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书网 > 阅读 > 外国名著 > 我是猫

第八章

作者: 字数:10114 更新时间:2016/07/19

第八章

 咱家叙述跑墙运动时,就曾经想把主人的环庭竹篱描绘一番的。假如以为主人的竹

    篱外紧挨着邻居,比如南邻有个二郎之类,那可是误会。房租很便宜,这一点正显示出

    苦沙弥先生的特色。

    先生不曾和叫“小”什么、“阿”什么的打交道,例如“阿与”、“小二”等等;

    也不曾薄墙相隔,与邻家结成亲密友谊。竹篱外是三四丈宽的空地,空地尽头有五六棵

    郁郁扁柏,从檐廊一眼望去,那边是茂密的森林。先生的住所,则是荒野孤家,令人大

    有伴着无名一猫安度岁月的江湖隐士之感。

    那扁柏并不像咱家吹嘘的那么茂密。那所“群鹤馆”,徒具雅号的廉价旅馆的廉价

    屋顶,从扁柏空隙中就可以一览无遗。因此,想象苦沙弥先生的风姿,自然是很费力气

    的。不过既然那家旅店号称“群鹤馆”,而先生的居室则完全配得上称为“卧龙窟”。

    好在名堂并不纳税,大家随便起些非同凡响的名字好了。

    单说这三四文宽的空地,沿着竹篱按东西方向跑出十余丈,忽然拐了个硬把子弯,

    围住卧龙窟的北侧。这北方可是个祸乱之源。

    本来房屋两侧尽是空地,甚至可以自豪地说:“走完一片空地,还是一片空地。”

    不要说卧龙窟主人,即使咱家这卧龙窟的猫怪,眼望这片空地也要发愁的。如同南边的

    扁柏势大声威,北边的七八株梧桐也严阵而立。梧桐已经长得一尺粗,只要把木履商领

    来,就可以卖个好价钱。然而,溜门户的悲哀正在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对于主人

    来说,也够惨的。

    前些天,校方来了一名杂役,砍了一个枝儿去,二次光顾时便穿上了崭新桐木大号

    木屐,不打自招地吹嘘新木屐就是用上次砍走的梧桐树枝制成的。多么狡猾的家伙!

    这里梧桐树倒是有的。但对于咱家和主人全家来说,却是一文不值。据说古语道:

    “匹夫藏玉有罪。”①那么,说主人“守着梧桐受穷”,也还顺理成章吧!这就是说:

    有宝也烂在手里。愚蠢的不是主人,不是咱家,而是房东传兵卫。梧桐再三催促传兵卫:

    “木屐商没有来吗?”而他却装作不懂,光知道来催要每月的房租,我与传兵卫无冤无

    仇,就不多说他的坏话,书归正传。刚才介绍过,“这块空地是祸乱之源”,这话可决

    不许向主人透露,哪儿说,哪儿了。

    ①见《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目说这块空地,第一不妙是没有围墙。好大一个旷场,一任狂飆漫卷、劲风畅游、

    近路可抄、恩准通行。只说:“是”,好像说谎,不太好。真的,应该说:“早就是”

