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子
与往年一样,从初五到十五,是北京人倾城而出,大逛厂甸的日子。
厂甸是以海王村为核心,向琉璃厂辐射而形成的一个举世无朋的文化大市场。这个市场独具北京特色,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京城芸芸众生的真正乐园。自从“光厂”之日起,京城九陌,万人空巷,人们都集中到厂甸来。于是,填塞跸路,拥挤难行。人流里有通学硕彦、莘莘学子、达官贵人、命妇娇娃,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平民百姓,什么贩夫走卒、工匠农夫、僻居野叟、市井平民,全聚于此地。此刻的厂甸不分贫富贵贱,不分男女老幼,人们呼朋引类,笑语喧哗,熙熙攘攘,人流如潮。
从海王村过街,一直向西琉璃厂走,街道两旁书肆云集,百十来家店铺,家家古书充栋,书香四溢。书肆以它奇异的魅力,吸引着高文硕学、骚人墨客、经史学家以及金石巨擘。他们寻觅孤本轶书、残碑断简,以求精研详考,赏奇释疑。这里有大量的清人笔记、野史杂著,都是旷世的《四库全书》所没有录入的。更可贵的是,凡学者信札、大家法帖、名人印谱,甚至金册玉章,无不罗致,还有珍贵的宋刻元刊,运气好的话竟然能看到唐人写经。一位清瘦儒雅的长者,正在翻阅装帧精美的图书,这位说不定就是个著作等身、声震遐迩的知名学者。
沿路再往西走,便是杂艺场了。这里更是人山人海。只见人们一圈圈围着,围得水泄不通,有看变戏法的,有瞧蹦蹦戏的,还有听大鼓书、听评词、听相声的。围观的人们,不时哄起一阵会心的微笑,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以海王村为中心向北,一直到城墙根,马路两侧,画棚林立,一家挨着一家。
画棚里的字画,各有千秋,荟萃着泱泱古国的艺术精华。其中不乏明清名人力作,有唐伯虎的、仇十洲的、郑板桥的、任伯年的中堂、立轴、条屏、横披、对联、长卷、册页、镜芯、扇面……举凡山水人物、花草蔬果、鸟兽鱼虫、龙虎麒麟、楼台界画……什么工笔的、写意的、兼工带写的,应有尽有。书法更是洋洋大观,董其昌的、刘石庵的、何绍基的、翁同 的真草隶篆、商甲周金,不一而足。大名家的字画,有真品,也有赝品,在画棚买画,要看眼力。对这些画棚就是随意浏览一番,也需要大半天时间。
画棚里还有专门卖年画的。有天津杨柳青的,还有苏州桃花坞的水印木刻年画。什么麻姑献寿、龙凤呈祥、二十四孝、三娘教子、五子登科、八仙过海、马上得利、天官赐福……人物鲜活,色彩艳丽,异彩纷呈。
从海王村向东,沿着琉璃厂东街走,古玩店门前全摆满了摊床。行人拥挤不堪。走不上半里路,路北就是火神庙,这里除了古玩摊子之外,主要是珠宝首饰、玉石摆件、象牙雕刻。翡翠摊子上的珍宝让人大开眼界:翠玉的扳指、宝石戒指、钻石别针、水晶项链。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稀有的平时难得一见的蓝宝石、猫儿眼、祖母绿……真是珠光宝气,炫目生辉。
回过头来挤出海王村,随着缓慢的人流再向南走,全是出售古玩的摊贩。这里万物杂陈,古董罗列,古色古香,怡情快目。摊上有商彝周鼎,吴剑楚镜,秦简汉玉,北魏造像,唐代三彩,以及宋代的官、哥、定、汝、钧窑珍品瓷器,明代的宣德炉,清三代官窑瓷器,什么郎窑红的天球瓶、象牙白的高足杯、蟹壳青的玉壶春、蜜蜡黄的曲足炉……还有带铭文的古砚,乾隆朝的老墨,名贵的鸡血、田黄图章。偶尔能发现书画大师的印鉴和闲章。摊子上的杂项更是纷繁庞杂,有珐琅雕漆、石器竹器、犀角牙雕、铜镜钱币以及金属珐琅、玻璃内画、白玉、翡翠、玛瑙、珊瑚、琥珀、蜜蜡、象牙、犀角、桃核、骨头制作的鼻烟壶。在这浩如烟海的厂甸,潜藏着旷世珍品,如果慧眼识珠,细心搜寻,往往可以觅得异宝。因而好多海内外知名的大收藏家,尽在春节庙会的日子里,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赶到厂甸,寻找梦寐以求的宝物。古董摊床后面,是半新不旧的杂物,什么皮箱捧盒、烟枪酒具、算盘戥子、钟表眼镜、马镫鸟枪、香囊扇坠、发箍帽正、拂尘熨斗、曲板云锣、骨笛玉箫。甚至可以买到西藏的唐卡法轮、泰国的铜佛之类的异地珍品……
厂甸最热闹之处,却是火神庙,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
火神庙有数不清的卖吃食的摊子,什么茶汤、油茶、元宵、馄饨、扒糕、炸糕、切糕、蜂糕、枣糕、焦圈儿、薄脆、灌肠、酥鱼、卤鸡、熏肠、爆肚、炒肝,还有豆汁儿、豆腐脑儿、芥末墩、炒疙瘩、豌豆粥、棉花糖,薄荷饼、芝麻糖、艾窝窝、芸豆糕、豌豆黄、烂蚕豆、螺丝转儿、驴打滚、炸三角、老豆腐、熏鱼儿、羊杂碎、炸麻雀……各种小吃,散发着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在厂甸庙会上,可以买到的玩具更是多得出奇。有木制的刀枪剑戟,纸做的鬼脸面具,皮球毽子,灯笼爆竹,风筝螺陀,弹弓木偶,还有七巧板、九连环、升官图、抓周盘、不不登、兔儿爷……
只有在厂甸才能看到八尺长的大糖葫芦、上百面小泥鼓的大风车、一丈多长的花花绿绿的大风筝……摊贩的叫卖声、风车的小鼓声、抖空竹的轰鸣声汇成一片,有如荷塘蛙鸣,响彻十里,人们流连忘返,不知疲倦。只有忘情地闲逛厂甸,才能真正体会到在北京过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