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
英雄时代
《英雄时代》为现代作家柳建伟所著都市长篇小说,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英雄时代》以西南省会城市西平为中心展开,通过史天雄和陆承伟这一对有着共同的革命血缘的异姓兄弟所走的不同的人生之路,描写了他们的情感经历和商战中的风云变幻。小说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广泛地了描画了当代中国经济生活场景。具有作者一贯的理性精神和盛世忧患的品格。
《英雄时代》描写了党的高级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陆震天的养子和儿子:史天雄和陆承伟这一对异姓兄弟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道路。他们在红色家族中成长,经历了十年浩劫后,陆承伟从美国学成归国,成为金融投资业的弄潮儿;史天雄则由当年对越战争中的英雄走上了仕途,后又毅然离职下海。
小说描写了两兄弟不同的情感经历和商战中的诡谲风云,笔墨触及当代中国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活动层面,正面揭示了中国转型期出现的主要矛盾,重点探讨了信仰危机、价值标准多元无序等现实问题对当代中国人的命运产生的全方位影响。
以成都为主要创作背景的50万字都市长篇小说《英雄时代》,是柳建伟“时代三部曲”《北方城郭》、《突出重围》之后的第三部,记录了世纪末中国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英雄时代》保持了前两部具备的“盛世危言”的品格,但它比以前作品的主题分量更重、涉及面更广,因而具有“清明上河图”式的风格。《英雄时代》主题的确立和题材的提炼,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开掘与深化;是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一次立场明确的回答。它贴近现实的态度,以文学的自觉承担实现对现实关系的描摹和对世道人心的教化,是需要勇气和责任感的。
《突出重围》入选十部献礼长篇小说,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作为2000年开年大戏在中央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
东藏记
《东藏记》是著名女作家宗璞的长篇小说力作,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它继续《南渡记》的故事,又可独立成篇。小说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孟弗之一家和师生们在国破家亡、居无定所情况下的生活,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人生态度、人格情操和价值取向。
《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二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对入侵敌人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作品的结构严谨合度、语言优雅蕴藉、情节暗设玄机、人物丰满真切,具有臻于完善的思想物艺术品格。《东藏记》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孟越一家和师生们艰苦的生活,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对教授间亦雅亦俗的人情世态,对青年人朦胧纯真的思想、情感、均施以委婉细致的笔墨,既有妙趣,又见真情。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西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
《东藏记》曾被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编辑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收入,并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
骚动之秋
《骚动之秋》为中国当代作家刘玉民所著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 。主人公岳鹏程既是一位名扬八方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个称霸一地的土皇帝;既是一位新时代的弄潮儿,又是一个旧观念的继承人。他敬仰父亲的革命生涯,却与父亲水火不相容;他欣赏儿子的聪明才干,却与儿子不共戴天。
《骚动之秋》,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婚的社会舆论的宣传,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见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等,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
《骚动之秋》是一部农村改革的文章。岳鹏程和岳云官两种不同的改革路线。
岳鹏程的方法是用一种封建的东西去反对另一种封建的东西。这就好比电脑杀毒,用一种流氓软件去杀其他的流氓软件。所以他带有封建官僚性质,可是又不可否认,他把“大桑园”从一个只有800家底的“大丧院”,变成了千万身价。
作为岳云官,他有自己的想法,用现在的话说,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很有头脑,既尊重老一辈子,又与老爹的封建气脱钩。 -
秦腔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
《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叫引生的“疯子”的眼光,书写了对农民沉重的负担、农村耕地的丧失以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与深切同情。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解读了中国农村20年的历史,集中表现了乡村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是“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贾平凹自2003年初开始动笔写作《秦腔》,历时近两年,四易其稿。贾平凹称《秦腔》是他费时最长、修改最多、最耗心血的一部作品。
在未出版单行本之前,《秦腔》曾在《收获》杂志分两期刊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评论界有关专家认为,《秦腔》敏感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间、农村巨变中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的一曲挽歌,也是书写当代中国农村的具有史诗性意义的重要作品。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作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 -
挑担茶叶上北京
《挑担茶叶上北京》为刘醒龙作中短篇小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短篇精品选之一,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刘醒龙中短篇小说精品选:挑担茶叶上北京》从作家数十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他们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许多作品都获得了各种奖项,经过时间的淘洗,仍然散发着诱人的艺术光芒,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青睐。
