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胡杨》(刘志海)内容梗概
《边陲胡杨》(刘志海)内容梗概
(一)
在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有一座辉煌一时的城市——楼兰。但由于沙漠的扩张,现在已荒无人烟。茫茫的沙海里,大风卷起尘沙漫天飞舞,一株株挺拔的胡杨,任凭沙暴肆虐,仍然磐石般屹立在风沙中。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一春又一春的发芽,一秋又一秋的风吹扫叶。千百年来,胡杨以它坚韧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挺立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被人们誉为“英雄树”。位居边防线仅有数十公里,堪称“西部第一哨”的边防骆济纳旗中队,象巨人一样昂首挺立。边防战士身居险恶环境,亲历艰苦生活,坚守国门,堪称西部边陲“胡杨林”。
二○○年春节过后,中队指导员宋武不顾老兵退役人手不够的重重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新兵的训练任务。
从来不服输的宋武刚入伍时就给自己这样定位:当兵就要有点志气,骨气。正是靠这种不松劲,不畏难的拼搏精神,他很快成为被调入部队汽修所当了一名出色的技师。为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己,他主动请求来到了边防中队。上任不到三个月,中队面貌便焕然一新。前来视察的总部首长提笔留言:边关第一哨。
数十名新战士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分到各班排。彝族新战士汪加日初无论总也跟不上训练进度,宋武指定中队全能班长高远专门具体负责他的训练。
别看高远长相粗鲁,说话不文雅,可他对人热心,他瞒着所有人,给遭遇暴雨灾害的连部文书金玉江的父母寄去自己仅有的3216元存款。为了尽快帮助汪加日初跟上训练进度,高远精心构思和谋化着训练手段,汪加日初对他佩服有加,表示要大练、特练、苦练,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场铺天盖地的沙尘暴把牧民的帐篷吹上了天,牛羊也刮跑了,宋武决定派班长高远带领战士为群众去寻找丢失的牛羊。直到午夜时大队人马才返回营区。
(二)
各族群众为了感谢官兵,几天来,又是送锦旗又是来慰问,掀起了一股拥军潮。特别是驻地老乡马老爷子看到战士们变黄的脸色,决定想办法改善了原来又咸又苦的水井。他只身坐车外出寻计,不想因出言不逊在车上遭遇大汉欺负。幸亏同车的给水团战士龙南方出手相救,他才免遭皮肉之苦。因病住院后照料女友的龙南方主动承担起护理老爷子的任务并为马老爷子交了住院费。
马老爷子千里迢迢来搬兵之事,惊动了给水团领导。他们不畏困难,在当地老百姓的协助下,终于勘探出水源。百姓和边防战士都欣喜万分,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给水团官兵的战斗风貌,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迅速形成了一股民拥军、军拥民的高潮,也深深教育和感染了高远、凡亚……
(三)
高远近来表现极为反常,常常与班长唱对台戏。全班新老战士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对着高远质问。中队首长决定采取车轮滚动方式,给高远做思想工作。中队长王亮亮自告奋勇打头阵。可连日来王中队长、宋指导员的耐心教导和其他战士的帮助却让高远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好朋友凡亚前来劝导,不想高远并不领情。为了尽快帮助战友走出误区,凡亚抛开前嫌,决定再次与高远心平气和地谈谈。不想,因为他们跑到胡杨林时间过长,大家猜想他们是不是心血来潮偷越了国境。
为了惩戒这对小兔崽子,宋指导员与王中队长任凭他俩喊破嗓子还是没给回声。直到高远身子晃动站立不稳,他们才同意进门。凡亚和高远回到班里,战士们主张从严处理他们。为了不激化矛盾,排长留下高远循循善诱,与其促膝谈心。
