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19
李白与杜甫19
一方面是十几年的养精蓄锐,另一方面是几十年的文恬武嬉,两相接触,其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自安禄山叛变之日起,仅仅三十三天便攻陷了洛阳,到明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新的朝代。安禄山在叛变后的第三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庆绪也不到三年,即在乾元二年(759),又被突厥人的史思明杀了。而史思明也不到三年,即在上元二年(761),又为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后为回纥兵所败,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自缢,为期也不到三年。就这样,整整八年间的所谓“安史之乱”基本上也就平定了下来,李唐算幸运地没有失掉它的统治。然而这八年间,黄河流域的居民是遭了大劫的。经过乱离之后,全国人口只有一六九○万强,比天宝十三年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李白诗所哀痛的“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韦良宰》)看来不是夸大。
在安禄山叛变前三年,即天宝十一年(752)十月和十一月,李白去过幽州--安禄山势力范围的中心地带。他当时也感觉到安禄山的叛变已迫在目前。他在追忆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有所叙述。
十月到幽州,戈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绿耳空腾骧。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这一段叙述得很沉痛,这里对于玄宗朝廷是有严峻的批评的。“扫地借长鲸”的“君王”是谁呢?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可见李白认为:酿成了安史之乱,李隆基要负很大的责任。是唐玄宗把当时天下的将近三分之一和盘送给了安禄山,使得他庞然坐大,一呼一吸可以使百川沸腾,连燕然山都会被吹成飞灰。这还只是天宝十一年十一月左右的事,再隔三年的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终于使“天下横溃”,实现了李白的预感。李白在游幽州的当时非常伤心,伤心他自己知而不能言、言而无人听。这样的话,在他的乐府《远别离》和《梁甫吟》中还反复地说过,只是把地上的舞台移到了天上或者把今时的人物换为了古时,在现实的描绘上,加盖了一层薄薄的纱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