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爱生来源于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班主任:爱生来源于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就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就是愚昧的,所以我们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作为决定人之命运的教育的最直接从事者——班主任,必须怀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情怀,去全力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因而,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要管理一个诚实、开放的班集体,班主任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少直接干预。干预不论多么辉煌,也会助长孩子一种对你的依赖。
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求得别人承认的欲望,他们想努力完成新的、难度大的任务,力求取得成功以得到众人的赞许和肯定,享受到内心的喜悦。学生在学做班级管理的事情中,不断产生乐趣,不断获得成功。这兴趣、成功的幸福感又使他产生新的动力,促使他再去做更难的事情。班主任应放手让学生去一点点锻炼,让他们一天天成熟起来。确切地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少干预会使学生会成熟得更早更快些;而过多的干预实质是把孩子婴儿化了,必将阻碍学生自我表现意识的发展。
真正的优秀班主任,固然对偶发事件的事后处理都比较机智、妥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有预见,事先化解矛盾;运筹帷幄,而不是把工作重点确立在直接干预班中已经发生中的事情。
规章越少越好。规章会减少自由和责任感。规章的实施是强制性和操纵性,它会削弱自主性并消耗班级的活力。班主任越是强制,学生就越要反抗。你的操纵只能滋长逃避。任何一条规章都造出一批违章者。这不是管理班级的办法。
任何柔韧的和流动的都将趋向于成长。任何坚硬的和僵化的都将萎缩和死亡。或许有人会说,班级管理没有了规章怎么处?但是,思想僵硬的班主任,或许还能逐规逐章领导学生做到表面上的循规蹈矩,但是绝对不能应付生气勃勃的班级发展进程,也不可能带出一个朝气蓬勃的班级。
我们班主任不要再以过多过苛刻的规章去约束学生,特别不要吹毛求疵,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场所也要去制订所谓的规章。就发展班级、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规章还是少比多好,有的规章还是模糊比清晰好。“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可以说,班级管理有了一定的模糊性,才有学生个性的纷呈多彩,才有班集体的变幻发展。精确和模糊,是辩证的统一。一定程度的模糊,倒反而是一条从复杂中求精确的途径。这真所谓:精确兮,模糊所伏;模糊兮,精确所依。
聪明的班主任会在班级内建立一种透明的健康的气氛。在这种意识的启发下,班级就会在健康的状态下自然地运转。
在古代,人们就已对育人环境的作用有较深的认识。《学记》中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说明在两千年前,教育家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学校人际交往对学生的影响。
聪明的班主任会充分利用这育人杠杆,努力营造班级育人氛围,精心调剂好各种关系。师生关系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班主任平时严格应要求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克服权威心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通过个别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搞好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学中培养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合作共事的能力,培养交往中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交往中的矛盾,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交往让班级中的各种非正式小群体发挥其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心理学家R·罗森塔尔等用实验证明了一种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关心爱护,能促使他们努力上进,健康发展,最终成为教育者要求的人才。班主任要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意地感悟到老师的这种意识,并无意地在老师苦心经营的透明的、健康的育人氛围中得到熏陶,从而获得班级管理的预期目的。
班主任管理班级成功的标志是班级出现的健康和谐的气氛,出现的那种信赖老师,从心里愿意为老师出力的向师心理,班级氛围与学生发展形成螺旋式上升趋势。这是通过巧妙办法点燃学生希望之火的教育艺术。
宽容不是一种政策和许诺,而是一种生命本能。宽容如春天,春风化雨,那是滋润,润物细无声;严厉是坚冰,风刀霜剑,那是相逼,逼人入绝境。
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高尚师德的班主任总是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下功夫琢磨教育的方法和艺术的,而学会宽容则是说说容易,做做却难的特殊的教育方法和艺术。疾风暴雨式的批评会把嫩弱的幼苗摧垮,苦口婆心式的说教会使活泼好动的孩子厌倦。是否可以置说教于精彩的喻理,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游戏,给学生以一定程度的宽容呢?告状式的家长会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借家长的权威来压服学生,等于告诉学生说是你这位班主任无能。何况,学生有些捣乱行为,是对班主任不良师德、不良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的一种报复。班主任有何理由对自己那么宽容而却死死不肯宽容学生呢?