    才对。然而,话若不拉到往昔,就会不明真相。真相不明,医生也难于处方。因此,咱

    家必须从主人乔迁之日开始慢慢道来。

    虽说“劲风畅游”,夏天却凉爽宜人;纵使疏于戒备,贫寒之家总不至于发生盗案。

    因此,大凡影壁院墙以及木栏栅、枣刺网等之类,在主人家来说,压根儿不必要。不过,

    这恐怕要决定于旷场对面的住户究竟是些什么人或什么样的动物。

    从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势必把盘踞在对面的君子品格查明。在没有弄清楚他们

    是人还是动物之前便称之为“君子”,这似乎太莽撞。不过,大抵是些君子,这是不会

    错的。本就是个连盗贼都要称之为“梁上君子”的社会嘛!然而,这种君子决不找警察

    的麻烦。不过,似乎以多取胜。人数不少,密麻麻的。号称“落云馆”的这所私立中学,

    竭力要把八百人培养成为君子。为此,每月征收两圆学费。如果以为既然名曰“落云

    馆”,一定是些文雅的君子,这就完全错了。其馆名之不可信,犹如“群鹤馆中无鹤

    立”、倒是“卧龙窟里有猫来”。既然了解号称学者、教师的人们当中竟有我家主人苦

    沙弥这样的疯子,就可以明白落云馆里的君子也不会全是风雅之客。如果还不开窍,不

    妨请到主人家来住上三天,一瞧便知。

    如上所述,刚搬来时那片旷场上没有围墙。落云馆的诸君子像车夫家的大黑猫似的,

    悠然闯进桐树林,谈话呀,吃饭呀,在嫩竹上打滚儿呀……干什么的都有。然后将饭盒

    的尸体——竹皮、废报纸或废草鞋、废术屐等,凡是带有“废”字的东西大致都抛在这

    儿。不修边幅的主人自然是格外泰然处之,毫无怨言地打发着时光,真不知他是不知道,

    还是明明知道却不想责怪。不过,那些君子随着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程度加深,渐渐变得

    像个真正的君子,阴谋逐步从北向南蚕食。假如“蚕食”二字与君子的雅号不大相称,

    那就不提也罢。然而,却又找不到其他恰当的词汇。且说这些君子像沙漠上逐水草而徙

    居的游民一样,远离桐树而奔向扁柏了。扁柏位于主人房屋的前面。如非大胆的君子,

    是不会采取这一行动的。过上一两天,他们的胆子将更大,会成为“大大胆”的。

    再也没有教育效果更惊人的了。他们不仅逼近了房屋的前方,而且在那里唱起歌来。

    歌名是什么已经记不得,但决不是三十一个字的和歌之类,而是更活泼、更容易叫俗人

    入耳的歌。惊人的是:不仅主人,就连咱家这猫也佩服那些君子们的才华,不由地竖起

    耳朵。不过,读者也都清楚:“佩服”与“骚扰”,有时是对立的。但此时此刻,不料

    这二者竟然合二而一,今日回想起来,还感到非常遗憾。大约主人也引以为憾,不得已

    从书房闯了出去,赶走他们两三次,说:“这儿不是你们立足之地,滚出去!”然而,

    那是些受过教育的人,这么几句吩咐,他们是不会乖乖听话的。刚被赶走,他们又回来,

    回来就唱欢快的歌,高声地谈话。而且君子之言嘛,别具一格,诸如“你小子”、“不

    摸门儿”等等。这类话,据说明治维新以前原是引车卖浆者流的专用行话,到了二十世

    纪,已经成为受教育的君子们所学习的标准语言。有人解释说:这与“常人所轻视的运

    动如今却大受欢迎”同出一辙。

    主人又从书房跑了出来,捉住一个最会说“君子语言”的学生,盘问他“为什么到

    这儿来?”君子竟然忘记了“你小子”、“不摸门儿”等“高雅”的语言。道出了极其

    下流的话语,说:“以为这里是学校的植物园哩!”主人告诫他下不为例,便放了他。

    若说“放了”,好像放了个小乌龟似的,不大妥当。而实际上,主人是揪住了君子

    的衣袖进行谈判。主人心想,把君子这么收拾一通,他们总会规矩些的。然而,主人哪

    里知道,自从女蜗补天以来,就总是事与愿违。主人又一次失败了。君子们又从北侧横

    跨院庭,从正门穿过。

    大门哐啷一声开了,主人以为是有客临门,却听到桐树园里发出笑声。形势益发不

    妙,教育的功效愈加显著。

    可怜的主人不屑睬之,便回到书房里死守,并毕恭毕敬地给落云馆校长呈上一书,

    恳求管束一下众多君子。校长郑重地为主人复函,声称立刻筑墙,请主人稍候。不多时

    三四名工匠前来,半日功夫便在主人房屋和落云馆边界上筑起了三尺许的四道墙来。这

    下子总算放下心了,主人很高兴。不过,主人是个蠢货,那么低的隔墙,君子的行动怎

    么会有所改变呢?