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训练计划,宋指导员和王队长不谋而合想到了利用和发挥高远、凡亚能吃苦,能流汗,能掉肉,能带头的优势。
狂风迭起,沙石奔跑,岗楼哨兵,门卫哨兵,警戒哨兵全都被铺天盖地的沙尘暴所吞没。官兵们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回报第二故乡父老养育之恩,只有持之以恒做奉献,才算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个光荣传统不能丢。宋指导员结合沙尘暴天气,当即指派干部迅速组成营救小分队,尽快投入到受灾最严重的乡村和农户。
(四)
为推广和普及中队训练步入正规。王中队长通知高远、凡亚两人到中队开会讨论下一步的训练方法。要求他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勇克难关。两个好朋友也在暗中开始了较量。
凡亚率先带领全班进入训练场地,按照规定的训练课目,开始分步细训。他的辛苦激起了新战士们“不甘落后,勇当好汉”的练兵热潮,发誓要像胡杨那样,迎战强大杀手。高远和战士们也不甘示弱,开始了和他的竞赛。高远派上了班里的“武状元”陆猛虎,还把单兵出阵决斗转变为整体组合分项对阵,加大威慑力和震撼力。凡亚班的新战士目睹他们的壮举之后,震撼极大。王中队长及时进行了引导,并在班务会上提出了十字要求“心成、劲足、拼搏、坚守、夺冠”。宋指导员决定把把思想教育与宣传鼓动工作穿插到训练当中。
为了赢取中队即将举行的“岗位练兵、岗位夺冠”竞赛活动先进,凡亚刻意向高远隐瞒了消息,自己却加快了训练,还亲自秘密潜伏观察高班长的指挥方法。
竞赛临时通知进行,富有经验的副中队长袁洪湖特意把高班长和凡亚班长所带的这对猛虎班安排在最后。一班老战士在高远的带领下漂亮地完成了指令,可四名新战士却表现不佳拖了后腿。轮到凡亚,他首先安排新战士排参赛,把老战士排在后面,自己排在了全班最后,这种奇特新颖的布阵让全班战士均取得了场上满分。
(五)
高远败给了老对手凡亚,心里很不好受。对前来安慰的战士也是大发雷霆。凡亚观察了几天,认为高远此举做得有些过分,便想给他送颗“宽心丸”。经过反思,高远意识到了自己的言行对战士们造成的影响,下决心重新树立良好的班长形象。
正当高远准备甩出膀子大干一场时, “母亲病重住院,速回!”的加急电报让他一时进退两难。
指导员宋武了结原委后,决定破例给高远准假。接受了老朋友凡亚的送别,高远兴高采烈地登上了返乡的班车……
高远离开之后,该班新老战士表现消沉。王中队长和宋指导员一番争争吵吵,俩人很快达成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高远班的新老战士分到凡亚班。
此项决定,当即引起了一片哗然,也引起凡亚的误会。他安排一班战士负责执勤巡逻、公差勤务、卫生清理等工作,二班战士以军事训练为中心。如此一来,一班的训练时间不足,训练水平大幅度下降。闻讯而来的王中队长大为恼火,坚决要将凡亚免职,可宋指导员却认为要等一切弄清楚之后,再研究整顿和教育计划。
在走访战士后,宋指导员知道了是凡亚搞的鬼。
(六)
就在宋指导员和一班战士谈心之际,凡亚怕二班战士情绪受影响,当即把二班带出营区进行转场训练。
脚下这块场地,冲沟条条、驼刺长长、烂蔓道道,泥体连连。可凡亚知道每日老三样的训练科目,已使战士乏味,只有改变训练模式才能改变训练成绩。训练场上,战士们看到血肉模糊的凡亚一直顽强坚持,任凭狂风大作,沙暴发怒,他也毫无畏惧和退缩。受到班长的鼓舞,战士们把猛劲、狠劲、硬劲、冲劲全都用上了。
凡亚自作主张,随意将全班战士拉到这种场地强化训练的做法,引起了宋指导员的重视,但他不得不佩服凡亚确实是个称职的班长。
一班战士被他们的顽强作风感动,提前在宿舍帮二班训练回来的战士准备好了洗衣盆、洗脸盆,以及其它洗漱用具,待他们一到宿舍,一齐动手帮助二班战士更换衣服,洗衣刷鞋,打水打饭。二班战士也感恩不尽,凡亚也激动万分,边洗漱边反思如何回报他们,将他们的训练成绩提高。
(七)
泪别送行的战友,踏上返乡的班车,高远慢慢闭上了双眼。班车行至一百多公里,乘客因受不了闷热的空气,央求女售票员把车窗打开。谁知那女售票员总是给他们回一句“忍忍吧!”,自始至终没有答应。这时,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东北大汉开始对售票员破口大骂,并粗野地强迫高远邻座的年轻人和他换位,还故意往高远身上挤。不想当他屁股刚刚挤过来,高远就快速握拳朝他屁股上来了一下。那光头壮汉一看高远不好惹,立即改变了态度。紧接着,他又为了乘凉,试图脱掉外衣穿个内裤。高远犹如“老虎钳”的手抓住了他的手腕,让他注意公共场所形象。