《挑担茶叶上北京》是著名作家、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先生的一部中短篇小说精品选,收集了他的《白菜萝卜》《大树小树》《分享艰难》《暮时课颂》《农民作家》《挑担茶叶上北京》《音乐小屋》《清水无香》等。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命运,体悟他们的艰辛和悲苦。
曾给中国文坛带来强大“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刘醒龙,以乡土小说创作闻名的,是文学汉军的重要代表,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四、五、六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七届庄重文文学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等。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生于湖北黄州,著名作家。曾任英山县水利局施工员、阀门厂工人,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2011年8月,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
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由迟子建所著,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题材与视角都比较独特,它关注的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与群体,当然这一点并不能当作获奖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抗争和抵抗的现实。这与当今世界文学的主题也是非常吻合的。
该部小说在《收获》杂志上登载以来,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
老屋小记
《老屋小记》为史铁生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而且是唯一获得全票的作品。关于它的价值,授奖词这样写道:"这是史铁生的‘追忆逝水年华’,几间老屋,岁月以及人和事,如生活之水涌起的几个浪头,浪起浪伏,线条却是简约、单纯的。"
《老屋小记》收入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数篇。其中《奶奶的星星》曾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作者对生命形式的思考。《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在“追忆逝水年华”之中,作者用老屋岁月、人事变迁,道出了简约、单纯的生命真实。史铁生 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史铁生(1951-2011),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病回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史铁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中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病隙碎笔》《灵魂的事》《扶轮问路》等。《我的丁一之旅》,2006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
湖光山色
《湖光山色》为当代作家周大新所著,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小说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录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动作的崭新思考,表现了一颗高贵灵魂在乡村剧变背景下的惊悸和固守。
《湖光山色》以曾进城打工的乡村女青年楚暖暖为主人公,讲述了她回到家乡楚王庄之后不断开拓进取、进而带领全村创业的故事。暖暖是一个“公主”式的乡村姑娘,她几乎是楚王庄所有男青年的共同梦想。村主任詹石磴的弟弟詹石梯自认为暖暖非他莫属,但暖暖却以决绝的方式嫁给了贫穷的青年旷开田,并因此与横行乡里的村主任詹石磴结下仇怨。从此,这个见过世面、性格倔强、心气甚高的女性,开始了她漫长艰辛的人生道路。
在这个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因此,这是一个平民作家对中原乡村如归故里般的一次亲近和拥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乡村变革发自内心的渴望和期待,是一个有识见的作家洞穿历史后对今天诗意的祈祷和愿望。《湖光山色》对人性复杂性、可能性的表达是小说值得称道的另一个方面。 -
年前年后
《年前年后》为何申所作中篇小说作品,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5-1996)。
作者何申的创作,向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其宗旨,他的作品敏锐地体察、感悟着现实和人生,视角广阔,从城镇到乡村,从县委领导到普通百姓,无不体现出九十年代特有的社会面貌和世态风情。作者将其所熟悉的乡镇生活,栩栩如生、浑洒自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风貌,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的永恒魅力。
何申,著名作家,出生于天津,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何申著有长篇小说《梨花湾的女人》、《多彩的乡村》等,中篇小说《年前年后》、《穷县》、《乡镇干部》、《乡村英雄》等,电视连续剧剧本《一村之长》、《一乡之长》、《青松岭后传》、《男户长李三贵》、《乡村女法官》、《大人物李德林》等。《年前年后》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特别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村民组长》、《信访办主任》均获《小说月报》百花奖,《乡村英雄》获《当代》文学奖,《七品县令和办公室主任》、《秘书长》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并获1993年度庄重文文学奖。 -
暗算
《暗算》,长篇谍战小说,由麦家所著,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
《暗算》依然讲述了那个神秘之地——“701”的故事,依然是一些迷而不宣的天才人才无墨登场、绝地厮杀。依然充满了与秘密、神秘相纠缠的悬疑情节,以及与偶然、未知相关联的无常命运。跟博尔赫斯一样,麦家偏爱书写“传奇”,但目的不是讲一个传奇故事就了事,而是挖地三尺,挖得人揪心的痛,像剥除了皮肉,又洒了盐。有评论家称麦家的小说是“新智力小说”。但我们认为,不如叫“特情小说”更切中要害。
《暗算》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节,有七个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叙述者之一的记者“麦家”巧妙地将其串联起来。小说通过这种诡异迷离的叙事方式和幻疑莫测的悬念情节,展示了一个有别于我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了特工的真面目,也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小说《暗算》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和编剧的电视剧《暗算》一开中国特情影视剧的先河,深得观众喜爱。《暗算》于2012年被改编成电影《听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