、不以天下事为意的印象。献文帝想传位给素有时誉的叔父拓跋子推,但是遭到宗室大臣的反对,无可奈何,只得在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献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叔父而不给儿子?难道太子拓跋宏不是他的儿子?正如(《魏书·天象志三》所说:“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太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献文帝虽然让出了皇位,但是仍然大权在握,勤于政事。公元476年,献文帝离奇暴崩,传为文明太后毒死。翌年,文明太后追念李弈,诛杀李。如此,了结了个人恩怨之后,文明太后掌控了北魏政权。
  李奕被杀,文明太后孤衾独宿,寂寞难耐,就请心腹太监杞道德、王遇、张祜、苻承祖等帮忙,物色如意郎君。王睿就是太监推荐的。此人属鲜卑族,有男子汉气质,身材高大魁梧,相貌伟丽。文明太后一看就有七分满意,但是他已结过婚,妻子娇美温柔。文明太后起初还有点担心他不肯就范。所以她先给了他一个宫廷侍中的职务,让他陪伴年幼的孝文帝读书,以便进一步观察、笼络。
  太和二年(公元478年),文明太后和孝文帝率领文武百官,陪同外国来朝觐见的使节,去观赏新捉来的几只东北大虎。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围着栅栏里的老虎前后观赏的时候,一只猛虎突然野性大发,跳出栅栏,直扑过来。当时,左右侍卫大惊失色,纷纷逃窜,只有王睿一个人不顾个人安危,操起一只长矛,一边护住文明太后和孝文帝,一边驱赶猛虎,最后终于把它赶回了栅栏,解救了文明太后和孝文帝。
  经过这次事件,文明太后相信王睿勇敢过人,而且对自己十分忠诚。当天晚上,文明太后就迫不及待地以慰劳为名,召他进入寝宫饮宴。王睿是个过来人,自然明白文明太后的情意,但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有李奕前车之鉴,生怕重蹈覆辙。文明太后是个聪明人,一看王睿无动于衷,就主动挨近他坐下,赠送给他一张不死的金券。王睿得此金券,才开始了“文明的拥抱”。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名人故事之周总理的故事 下一篇:名人故事之秦相吕不韦的性格、人品与命运2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