车内烟雾腾腾,臭气熏天,售票员前去制止。高远不断察看,原来是三个年轻人,高远让他们赶快把烟灭掉。三个吸烟年轻人不满高远多管闲事,在光头壮汉的忽悠下,决定停车后对他进行报复。
趁班车停下高远上公厕之际,三个年轻人朝着高远身后尾追而去。当他和偶遇的支队教导队教员马加林、学员高小明、王玉祥、李大海四人走出厕所后,被三个人挡住了去路。
只见高远双手向上一反,双脚左右一晃,与其交手的三个吸烟年轻人都爬在地上直哼哼。他们站起来后又手持刀子等凶器负隅顽抗,被高远很快打倒在地……
一路上,高远心里想着班车的安全,想着乘客的健康,每次遇到特情时,自己都能站出来,不仅受到了素不相识的广大乘客的普遍青睐,也受到了漂亮的女售票员的青睐。
登上银川的班车,终于买好火车票,高远跟着缓慢移动的乘客走进列车厢。看到列车服务员热情、文明待人的敬业精神,高远觉得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看到乘警不厌其烦的提醒着乘客注意安全,高远不时又想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当身边旅客熟睡后,他却打起了精神,密切关注着行李架上。
当夜色降临,突然间,对面座位上的小姑娘哭喊着从卫生间跑了过来说丢了钱包、手机。与高远并排就座那个年轻人,也声称自己上卫生间时,身上钱包、车票、身份证丢失了。在仔细询问后,高远决定用用引诱的手段,慢慢让偷窃者上钩。
夜深人静,小姑娘左肩斜挎了一个长长的小红包,再次朝着车厢连接处卫生间走去。当她走出卫生间,迎面一群旅客堵住了去路,她只好边侧身挤过。高远也从正面侧身挤了过来,却被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山西大汉挡住了去路。高远头一歪,发现正前方人群中三个青年小伙子,手插向了小姑娘的皮包。高远半蹲冲拳,一下子将对面这个拦路大胡子击倒在地。随之,快步踏着大胡子的后背跃身而过……
经过一番较量,见势不妙小偷们只能把偷到的东西如数交出。忽然车厢两侧传来了乘警的询问声,原来和小偷一伙的几个女子恶人先告状,指责高远打人、欺负女旅客。
高远拿出了自己的士兵证,又讲述了此次发生偷窃的全过程。此时,乘警长才恍然大悟,急忙握着高远的手说连声道谢。
(八)
辗转多站车,行程千里路,高远终于到家了!高远妈妈看到突然出现的儿子,喜极而泣,忙碌着淘米洗菜,爆锅炒肉。高远急乎乎跑到田里去找干农活的父亲。看到从部队接受锻炼变得出息的儿子,父亲更加坚信他回到家里肯定是个好帮手。随之给他安排起了复员后的生活:不要下地干活,跟着你叔、你舅、你干爹他们上山挖药材,贩药材,多挣点钱盖新房,买新车,娶新娘……
原来为了让儿子早日回家,老俩口谎称爸爸外出打工腰部摔成重伤要进行手术。现在看到爸爸健健康康,高远恨不得插双翅飞回军营。
爸爸通过外甥女和小侄子打听后才知道高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留在部队,情愿当一棵大漠戈壁的胡杨树。休假未满,高远向父母表明要返回部队。父亲气得要教训高远。可执拗的高远铁了心要走。他充满激情对二老说:“部队培育了我,部队养育了我,眼下边防哨卡需要我这样人去坚守保卫,荒滩戈壁需要我这样的人去开垦造田,战斗连队需要我这样人去锻造精兵。”
父母终于被他打动,他们也希望儿子能立足西北边陲,当一棵 “胡杨树”。
(九)
高远几经思考,决定提前出发。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留下一封信后就离开了家门。高远一路反思,一路谋思,决心把自己的成长之路选择在西北边陲,选择在边防哨卡。
自从高远离开中队返回家乡,班里战士都盼望着他早日返回。凡亚的心情更为迫切。
凡亚在了解了高远回家的情形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坚持在中队好好干,以后就是转业了也留在驻地继续干,不打算回家了。
中队召开的干部、骨干经验交流会上宣布了对高远的奖励决定和对凡亚的调动决定。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直到王中队长宣读了文件,大家才明白原来是高远在探亲途中,敢于与坏人坏事斗争,受到地方领导和客运、铁路职工的一致好评。
