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同舟共济为一件大事 (1)

作者:王兴东,陈宝… 字数:6876 阅读:14 更新时间:2016/06/09

第30章 同舟共济为一件大事 (1)


  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
  “阿尔丹号”货轮驶入了台湾海峡。强劲的海风啪啪地击打着人的脸。船头如锋利的刀刃,劈开了墨绿的海面。桅杆上猎猎抖动着鲜红的苏联国旗。
  李济深与同行的民主人士们在甲板上散步,三三两两兴奋地谈论着。
  厚厚的云层里传来越来越大的轰鸣声,直至震耳欲聋,一架飞机钻出了云层。
  “快!进船舱!这是国民党飞机!”海员打扮的钱之光急忙招呼着。
  李济深和大家急忙进入船舱,趴在舷窗上向外面张望。
  甲板上已空无一人。一架小飞机在货轮上空久久盘旋不去。飞机如狮吼一样的轰鸣声,盖过了轮船隐隐的马达声,螺旋桨划动海水声、风声和海浪声……
  “这是美式侦察机。看来,他们还没发现我们。”李济深向大家解释着。
  “任公,咱们北上,老蒋还派飞机护航啊!”朱蕴山呵呵地笑着。
  “不光飞机,恐怕还有军舰呀!老蒋的海军,也就只能在这儿抖抖威风喽!”
  侦察机就像一只讨厌的蚊子,总算飞走了。果然,海面上开来了一艘军舰,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在桅杆上剧烈地抖动。甲板上有一个旗语兵打着旗语,他的五官几乎都能看清楚了。
  “他在问:你是什么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李济深读着旗语。
  “阿尔丹号”的苏联船长有五十多岁,脸呈深褐色,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上唇的胡须梳理得很好,两端微微上翘,显得刚毅而威严。
  苏联船长用俄语向船上负责旗语的苏联海员说着什么。
  “回答他:我是苏联船。从香港来。到大连去。”钱之光翻译着船长的俄语。
  国民党军舰甲板上那个旗语兵挥了几下旗子。苏联船员用俄语翻译给船长。
  “船上装的是什么货?是谁的货?”李济深读着旗语。
  船长对打旗语的苏联海员说了一句俄语。
  “生活用品。苏联的。”钱之光翻译说。
  对方那个旗语兵又挥了几下旗子。苏联船员又翻译给船长。
  “船上载没载中国人?”李济深读着旗语。
  船长对打旗语的苏联海员斩钉截铁地说了一个词。
  “没有。”钱之光翻译说。
  对方那个旗语兵哗啦哗啦地挥舞了好一阵旗子,看起来像是在做体操。
  “奉上峰的命令,我们要上贵船例行检查,请贵船提供方便。”
  李济深刚读完旗语,身边的民主人士们就一阵紧张。虽然他们的衣着都已经是商人的打扮,预先也都编好了假名,各自有着自己的“商号”,口袋里揣着提货单,就是面对国民党军人检查,也很能应付一阵子。但是,大家还是有些紧张。毕竟,这是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台湾海峡,对方是武装到牙齿的军舰呀!
  “不要紧,”钱之光看出了大家的心情,“大不了……咱们下到底舱。”
  苏联船长考虑了一会儿,咕噜咕噜地向打旗语的苏联海员说了一阵俄语。
  钱之光几乎是同步地翻译着:“我是苏联船,没有让贵方检查的义务和惯例。不能提供方便,请贵方谅解。”
  苏联船员挥舞着两面小旗子,哗啦哗啦地把这些话打了出去。
  此后,苏联船长就不再理睬国民党军舰打来的旗语,走回到驾驶室里,全神贯注地指挥着货轮的前行了。“阿尔丹号”劈开万顷碧波,笔直地向着正北方驶去,身后留下一道白白的粗粗的长长的水线……
  国民党军舰不甘心地在后面追赶着,甲板上的炮塔、高射机枪都转动了起来,瞄准了“阿尔丹号”,好像马上就要发射了。一时间,气氛十分紧张……
  “为了保证大家的绝对安全,大家跟我下底舱!”钱之光用着不容商量的口吻。
  民主人士们面面相觑,最后都看着李济深。
  “好,咱们一切都听翦老板的安排。走!”李济深一伸左手。
  钱之光在前面走,李济深紧随其后,其他民主人士鱼贯而行地跟在后面。
  大家来到了底舱,纷纷坐定。因为看不到外面的情势,倒也足以平定一下紧张的心情。因为心情紧张,有些晕船的人也不晕了。钱之光坐了一会儿,看大家的心情都已逐渐平静,就站了起来。
  “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会儿,聊聊天,但不要上去。我到上边去看一下。请大家放心,我们共产党既然把大家请出来了,就有办法保证大家的绝对安全。”
  听了钱之光的话,民主人士们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钱之光上去了。大家一时无话。
  “平时大家都忙,”李济深说了起来,“难得聚到一块儿,今天也是幸会。我看,咱们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革命经历吧。”
  “任公这个提议好,我同意。”
  “好好好!我也同意。”
  “也省得我们没有事情做了。”
  民主人士们纷纷响应。
  “谁先说呢?”
