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22期
诗人档案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没有人是的
没有人可以再打开那扇
已经被岁月 关闭了的窗
这个世界
有着太多的改变有着太多
措手不及的相聚和别离
奶奶我的一身泥土是干净的
我的一窗明月是干净的
当我听到:赣榆、沙河——
我高血脂的血液也是干净的
奶奶专程来看你
我站在干干净净的阳光里
卑微但不羞愧
一身干净的泥土去见奶奶
一阵风吹过
我看见奶奶坟前的一株草
晃了晃。整座青龙山
晃了晃
这么多年你在江南
这么多年你在江南
这么多杏花春雨
这么多月光下的归来 和离开
这么多年你守着时间
这么多安静的莺飞草长
这么多记忆 这么多梦想
这么多酒这么多桥
这么多红的樱桃 绿的芭蕉
这么多流连的丝竹 回首的笙箫
这么多年你在江南
用西湖梳妆用蝴蝶
隐藏一座春天的梅庄
这么多年你囚禁的那个人悄无声息
这么多年我等着你的回心转意
这么多年 隔一张白纸或者一个夜晚
我一厢情愿地遥远着你的江南
比唐朝遥远 比南北朝遥远
比“低头弄莲子”的娇羞遥远
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我的胸中剑气纵横呵
可那些英雄辈出的年代
早已隐于一片一片
江南的竹林
孔灏创作年表
1968年12月8日生于江苏连云港,祖母伏祥荣、父亲孔庆勇、母亲李晓玲讲述的民间传说和西游、水浒、三国故事以及唐诗、儿歌等,完成了对我最初的文学启蒙。
1981年,初中三年级时写出了平生第一首“诗”。
1986年始。狂热地写出了大量自以为“诗”的分行文字。其中《山上》一诗于1987年参加《山西青年》杂志、山西省诗人协会和太原广告图片社共同举办的“展望杯”全国青年短诗大奖赛,获“创作奖”,领取了平生第一次诗歌比赛奖金——30元,并在获奖诗集上看到了自己的诗歌首次变成铅字。
1988年参加工作,结识妻子王静,为其写作了《下雪天》等诗歌作品。
1989年,收到山东荷泽《小作家》杂志社寄来稿费12元,但无样刊,至今不知自己在杂志上处女作的具体篇目。
1990年。相继在《新华日报》《连云港日报》《连云港文学》发表诗歌数十首:为王静写作《恋曲一九九○》系列情诗,其中《名叫虹的女子》等分别发表于河北《诗神》和《连云港文学》等杂志。
1991年,首次在《诗刊》第十二期发表诗歌《心平如水》。
1993年,《诗刊》第七期发表诗歌《燕子》《春风十里扬州路》; 《诗刊》第八期发表诗歌《旧长椅》(外一首)。
1994年,在安徽《诗歌报》月刊、《新华日报》《连云港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大量诗歌作品,其中《连云港文学》第二期推出“孔灏诗歌小辑”,组诗《乡村革命》获首届“连云港文学奖”。
1995年,《涛刊》第二期发表诗歌《燕子的光芒》; 《诗刊》第三期发表诗歌《出门前告诉娘上哪儿去》。
1996年至2003年,少有新作。但早期诗歌百余首分别发表于安徽《诗歌报》月刊、《扬子江诗刊》《雨花》《青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连云港文学》《连云港日报》等报刊杂志。
2004年。重新开始诗歌创作。4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春天的长短句》(组诗选三);7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幸福的苹果来到我们中间》(组诗);诗歌《澳门澳门》(二首)参加《诗刊》社与澳门基金会举办的“澳门”全球华人同题诗大赛获优秀奖。
2005年,1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不知道名字的鸟飞过我们面前》(组诗);5月《诗刊·下月刊》“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入围诗人作品选栏目选发诗歌《青草》;8月《诗刊·上半月刊》发表诗歌《以和平的名义》(二首);8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人物周庄》(二首);10月《诗刊·上半月刊》发表诗歌《早春》;同年开始在《诗选刊》《延安文学》等杂志发表诗歌《胜利之歌》(组诗)等。
2006年,2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静夜里奔跑的泪水》(组诗);4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孔望山》(组诗);5月《诗刊·下半月刊》“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入围诗人作品选栏目选发诗歌《不知道名字的鸟飞过我们面前》;6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热爱》(组诗);10月,参加诗刊社第22届青春诗会并在12月《诗刊·上半月刊》青春诗会专号发表诗歌《在盛唐的天空下漫游与吟唱》(组诗);《诗探索》第四期发表诗歌《多我一人》(组诗);同年,在《诗林》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百余首。
2007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播放诗歌《春天》;3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山高月小》(组诗);5月《诗刊·上半月刊》发表诗歌随笔《我在苏北写诗》;5月《诗刊·下半月刊》“第五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入围诗人作品选栏目选发诗歌《古离别》等三首;9月《诗刊·上半月刊》发表诗歌《风景》(组诗)。同年,诗歌《增城二题》在《人民文学》《诗刊》《作品》杂志举办的“我心中的增城”征文活动中荣获诗歌组一等奖。
2008年。4月,个人诗集《漫游与吟唱》人选中国作协“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8年卷;4月《诗刊-下半月刊》“新世纪青年诗人百家”栏目选发诗歌《一年》;5月《诗刊·下半月刊》“第五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入围诗人作品选栏目选发诗歌《说到天空》等三首;7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安静之诗》(组诗);同年,《青年文学家》杂志第四期“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人选作家作品专号”发表诗歌《剑胆琴心》(组诗)等。
《漫游与吟唱》序
叶延滨
孔灏的诗集《漫游与吟唱》得到了“二十一世纪之星”丛书大多数编委的认可,人选了2008年度的丛书,编委会指定我为孔灏的这部诗集写一篇序。我很高兴担任这个工作。写序,总是要向读者介绍一些这部诗集值得肯定的方面,这几乎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要说的不少,但最有说服力的还应该是诗人自己的作品。
首先,我最想说的是最近常有人提起的话题,这也是每一届“二十一世纪之星”丛书研讨会及其各种评奖会上常被人提起的话题: “好诗有没有标准?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这好似一个读诗入门的问题,又是一个诗歌界似乎永远说不清楚的难题。特别在当下,诗歌一方面好像“空前繁荣”。各种风格流派的诗歌都在呈现;另一方面又好像格外冷落,诗歌读者对诗歌的批评和冷淡常在各种媒体出现。标准是什么?好诗是什么?自从有诗出现以来,有千百种诗人也有千百种标准,而且从来不乏追求建立统一标准者,只是一旦“统一”了,这个被视为权威的标准,在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成为诗人们努力打破的窠臼。尽管如此,每一个认真的诗人,内心都有自己的最佳,每个时代的读者,都有群众潜意识中的好诗。就我自己而言,我是一个诗歌写作者,又是多年从事诗歌编辑的编选者,当然应该有判别的尺度。多年实践与思考,我的尺度是开放性的,但也是有规定性的,我认为好诗起码应该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