凡亚突然接到调令,要求七日内到新疆边防支队报到,二班工作暂由高远负责。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凡亚愉快接受了组织上的这一决定……
分别之际,高远向老朋友表示坚守边防一线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甘当一棵永不言败的“胡杨树”。
(十)
几天来,战友们得知他要调到遥远的天边去工作,心里都有点恋恋不舍。回想起自己当初离家穿上军装的豪情和父母的一片苦心,凡亚更加坚定了立足部队做贡献的决心。
戈壁的天,狂沙飞舞;戈壁的路,千疮百孔。车子行进中陷进了深坑,乘客们憋着气谁也不想帮忙。凡亚迅速脱掉上衣,钻进车底。在他的感染下,大家都投入了大会战,车子终于又开动了。
班车进入终点站银川。凡亚差点被一个带有一口南方口音的年轻女子以送金项链为名骗取三百元钱。幸亏臂带“治安”红袖章的老年人及时制止才免遭欺骗。
凡亚乘坐由银川开往兰州方向的列车。列车到达中途停车点——青铜峡。站台上乘客一拥而上,凡亚与列车员一道儿维护乘车秩序,可自己的座位却被占了。一直站到中转站,又转车乘坐由兰州开往乌鲁木齐方向去的列车。凡亚最后一个登上了列车,车厢里人挤人,连站着都困难。凡亚把自己曾带领新老战士野外生态训练的意识、方法,全都派上用场,一直不急不躁站着。
看见上厕所的老人,他就搀扶他们出进。有要喝水的婴儿,他就挤过五六个车厢寻找开水。每到一站,他都主动为上下车的旅客搬运东西。
整个车厢旅客都被凡亚默默流汗所感染。有个旅客说凡亚的精神就像自己当过红军的妈妈。
(十一)
列车到达乌鲁木齐,眼前各种不同建筑,不同服饰,不同面孔,不同语言,让凡亚大开眼界。
打听到边防站还有很远的路程,凡亚来到了军区接待站。好心的老人破例按10块钱收费标准,让他住进了50块钱标准房间。劳顿了一路,凡亚很快进入了梦乡,直到天亮了,老人怕他误车喊他起床,他才迅速收拾行李出发了。
列车驶入了一往无际的荒滩隔壁。戈壁滩的道路宽又广,沙尘暴的弥漫不可挡。司机毫无恐惧,车速飞快,车内传来了部分乘客阵阵呻吟声和哭喊声。凡亚睡着睡着,渐渐感到头疼,胸闷,气短,直吐白沫沫,直滚汗水珠。售票员迅速从上衣兜拿出一支口服葡萄糖浓剂,一瓶“红景天”中成药,然后拧开一瓶矿泉水……
凡亚渐渐恢复了,不想一句赞美美景的话却引起了白胡子老汉和售票员的争执,几个藏族,维族青年看不惯倚老卖老蛮不讲理的老汉,合计要出手教训老汉。凡亚挺身而出,制服了气焰嚣张的几个年轻人,平息了一场混乱。
晚上23点30分,凡亚走出车站口,在广场一角等待接站的人。只见三个高鼻子、蓝眼睛、红脸庞、卷头发、穿着迷彩服的人在与他打招呼。“我们就是按照首长的命令来接你的!”
买买提中队长给他讲解了边疆的情况和边防站的历史,凡亚仔细听着,记着,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儿扎根。
凡亚被任命为一中队任三班副班长。听了克里木政委讲队史,他产生了更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发誓要沿着英雄们没有走完的路走下去,决不当“糊涂兵”、“落后兵”、“淘汰兵”。
副班长是班长的左膀右臂,凡亚和班长阿不都外力两人互补,恰到好处,头三脚踢得非常响。可是,他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病倒在床。凡亚自感如此下去,势必会会影响班里的任务完成。他咬紧牙关坚持爬起床,凭着一拼到底,豁出生命的顽强毅力,终于走下了病床。
班长每次下达完口令后,凡亚都会首当其冲,新老战士们的热情更高,壮志更旺,一次更比一次完成任务出色。班长阿不都外力看到凡亚的能力,决定把班长让给他。
(十二)
凡去过海拔较高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反应。凡亚也不例外,身体一天比一天瘦,看样子就要倒下去了。可凡亚还是坚持出操、训练、执勤。
指导员克里木又是让通信员买药,又是让炊事员加营养。凡亚不想拖队里的后退,靠着一股子硬撑、拼搏、奋进的劲头,渐渐适应了。
位居高地不远处,不知何时长出了一片胡杨林,牧民们把这儿比喻“风水宝地”,官兵们把这儿视为“可爱家乡”。
看到这些,凡亚倍感亲切幸福。觉得自己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胡杨林。
中队领导、士官、士兵们不时从各方面照顾新来的凡亚,让他真正感受到新家庭的温暖。