  “当然是任公……”
  “慢!”茅盾站了起来,“在谈革命经历之前,我有个小小的请求。请列位满足我这个请求。”
  “说吧,什么事?只要能做到的。”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咱们大家这次同船北上,奔赴解放区,就是有缘哪!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请每位同志给我题几句话,以记录这一次同船北上的盛事。”茅盾说着拿出了一个装潢讲究的红色布面笔记本和一支派克金笔。
  “好好好,每人都写几句。”有人响应着。
  “到底是作家,真是有心人哪!”有人感叹着。
  “那……还是请任公先写。”茅盾首先把本子和钢笔递给了李济深。
  “好,盛情难却,在这里,我也算是长几岁,那就……不客气了。写什么呢?”李济深想了一下,就低头写了起来,笔尖在白纸上嚓嚓地响着,欢快地唱着,仿佛那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
  “好,就写这些吧。献丑,献丑!”李济深不好意思地把本和笔交给茅盾。
  茅盾看了一下,大声地念了起来。
  “‘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同舟共济,恭喜恭喜,一心一意,来做一件大事。前进!前进!努力!努力!’任公,你这就是一首好诗啊!”
  “过奖,过奖。在你这位大作家面前,我这是班门弄斧,就算是描红吧。”
  “写得真不错!任公过谦了。”茅盾说。
  “嗯,真不错!”洪深点头赞同说。
  “雁冰先生,老朽也有一个请求,不知道你能不能满足我?”李济深说。
  “任公说吧,只要我能做到。”
  “我拜读过你的大作《子夜》,你能不能把我们这次北上也写一部书哇?”
  “唔……”茅盾思忖着,好像是在掂量着这件事能不能成书,又好像在考虑着应该怎么回答。
  “对对对,任公提到了点子上!”洪深高兴地说。
  “洪深兄会拍电影,电影更好看。还是让他给咱们拍一部电影吧。”茅盾把矛头引向了洪深。
  “是啊,是啊,拍部电影吧!”好多人附和着。
  “大家有所不知啊!拍电影得先有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虽说是老生常谈了,但也确乎是真理。没有剧本,让我怎么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你们俩,一个作家,一个导演,不是正合适嘛。”
  “对对对,让沈先生写剧本,洪先生拍。”
  “好,只要沈先生写,我就一定拍!”洪深拍着胸脯保证说。
  “好好好,沈先生也立个保证!”
  “让沈先生立个保证!”
  ……
  “这里好热闹啊!”钱之光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
  “翦老板,上面怎么样?军舰呢?”李济深问。
  “早就走了。”
  1948年12月27日夜,******就南方游击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中央起草了致香港分局的电报,审阅并修改了****中央《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稿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章程》稿。审阅修改了周恩来为****中央起草的致彭真、叶剑英、赵尔陆等的电报,并加了一段话:“燕京当然是司徒办的学校,陆志韦当然和司徒有联系,但燕京教职员中左倾者不少,陆志韦态度亦较民主,我们应采保护政策。”
  一阵腾腾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周恩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快步走来。
  “潘汉年来电了,李济深一行已经秘密上船,离开了香港。”
  “好哇!”******高兴地说。
  北平成了一座“围城”。清华大学因为地处城外,率先成了解放区。
  1948年12月27日晚10点,在北平清华大学梁思成的寓所里,他正在和妻子林徽因谈论着北平即将发生的战事。梁思成叼着烟斗,忧心忡忡地在屋里踱着步子。
  梁思成47岁,广东新会人,是戊戌变法的著名人物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中等身材,脸瘦,眉毛浓,背头,脸色黝黑,戴着上沿黑边的眼镜,长长的嘴巴显出坚忍,长相敦厚,一望而知是严谨的学者。林徽因44岁,福建闽侯人。林徽因身材窈窕,容貌秀丽,皮肤白皙,鸭蛋脸,眼神里闪烁着调皮和睿智的光。林徽因是有名的才女,在她身上,交融着艺术的浪漫和思辨的理性。
  “哎呀,这要一打,不知有多少古建筑要毁于战火呀!”