宽容不是放纵、迁就,而是以严格要求为前提的。该严的严,该宽的宽。宽容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一改过的机会使他们自觉改正错误,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也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恰恰相反,掌握宽容的艺术性意味着对班主任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宽容的艺术。你声色俱厉的批评,效果远远比不上温和阳光式的掏心掏肺的语重心长的善意批评。真正富有魅力的班主任,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凶神,不是广施威风的暴君。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全部诀窍就在于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扶植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不顾学生尊严的侮辱性语言,不顾学生上进心的当众训斥,都将造成学生强烈的反感。
教育是一门深奥复杂的科学,育人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除了需要挥洒辛勤的汗水外,尤其要讲究宽容的科学性、艺术性。劈头盖脸的训斥,辛辣刻薄的嘲讽,简单粗暴的体罚,置于死境的处置等等,都是违背教育科学、践踏育人艺术的行为,从未有过好的结果。我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积极的鼓励要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因为,学生们丧气话背后表露出的是自尊,胡闹背后流露出的是要强。不宽容促发的是学生的丧气和胡闹,宽容则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要强。
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以接近学生:这就是信任。
陶行知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班主任眼中的学生都是未来的“家”,对学生要充分的信任。只有信任才能产生师生的共鸣,只有信任才能扫除师生的隔阂,也只有信任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被肯定能使学生感到被信任。班主任肯定学生的方式很多:物质奖励是,精神表扬是,很信任地交给学生一项工作是,而交给一项艰巨任务,对于某些有能力、有魄力、勇于进取的学生来说,更是极大的信任。
信任是相互的,班主任信任学生的理想结果应是学生也信任班主任。班主任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也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班主任接一个新班,第一次见面就能亲切自如得喊出学生的名字,他们会有一种“惹人重视、被人信任”的满足感。“轻蔑产生更大的轻蔑,信任产生加倍的信任。”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信任,自己产生的满足感,统统化作对班主任信任、感激和钦佩的情感。班主任一旦获得学生的信任,那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便不断增强,师生之间也就更亲近了。
班主任讲师德,加强自身修养,也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身正才能令其信,信然后才能令其从。被学生信任的班主任才有威信。
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而是否爱后进生,最能反映一个班主任师德境界的高低。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热爱学生和期望学生成材。班主任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充分肯定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中正确的东西,用自己的感情感染和熔炼他们,鼓励和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动之以情”是“晓之以理”的基础,“晓之以理”使“动之以情”得到升华。学生“情”未动,自然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学生的“情”动了,忠言可能顺耳,良药也会可口。古书云:“和、易、以思,可谓善于、喻矣。”要做到“善喻”,必先热爱和关心学生,促使学生把接受教育当作自己的内在需要进入“如坐春风”的境界。
班主任爱生来源于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牢牢树起“一代胜过一代”、“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爱生还来自相信缺点、错误的同学,是能够改正其缺点和错误不断前进的。树立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于教育的老师的观点。爱生也体现在体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多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为他们解决困难。爱生还表现为尊重学生,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挥班级小主人作用,积极参与班级工作的管理。爱生更要培养好学生。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优秀标准绝不是“学习好”一条,不是高分便是好学生。要树立“上山找虎就有虎,守株待兔永无兔”的观点,只有善于识才,勤于育才,敢于用才,你身边就有不尽的人才。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变埋怨为理解,变惩罚为疏导,变表面为深入,才能事半功倍。班主任要手持理解、信任、尊重、关怀、激励这班级管理的五大法宝,自如操纵高超的管理艺术,面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凭借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不懈,积以时日,终会收到预期效果的。
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可怕的是一败涂地后的甘败下风;名落孙山后的死心塌地;功败垂成后的怨天忧人和万念俱灰。失败过后,要学会亡羊补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要你坚信人定胜天,以真金不怕火炼为慰籍,以大器晚成为准则,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动力,有朝一日定会东山再起。也希望能记住你的成功不足挂齿,不可浅尝辄止。居安思危,宠辱不惊才会力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