为了锻炼体能,凡亚白天擅自离开宿舍爬山头,害得全班弟兄们东奔西跑去找,晚上睡不着翻来翻去影响了其他战士休息,班长阿不都力对他的反常表现很是不满。战士们也对凡亚产生了敌对情绪。
历经一个星期的心理考验,凡亚终于悟出了一个简单道理:从难从严要求自己,一切都要为别人多着想。
正是有了人生追求,凡亚内心世界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说话讲文明,待人讲礼貌,作风讲严谨,训练讲刻苦,执勤讲认真,站哨讲姿态。见此,班长阿不都那力开始笑了,战士们开始乐了。然而,凡亚仍是抱着一个平常心应对一切,面对赞誉更加谦虚,成了一个排头兵,一个永不言败的军营男子汉。
凡亚在班里、中队的表现,不仅受到所属单位官兵的赞誉,而且也得到了支队首长的充分肯定。班长阿不都也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他深知凡亚的影响已超过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若是满足现状,全面建设将产生负面作用。经过周密思考和分析,他决定把着眼点和突破口,选择在思想教育整顿上。经过半个多月教育整顿活动,凡亚的劲头不减,战士们的合力递增,全班又涌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战斗新景象。
不出凡亚所料,王支队长突然袭击来到了凡亚的班上视察。走出营房约有一公里的山凹处,王支队长下令进行体能负重训练2公里和单兵扑点战术训练。班长阿不都那力下达完负重训练课目之后,第一个肩扛35公斤重的沙布袋,紧跟其后,老战士、新战士冲了上去,最后压阵的副班长凡亚也冲了上去。实施第二个训练课目时,阿不都那力指定副班长凡亚充当假设敌,凡亚结合古今中外的战例和案例的特点,不时选择复杂地形,设置复杂情况,致使班长阿不都那力连连扑空。王支队长感到非常满意。
听说儿子调到新疆高原防线,父亲凡天地非要带着未过门的儿媳妇苏玲玲来看一看。
猛然发现门前站着久别的爸爸,还有女朋友苏玲玲熟悉而可爱的面孔,凡亚惊讶不已。为了不影响战友,凡亚把爸爸和女朋友领到了中队队部家属临时住的小客房。起初,这一老一少觉得这里空气好、蓝天蓝,然而,好景不长,他们一老一少渐渐出现了异常反应。
多么美的姑娘呀,战士们看在眼里都快拔不出来了。凡亚有点小心眼,一经自己发现这些情形,总以为女友受人所欺。而玲玲倒觉得这样挺好,这么多的兵哥哥捧她,她感到无比欢乐和幸福。在凡亚的爸爸眼里,他们青梅竹马,谁也拆不散他们之间的感情,结婚成家指日可待。
半个月过去了,凡亚的爸爸怕影响了儿子工作,就想返回老家。其实苏玲玲还想住个十天八日和凡亚谈一下结婚成家后的打算,但又不好违背老人的意思。临行前,苏玲玲在小客房里哭成了泪人。
爸爸和女友走后,凡亚没有忘记他们临行前的殷切期望,干什么工作都能主动靠上去,冲出去,成为了一名领导信得过,战士看得起的优秀基层骨干。
自己是一名高原边防兵,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决不能有半点儿女情长……凡亚在日记本里,认真写下了这些反思要点,并不时利用休息时间,反复对照,不断提醒。身边战士都以他为楷模,争当凡亚式的好战士。
正当凡亚扬眉吐气时,不想收到了苏玲玲的500万汇款,看过附言,凡亚悲痛欲绝。原来玲玲和爸爸开车在泰国首都曼谷郊区游玩时,出了车祸,危在旦夕……从玲玲爸爸苏军辉的电话中凡亚得知,女友垂危时,忍着巨痛留下遗言,要爸爸把在泰国做生意挣的钱拿出一部分寄给他。
凡亚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嗓子,脑海里浮起苏玲玲那微笑的面孔,那祈盼的眼神,那离别的身影,他决定和苏玲玲在营区举行婚礼,并用玲玲汇来的500万完成她的遗愿:给中队办个小商店、小饭店,给农民办个种植场、养殖场,加工厂。
远处营区那大喇叭突然播放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怀念战友”插曲:“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当我和它离别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听着听着,凡亚止不住的眼泪顿时又流了下来,而身边三位战友也跟着张开大嘴哭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