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虫原理 |
作者:非 比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0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维珍集团主席理查德·布兰森坚持将“喜剧”灌输到任何新事业中,以其非凡的创造力,激励了数千员工。但他的超凡魅力不是谁都能学的,相比之下。我们不如研究一下另一个团队:他们很轻松很愉快地就创造出音乐界最高成绩,这就是当代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最成功的甲壳虫乐队(The Beades,亦称披头士乐队)。甲壳虫乐队由四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组成,甲壳虫乐队的魔力远远超过音乐本身。而其魔力主要得益于几条特殊的战略,即甲壳虫原理。
原理一:熟知与信任
1963年甲壳虫乐队第二首单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为英国单曲榜冠军,看上去他们一夜成名,事实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面轻松的弹奏,来自他们在利物浦和汉堡俱乐部成千上万小时的磨合。甲壳虫成为牢不可破的团队,令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羡慕不已。
今天,人们似乎已经忘记熟知与信任的重要性,然而它正是团队合作不散的法宝。不少公司现在推崇“虚拟团队”,团队成员从未见过彼此。这种团队短时间内用于某个工程、技术项目中还可以,若当成公司壮大的根基,则万万不可。
曾有一位《财富》500强公司的CFO感慨地说:“如今的同事们,大多只有共事的经历,相互之间只是认识而已,内心并不信任,有什么好的想法,绝不会轻易透露给对方。对公司及个人,都是极大的损失。”
原理二:创新你的“歌曲”
多数摇滚团队一而再、再而三地创作同类歌曲,甲壳虫乐队始终创新自己的歌曲,不断给听众带来惊喜,每首歌曲、每张专辑都有创新。歌曲销量10年超过10亿,全球独此一家。
甲壳虫也并不全是革命性创新,而是像不少折中派创新者一样,学习借鉴其他流行派的音乐风格,然后与自己的风格结合。从最初的摇滚开始。他们就不断注入印度音乐、乡村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布鲁斯、杂耍戏曲、民乐、爵士乐等多种元素。但甲壳虫从未真正摘抄,而是先吸取。再创新。
从歌曲主题上,甲壳虫力求不平淡,也不古怪,而是从生活中观察受到启发,他们全神贯注身边的一景一物,然后把他们谱成音乐,送还给生活。比如,约翰·列侬看到报纸上一篇有关力士(Guinness)继承人过世的消息,就写出《A Day InThe Life》;他们还曾根据一张停车单写出一曲《Lovely Rita》;受保罗的牧羊犬启发,写出《MarthaMy Ear》;从一个疲劳的司机不经意间流露的一句话写成一首《Eight Days A Week》。
亚马逊公司原来只是卖书。后来逐步增添新的商品种类。保时捷成功创造了Boxter运动型汽车和Cayenne,苹果公司掀起i—P0d音乐播放器及相关软件的浪潮,都是创新的成功案例。
原理三:人人发光
甲壳虫早期成功最该归功于约翰和保罗,在摇滚组织里。鼓手和吉他手容易不受赏识,像是幕后工作者。
为了团队成员的平等,约翰和保罗也为他俩写歌,几乎在每张专辑里都有他俩的独唱曲目。例如歌曲《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就给鼓手乔治搭建了与公众接触的特殊平台。
保持明星团队的团结很不容易,而约翰和保罗则很好地把握了团队成员的平衡,进而让每个人都获得发光的机会。
原理四:专才与通才混合
研究显示,多数经理人喜欢雇佣更像他们自己的员工,进而搭建一支几乎完全由同类人才构成的团队。
在流行音乐史上。恐怕没有多少人的二重奏能超过约翰和保罗,但他们两个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大不相同。1957年7月,当他俩第一次相遇时,约翰是一个16岁的愤世嫉俗、狂暴、高傲的年轻人,这种性格经常使他陷入麻烦,而保罗乐观、能吃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音乐具有无限的热情。
他俩还是乐队中的多面手,都具有很高的音乐和艺术天赋。都可以弹奏各式各样的乐器。吉他手乔治、鼓手林戈与他俩相比,算是各自领域的专家。甲壳虫乐队的巧妙之处在于专才与通才有机结合,乐队朝气蓬勃。
很多企业偏爱专才,结果整个团队非常不擅长将产品、服务与客户需求衔接。专才难得,而有深度的通才更难得。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