    捉弄人毕竟是十分有趣的。连咱家这猫都常常捉弄家中的小干金玩呢。所以落云馆

    的君子捉弄昏庸不堪的苦沙弥先生,这可是一万个应该。对此鸣不平的,恐怕只有被捉

    弄的人了。

    解剖一下捉弄人的心理,有两个要素:第一,被捉弄的人不能满不在乎;第二,捉

    弄人的人,不论在势力上还是在人数上必须比对方占优势。

    近来主人从动物园回来,常常提起一件使他深受感动的事。一听,原来是看见大骆

    驼和小狗崽打架。小狗崽在老骆驼周围快如疾风地转着圈嗥叫,骆驼却毫不介意,依然

    在背上鼓起驼峰,站住不动。小狗崽怎么嗥叫发疯,大骆驼也不理睬,终于,狗崽厌倦,

    不再奔跑了。主人笑那骆驼真是感觉迟钝。这个例子用在此刻也很恰当。不管多么会捉

    弄人的高手,如果对方像个骆驼,便也捉弄不成。然而,如果对方过于凶猛,像狮子和

    老虎一般,那也不会成功,不等捉弄,就被撕得粉碎。最开心的是:一捉弄,他就呲牙

    瞪眼;干瞪眼,却不敢奈何于我。只有在这种心安理得的情况下,捉弄人才乐趣横生哩。

    为什么说有趣儿?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消磨时光。寂寞时甚至想数一下胡须多少

    根。传说古代坐牢的囚徒,烦闷之余,竟在墙上反复地画三角形捱过岁月。

    世上再也没有比寂寞更令人难耐的了。假如没有点什么刺激,活着也是够乏味的。

    活着可真苦啊!

    捉弄人,便是引起刺激的一种娱乐。但是,如果不惹得对方有些恼火,焦急或尴尬,

    就不成其为刺激。因此,自古以来热衷于捉弄人的只有那些像个昏官似的不懂人心、无

    聊透顶的家伙,或是头脑简单,除了自己开心一切都无暇顾及、而且有劲没处使的顽少。

    其次,对于想实地验证个人优势的人来说,捉弄人是最简便的方法。当然,杀人,

    伤人或害人,也都能验证自己的优势。然而,应该说这些都是为了想要杀人、伤人和害

    人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至于证实自己的优势,不过是采取手段后必然出现的结果罢

    了。因此,要想既显示自己的优势,又不想太重地加害于人,捉弄人是最适宜的。如不

    多少加害于人,就不能用事实证明自我优越。不成为事实,即使心里平静,也会意外地

    情趣索然。人是很自负的。不,不该自负的时候也心想自负。因此,他们一定要对别人

    表演一番他们是多么自负。如此,自然安心,否则,便不肯罢休。而且,那些不明事理

    的俗物以及过于缺乏自信和沉不住气的人,便利用一切机会,以求稳操胜券,这和柔道

    选手总想摔倒对方是一种类型。柔道并不高明的人总是盼着碰上一个比自己差些的对手,

    哪怕交手一次也好,是个外行也行,一定要摔倒他。他们怀着如此险恶用心在街头走来

    走去,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此外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说来话长,就此打住。如果还想听,不妨带上

    一匣鱼干向咱家请教好了,随时传授。

    参照上述,推而论之,依咱家拙见,后山的毛猴和学校的教师,是最佳的被捉弄对

    象。拿学校教师比附后山毛猴,的确有失体统——不是对毛猴,而是对教师来说。然而,

    既然二者如此相似,又有什么办法!

    众所周知,后山的毛猴被铁链锁着,不论怎么张牙舞爪,也伤不了人的。教师虽然

    没有铁锁在身,却被月薪捆着,任你怎样捉弄都行,绝不会辞职后去殴打学生。假如是

    个能有勇气辞职的人,当初就不会去当那份孩子王。我家主人是教师。他虽然不是落云

    馆的教师,毕竟也是教师,这是毫无疑义的。要想捉弄人,我家主人是最适合、最简易、

    最保险的对象。落云馆的学生都是少年。捉弄人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价,因而他们把捉弄

