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良心 |
作者:赵 锐 宋江远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4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这一天是俄罗斯国庆日,2007年6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格奥尔基厅颁发2006年度俄罗斯国家奖,89岁的作家索尔仁尼琴获得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奖金为500万卢布(约19万美元)。
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1962年,当《854号劳改犯》经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特批,以《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为题刊登于《新世界》时,时任中学物理教师的索尔仁尼琴已经44岁了。
“如果不把我拘禁起来,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的。”索尔仁尼琴如此坦陈自己与文学的渊源。是的,仅仅因为在致友人的信件中不点名地批评了斯大林的专制,苏联军事反间谍机关不仅于1945年2月将毕业于大学物理系的索尔仁尼琴从东普鲁士前线强行逮捕,而且判处这位两次立功受奖的战斗英雄长达8年的劳动教养外加3年的强制流放。等到1956年“恢复”名誉时,索尔仁尼琴已经九死一生:妻离子散和胃痛折磨,让人到中年的他一眼就望断了天涯路。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后,轰动了整个前苏联,甚至连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党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然而,片刻的灿烂烟消云散。1969年他又因小说揭露社会阴暗面,而遭到批判并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
1970年10月,索尔仁尼琴以其“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中所具有的道义力量”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认为,他和许多俄国伟大作家一样,对“不可征服的俄罗斯母亲”怀有“永不熄灭的热爱”,并在作品中突出了“不可摧毁的个人尊严”。
1974年,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先是在西德的法兰克福,接着往斯德哥尔摩补领诺贝尔奖金,1976年定居美国。1994年6月,当索尔仁尼琴接受俄总统叶利钦邀请,结束长达20年的流亡生活返回俄罗斯时,到莫斯科车站迎接他的人寥寥无几,几个月之后,他企图参与政治,到国家杜马发表演说,遭到议员们的冷落。人们称他为“政治恐龙”。从此,他蛰居莫斯科……
尽管索尔仁尼琴一直被视为“政治上的终生持不同政见者”,1994年结束流亡生活回国后对叶利钦冷言相对,对俄罗斯的“民主”仍然不遗余力地批判,但他对普京却颇为欣赏,不仅没有批评,反而公开力挺现总统。
2006年5月底,索尔仁尼琴公开抨击美国和北约企图包围和孤立俄罗斯。他毫不掩饰自己对现总统的好感,公开赞赏普京为俄罗斯的复兴做出的努力。他驳斥了西方对普京“专制”的指责:“西方的民主正处在严重危机状态,俄罗斯不应草率效仿。”
事实上,索尔仁尼琴2006年就已得到人文领域俄罗斯国家奖的提名,不过最后大奖却花落他家,这位颠沛流离的著名作家2007年终于如愿得到了国家赋予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颁奖典礼结束后,被认为当今世界政坛上最有个性的总统突然决定,前往莫斯科郊外的索尔仁尼琴家中拜访。坐在轮椅上的索尔仁尼琴对普京的意外到访非常激动,老作家为自己坐着迎接普京道歉,称近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想站起来不太容易。他说:“我非常珍重您的到来。您日理万机,我简直不敢想象,您怎么能脱身来到我这儿。”
普京没有拒绝索尔仁尼琴感激的言语:“我非常感谢您同意会见我!”普京祝贺他获得国家最高成就奖,感谢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称赞他坚持自已的信仰,从不动摇。普京说:“我想特别感谢您为俄罗斯所做的贡献,直到今天您还在继续自己的活动。您对自己的观点从不动摇,并且终生遵循。”
从2003年总统普京电贺索尔仁尼琴85岁生日到2007年6月12日总统登门拜访,作为“俄罗斯良心”的索尔仁尼琴终于得到祖国的官方肯定。而在那幅公布于世界的合影中,那个政治异议者的索尔仁尼琴,像雕像一样屹立在时代坐标上。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