  “那都是你的心肝宝贝!”
  “是呀。”梁思成毫不理会妻子口气中的讽刺意味。
  “要能和平解决就好了,听说正在谈判。”
  “但愿,不知北平能不能逃过这一劫。”
  “思成,你听,好像有人敲门。”
  “我去看看。”
  梁思成打开门,看见了清华大学政治系主任张奚若。在他身后,站着两位穿灰布衣服的军人。
  张奚若59岁,方脸,背头,戴眼镜,上唇留着胡子,头发和胡子已经有些花白。他是陕西朝邑人,字熙若。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国际出版物交换局局长、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
  “张先生,您有什么事?”
  “梁先生,他们是解放军的干部,来贵府是因为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好,请进吧。”梁思成大开了房门。
  大家在不大的客厅里坐定。
  “请问你们有什么事?”梁思成问。他怎么也猜不出他能帮解放军什么忙。
  “我们的部队正在做进驻北平的准备。出于完好保护北平城中珍贵的文物古迹、书籍档案的考虑,****中央和毛主席主张和平解放北平。但是,如果傅作义将军拒绝和平改编,我们只能强行攻城……”更为年长一些的解放军说。
  “哎呀,强行攻城就会……”梁思成不由自主地说。
  “我们早知道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建筑学家,所以今天特来找您,想请先生把有重要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地方在地图上标出来……”
  “标出来做什么?”梁思成迫不及待地问。
  “作为禁止炮击区域。对这些地方我们一定全力保护,避免破坏。”
  “那你们……”梁思成知道,这样做会使部队的伤亡增大,转而顾惜军人的生命了。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即使我们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解放军说得很朴实,没有炫耀的成分和悲壮的感觉,好像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也正因为这样的语气,使人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并且能做好。
  梁思成的眼泪夺眶而出。
  “这件事……我愿意做。”梁思成摘下眼镜,擦了擦眼泪。
  另一位解放军低下头去,从皮包里拿出了叠得厚厚的军用地图,两个人打开地图,是一张硕大的2.5万比1的北平军事地图,北平的每一个胡同都在上面。
  “梁先生,铺在哪儿?”解放军征询地看着梁思成。
  “铺在桌上!”
  与地图相比,大圆桌都显得太小了,地图的四个角耷拉了下来。
  “还是铺在地板上吧。”张奚若建议说。
  地图被铺在了地板上,解放军拿出一支红铅笔,递给梁思成。
  梁思成跪在地图上,首先给故宫划上了大大的圆圈,然后是北海、景山、正阳门、国子监、孔庙……
  林徽因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
  “张先生好!”林徽因首先向张奚若打招呼。
  “林先生好!”张奚若说。
  “这……是我内人。”梁思成向解放军介绍。
  “林先生好!”解放军说。
  “你们好!”林徽因亲切地说。
  林徽因蹲在地图前,最后索性也跪到了地图上。
  “把琉璃厂也画上,还有大栅栏……”林徽因提醒着。
  标完地图,一位解放军把它收起来,另一位解放军望着他们,有些犹豫。
  “梁先生,林先生,不久,解放军就要向江南、西北、西南进军,我们还想麻烦二位先生搞一个全国应当保护的文物古建筑目录,不知道二位先生有没有时间?”
  “有时间,有时间,我们愿意做。”梁思成忙不迭地说。
  “谢谢梁先生!谢谢林先生!”临走时,两位解放军真诚地说。
  “谢谢你们!”梁思成和林徽因感激地说。
  他们走了。梁思成叼着烟斗,回想着刚才的情景。
  梁思成想起了另一件事。在抗日战争后期,美军飞机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虽然日军在中国的滔天暴行已使他义愤填膺,但建筑学家的职业良知还是促使他把那些属于全人类遗产的日本古建筑标了出来,通过有关方面交给了美方,使京都、奈良等城市尤其是古建避免了毁于战火。但像今天这样在打仗之前主动找建筑学家标出禁止炮击区域的军队,他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支军队……我看——成!”从不轻易赞许人的梁思成说。
  “嗯。”一向伶牙俐齿的林徽因难得地没有反驳他。
  在上海林森路990弄虹桥肺病疗养院的前面,有七八间竹泥结构的棚屋,这是一位进步人士捐助给中国福利基金会的。从1948年春起,中国福利基金会就从苏州南路迁到了这里。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29章 拥护共产党已成大势所趋 (5) 下一篇:第31章 同舟共济为一件大事 (2)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