    人看成教育成果而理直气壮地提出要求,甚至认为是应有的权利。不仅如此,这些小家

    伙,假如不捉弄人,他们那充满朝气的四肢与头脑便不知如何安放才好,漫长的假期也

    会因百无聊赖而发愁。这些条件具备,主人自然要被捉弄,学生自然要捉弄人,不论叫

    谁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主人对此发怒,恐怕是混蛋已极,愚蠢透顶吧!下面谨

    将落云馆学生如何捉弄我家主人,我家主人对此又如何的糊涂透顶,一一描述,敬请诸

    公过目。

    列位都清楚“方格篱笆”是个什么玩艺儿。那是个通风良好的简易墙,我们猫可以

    自由自在地从格眼里走来走去。有没有那个花格子篱笆,对我们猫来说都是一回事。然

    而,落云馆的校长并不是为了防我们猫才设了方格篱笆,而是为了防止自己培养的君子

    钻进来,才特请工匠来编制而成的。当然,不管怎么通风良好,人也休想钻进。这种用

    竹子编成的四寸见方的格子,纵使大清国的魔术师张世尊,也会束手无策的。因此,这

    道篱笆对于人来说,肯定充分发挥了隔墙的作用。主人一看修筑起这道篱墙来,以为如

    此天下便太平了。他这么高兴,倒也不无道理。然而,主人的理论却有很大的漏洞,比

    方格眼儿的漏洞更大,简直是连吞舟之鱼都能溜掉的大漏洞。主人是从“垣墙不可逾越”

    这一假定出发的。按他的设想,既然是学生,不论怎样粗劣的垣墙,只要知道名之为墙,

    是区域的分界线,就绝不用担心他们会擅自闯入。接着,主人又暂且推翻这一假定,得

    出如下论断:也罢;即使有人擅自闯入也不要紧的。不论多么小的毛孩子也没有可能从

    格子眼里钻进来。于是,速速决断:“绝无闯入之忧。”不错,只要他们不是猫,就不

    可能从篱笆的方格眼里穿过,想穿过也办不到。但是,跨过,跳过,这却不费吹灰之力,

    甚至是一种运动,蛮有意思的。

    从筑起篱笆的第二天,依然和未筑篱笆时同样,君子们噗噔噔地跳到北侧的空地,

    只是并不深入到宅子的正面。假如遭到追击,需要一点时间逃跑,因此,预先计算好了

    逃跑所需的时间,所以才只在没有活捉危险的地方流窜。他们究竟在干些什么,住在东

    厢房里的了人自然看不见。若想了解他们在北侧空地上的活动情况。只有打开栅门,从

    相反的方向拐个硬弯笔直地观看:或是从厕所的窗口,透过篱笆墙根眺望,这时,那里

    发生的一切,便尽收眼底了。不过,即使发现几名敌人,也不便捉拿,只能从窗格里责

    骂几声而已。假如从栅门处迂回进攻,奇袭敌阵,那么,君子们只要听到脚步声,不等

    你抓,早已一溜烟逃到篱笆外面。恰似违反“禁捕海狗令”的渔船,径向海狗晒太阳的

    地方驶去。

    主人当然不会在茅房里放哨,便也无意打开栏栅,一旦听到风声便立刻窜出。假如

    真想这么干,除非辞掉教员职务,专门干这种营生,否则是追不上的。说起来,主人的

    不利条件是:在书房里,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在茅房的窗下,则只能见其人,却

    又奈何不得。对方识破了主人的这些不利条件,采取了如下策略:当他们侦悉主人闷坐

    书房时,便尽可能地高声叫嚷,其中还夹杂着骂大街的口吻讥讽主人。而且那发声之处

    很不明确。叫人乍一听来,很难断定他们是在篱内喧哗,还是在墙外吵闹。一旦主人出

    来,他们或是逃之天夭,或是仿佛一直在竹篱外似的,装作没事。当他们望见主人入厕

    时(咱家从前文便频频使用“厕所”这一肮脏字眼儿,并非咱家怎么引以为荣。老实说,

    是因为叙述这场战争有必要,才尽管有碍视听,也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定要在桐树一

