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艺吃饭 |
作者:徐 锋/搜集整理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6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明嘉靖年间,一天,有个姓赵的小偷,偷了一个老太婆家的几只老母鸡,被老太婆的儿子阿强逮住了,一路扭送至县衙。近来,那一带偷鸡案频频发生,有人甚至睡在鸡棚旁昼伏夜守,却也难挡贼手。所以这一次,大家纷纷要求县令杀一儆百。
县令听完陈诉,又看了看跪在堂下的赵小偷,叫赵小偷抬起头来,问道:“看样子你也是个精明的人,为什么会做这下三烂的事呢?”
赵小偷想了想,狡辩道:“小人实在是因为生活所迫,万不得已啊!”
“哦,”县令沉吟了一会,说:“如果确实为生活所迫,本官不妨为你指条生路。依本官之见,有个活儿很容易学会,挣的钱也不少,你可以去试试。”
“什么活儿?”
“纺纱!”
赵小偷“扑哧”一笑,可看到县令一脸威严的样子,忙掩住嘴:“谢老爷免罪,小的一定照办!”
县令当即令人买来一斤棉花,着典吏教赵小偷纺纱,说:“你什么时候学会了,我就什么时候放你出去。”
大家见县令非但没有治小偷的罪,反而指给他一条生路,都气得不得了,可又不敢多话,只得悻悻然离开县衙。
再说那个赵小偷,虽不走正路,人倒是很聪明的,很快就掌握纺纱的技巧,把那一斤棉花纺成了纱。县令很满意,又令人把纱拿到市场上去卖,然后将卖了的钱交给赵小偷,开导道:“买一斤棉花,我只用了一百文钱,却卖了五百多文钱。除去你吃饭的花费,还剩下三百来文钱。年轻人,你回去以后,可以将它作本钱,好好靠这门手艺生活了。”
赵小偷鸡啄米似的点头,接过钱,给县老爷磕了一个头,然后飞也似的跑出了县衙。
然而没想到,才过了三天,赵小偷就嫌纺纱活儿苦,旧技手痒,不巧,又被人生擒扭送县衙。县令本来还想树个典型呢,这下很恼火,不过转念一想,觉得再给赵小偷一次机会,于是就让他在牢里一面纺纱,一面反省,这样足足关了一个月,等赵小偷出去时候,县令再三叮嘱,要他一定痛改前非,正经做人。
这回总该收敛了吧,谁知,一个月后,这家伙又被人送来了,还是因为偷了人家的鸡。县令这回不客气了,板着脸说:“你这是三进县衙了,有句老话,叫事不过三,看样子不给你点厉害,你还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说完,叫来两个衙役,架起赵小偷就在堂上疾走,他自己则在一旁一、二、三数起步来。当数到一千时,他一声令下:“停!”
赵小偷头都转晕了,不知道这是哪门子刑,正诧异间,只听县令叫典吏递上一大碗热醋,命令他当场喝光。赵小偷心想:这个县令,怎么尽出怪招啊!不过,醋这东西,喝点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的。想到此,他接过碗,“咕咚、咕咚”就喝起来。谁知刚喝了一半,突然有人从背后朝他猛击一掌,他大吃一惊,呛了一口醋,大声咳嗽起来。
也真奇了,打这以后,赵小偷这咳嗽就止不住了,而且一到晚上,只要一想到行窃,就必定咳嗽。再要去做小偷,已不可能;后来又多方寻医问药,也总不见效。这样,赵小偷就真的只好靠纺纱度日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曾经猖獗一时的偷鸡案竟然逐渐绝了迹。众百姓纷纷拍手叫好,阿强还特地到县衙感谢老爷,正好那天典吏也在,典吏问县令:“这办法,大人是从哪里学来的?”县令微微一笑:“你忘啦,我不仅遇恶必惩,也惯常见善必采。告诉你也不妨,我是从一个老郎中那里听来的,那次与他对饮,他无意中说了这个事儿,我就在姓赵的身上试试,果然一用就灵。嘿嘿,这个惯偷,靠打板子不能让他断了贼根,只有用这个办法了!”说罢,众人大笑起来。
(题图、插图:刘斌昆)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