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和学生对话
俯下身和学生对话
原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茬又一茬的学生的思想特征、文化特征、素质特征都各具特色,但又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越来越现代,甚至有时“现代”得令我难以接受,惊异于现在的学生怎么可以如此张扬,毫无顾忌地直面我们曾经或一直避讳谈及的问题。过去的老一套他们根本反感,拒绝接受,于是师生之间会产生“代沟”,那就意味着我的工作效果是事倍功半,所以我时时苦思而不得其解。
任何知识都需活学活用才行,更何况学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们总会突然蹦出新问题令你措手不及。所以经验加新知识,再加灵活变通才是解决问题之道,这里我也不妨班门弄斧一番,提一下我的见解和主张。
依现在师生关系的习惯定势而言,特别是初中,学生对老师一般是敬畏的,是“须仰视才见”,可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高高在上的主宰,支配引导着他们的学习程度和品德走向。
现在的孩子从呱呱坠地起,衣食住行依赖父母,上学后的言行又听凭老师的安排,他们始终是无主见、无个人意志、换言之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根源在于老师和父母未给他们放飞的土壤。
偶尔我因事外出,需要把班的日常工作托付给班干部,当他们对我说“您放心吧”的时候,我本能地并不敢完全相信他们的话,我无法真的放心,因为我不相信他们真的有让我放心的能力,也因此每每指派学生做事时,我对他们的要求都有所保留,实际无形中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如此循环往复,我又何尝不成了培养学生自立能力的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并不算是一个成熟的老师。
我理解中的学生的自立能力应包括可独立做事,且把它做好而不假手他人;可自行正确地明辨是非,在关键时刻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严格自律,使自己的言行在学生行为规范许可、甚至提倡的范围内。
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自身和老师双向互动式起作用才行,所以展望未来,我希望老师可以“俯下身和学生对话”。“俯下身”是指老师放下在学生面前端着的架子,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他们,班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老师是年长、有号召力和领导能力的一份子,而不是颐指气使、要成员言听计从的家长;“对话”与“谈话”不同,老师对学生谈话,前者是主要,后者是次要,有上对下的关系,言辞中有要求和命令,而对话是可以相商相量,无分主次轻重,“师生对话”应该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最后达到共识。
综上所述,“俯下身和学生说话”就是老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学生可行使的权利,给学生适度的自由,给学生开拓能力领域的空间。
按照这个思路,应突破以往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说教为主的模式。比如针对学生乱花钱的现状,让学生尝试做社会调查,老师编排一个表格,由学生组织民意测验,最后对各项消费的数据汇总,再据数据分析问题所在,他们看到自己计算出的数字怎能不触动,与被测人一样感同身受,这种无形的亲身体验比旁人施加给他的要深刻得多。在此基础上,再提议学生借此搞个改掉这种坏毛病的活动,创意、形式、施行都由学生一手操办,对他们自己一手一脚搞出来的活动自然更有代入感,更乐意响应,效果更好。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施予教育和受到教育的都是自己,学生做了教育的施动者,而不仅仅是从前的受动者。
在这种教育方式可行的前提下,我又“得寸进尺”地产生另一个痴心妄想,如果在一个班里,由学生自主自治,老师从旁适时地矫正一下有失偏颇之处,把班管理的大权交到能胜任此重任的学生手上,这将是一种什么境界?
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思想是我今后作为一位“好老师”的发展方向,而其中最直接的受惠者是学生,他们随着教育诸方面内容的革新,也会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成长。他们不时涌现的新鲜作法和想法又告诉我他们不再满足于现状了,又刺激着我必须竭力供给他们更具时代感、更具时效性的“食粮”和“营养”。这种师生互惠关系的存在是以老师在学生面前采取相对平等的姿态为前提的,它源于彼此间心与心的对视,情与情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