    带徘徊,故意让主人看见。假如主人从厕所里发出响彻四邻的高声怒吼,敌人也并不惊

    慌,从容地退到根据地去。敌人采取这种战术,主人可就十分狼狈了。当他认为敌人确

    已侵入时,便操起文明杖走出去。然而,却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刚以为没有人来,

    便从厕所窗子一看,肯定又有一两名学生闯入,主人忽而绕到后面去瞧,忽而从厕所里

    看,转来转去,还是那么回事;还是那么回事,也要重复下去,所谓“疲于奔命”,指

    的就是这种样子。主人怒火中烧,有点并不清自己究竟是以教师为业呢?还是以战争为

    生。就在他恼火到了极点时,惹出了如下一场风波。

    风波大约由上火引起。“上火”嘛,如同字面所示,就是火往上攻。关于这一点,

    不论是盖伦①,还是巴拉塞尔苏斯②,甚至陈腐的扁鹊③,全都没有异议。只是火攻何

    处,却存在着问题;并且到底是什么往上攻,这也是争论的焦点。据古时欧洲人的传说,

    今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在循环。第一,叫“怒液”,它若上升,就会大发雷霆;第二是

    “钝液”,它一上升,神经就会迟钝;第三是“忧液”,它使人抑郁;最后是“血液”,

    它使四肢灵活。传说其后随着人类进化,怒液、钝液、忧液不知不觉地消失,至今只剩

    血液在人体内循环如初。因此,如果有人“上火”,除了血液,不会有别的。然而,这

    血液的数量因人而异,各有定量。虽然由于性格不同而稍有增减,但大抵每人的血量平

    均为二公升七。据此,假如二公升七的血液一旦倒流,那么,只有血到之处十分活跃,

    其他局部则缺血,变得冰凉。这好比派出所失火,警察们却齐集于警察局,街上连一名

    警察的影子都不见。这在医学上,叫做“警察上火”。要想治好这种病,必须使血液像

    从前一样均匀地遍布于全身。为此,必须将上攻之火退下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据说

    主人的先考等,曾用湿毛巾敷在头部,身子贴在火炉上烘烤。正如《伤寒论》中也曾谈

    到:头冷脚热,乃益寿祛灾的象征。因此,湿毛巾作为延年益寿法,是一日不可或缺的。

    如不用,不妨试一下和尚惯用的方法:“不居民舍的沙弥,云游四方的行僧,定是眠于

    树下石上。”所谓“眠于树下石上,并非由于苦苦修行,而是禅宗六祖④边舂米、边想

    出的诀窍,用以消火退热的。试在石头上落坐,当然臀部发凉吧?臀部凉,火气下降,

    这也是自然规律,丝毫不容怀疑。如此采取种种手段除火退热的妙方已经发明了好多,

    但十分遗憾,至今仍未想出引发上火的良策。一般说来,“上火”是有害无益的现象,

    但有些时候,还不能把结论下得太早。有的专业,上火十分重要;如不上火,便一事无

    成。其中最需要上火的是诗人。诗人之需要火气,犹如轮船之不可缺煤。哪怕一天停止

    供火,诗人只得拱手待餐,成为毫无作为的凡夫。的确,上火就是发疯的别名。不发疯,

    就支撑不住家业,名声会不大好听。因此,诗人们不以“上火”称之,经商定,煞有介

    事地称之为“灵感”。这是他们为了蒙骗世人而巧立的名目。其实,就是上火。柏拉图

    ⑤给那些诗人捧臭脚,把上火称为“神圣的疯狂”。然而,再怎么神圣,既然“疯狂”,

    人们就不会理睬;因此,还是像新发明的药名那样,称为灵感,对于诗人们更好听些吧。

    但是,如同鱼糕的原料是山药,观音菩萨像的素材是一寸八的朽木,鸡丝汤里是乌鸦肉,

    牛肉锅里是马肉,而灵感,实质上就是上火。所谓上火,就是一时发疯,可以不进巢鸭

    ⑥疯人院的人,就因为只是临时性的发疯。不过,制造临时性发疯十分困难,弄得终身

    颠狂,反倒容易。而要想只在对纸挥毫时发疯,不论什么样妙手的神佛,累得死去活来,

    也很难造就成功的。既然神不给造,只好自谋生路。于是,从古至今,上火术和消炎术

    同样,使学者们煞费心机。有的人为了获得灵感,每天吃十二个涩柿子。这是基于下述

    逻辑:吃了涩柿子就要便溺,一便溺就要火往上攻。还有的人举着滚烫的酒壶,跳进滚

  • 书页
    返回书页
  • 目录
    目录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