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人

作者:陆文夫 字数:2213 阅读:125 更新时间:2013/05/31

文以载人

有人认为小说也是“文以载道”,有人认为小说是艺术,是“文不负载”。

  我想,“文不负载”恐怕是假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小说,它总要载点儿什么东西,至少要把作者头脑里的某种想法载进去。即使是写得糊里糊涂,颠三倒四的小说,仔细地看看,也总能找出一点糊里糊涂,颠三倒四的道理。如果连糊里糊涂,颠三倒四的道理都找不出的话,那就有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叫你看不懂。这话不是我想出来的,我曾经在一个国际性的文学盛会上碰到一位外国作家,他写的书谁也看不懂,因而成了与会者中的特殊品种。夜晚在酒吧中闲聊时,这位作家来了,有个外国同行问他:“你到底写的是什么,我们都看不懂。”

  “连你们都看不懂?好极了!这说明我的作品很成功,因为我写的书我也看不懂,目的就是叫任何人都看不懂,如果你们都能看懂的话,我还能来参加这样的盛会吗?”

  一语道破,小说如果能使人看不懂,那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它也是一种“文以载道”,而且所载之道并不深奥,借用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也不知道,不知道……”

  由此观之,小说也和其它文章一样,载道大概是无疑的。至于载的是什么道,那就难说了。可以是大道,可以是小道,也可能有歪门邪道;可以以小道而喻大道,由邪道而入正道,这就要看作者怎么写,读者怎么读了。

  小说除掉载道之外,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此功能实际上已经存在,可却常被略而不提:小说是“文以载人”。

  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可当我们翻开各种各样的历史书籍时,所看到只是些帝皇将相,英雄美人,再加上点风流才子,游侠名妓等等,所谓的人民只是一个虚词而已。大人物被历史记载下来了,小人物又在哪里?帝皇将相被记载下来了,张三、李四又在哪里?当然,这也不能责怪我们的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写历史是要靠资料的,那些张三、李四却像轻烟似的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即使挖开他们的坟墓,也只有一把骨头,连可供研究的殉葬品也没有一件。历史学家提到他们的时候,也只能是一言以蔽之了。看起来,要想把生活中普通的人记载下来,此种光荣的历史任务只能是落在小说家的肩上了。

  小说能把当今的生活(未来的历史)中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此种栩栩如生和电影不同,电影要受镜头的限制,很难体现人物的思维和内心,特别是无法展开人物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小说中的人物是通过文字符号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是一种思维的存在,不是感官的复印;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限于某种场景中的图像。我们要感谢历代作家所创作的小说,是他们记载下了我们所未曾见过的各个时代的人物,各个国家中的人物。一提到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好像大家都很熟悉,其实谁也没有见过。多亏了曹雪芹的那一枝生花之笔,才能把两百多年前大观园内外的各种人物流传至今。古代、近代乃至当代的许多作家,把我们的先人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能从先人的脚步中获得许多教益。当然,小说中所记载的张三、李四,并不是真正的张三、李四,是张三、李四的典型,或者说是一种概括,一种缩影。唯其如此,才能使张三、李四变得更真实,更活灵,而且可以免却许多“对号入座”和无聊的考证;免得那些张三、李四争当小说中的好人,硬说某某就是他。万一小说中有个坏人和某个张三、李四有点相近的话,那作者就要惹一身是非,弄得不好要对薄公堂什么的。

  小说载人也有它的缺点,它写帝皇将相、达官显贵常常写不好,可写普通的人,写小人物却是它的拿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作家大都是些普通的人。身为达官显贵的人不写小说,小说是九流之末,雕虫小技。也有一些达官显贵是写过小说的,那是他成为达官显贵之前事。当然,能写小说的也不都像高尔基,特别是在中国,能熟练地使用文字,大都是社会的高层或中层,或者是由高层而滑入中下层,是些怀才不遇,流落江湖的小人物。谁都知道,作家熟悉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好什么样的人,让一个穷秀才跪在皇帝的脚下写皇帝,他除了多写几个皇恩浩荡,天子万年之外,恐怕写不出什么精采的东西。作家们熟悉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人,才能使千千万万个人活在小说里。小说“载人”的这一缺点,,却又正好转化成它的优点,使它能补正史之不足,使得历史上见不到的张三、李四不至于烟飞泯灭,从而证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1997年1月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人过中年话提高 下一篇:文学史也者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