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辅导(第二十五节)
初中生学习辅导(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五节:提高效率,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如果老师一进课堂就宣布:“为了检查这节课的听课效果,这节课的后十分钟要进行测验,测验结果将计入平时学习成绩。”那么,这节课的效果一定不错。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会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好好听讲,争取当堂掌握。上课时,就会特别专心,会积极思考并认真记忆。可见,课前有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初中生都能自觉地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初中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初中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初中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学习成绩提高就必须高度重视当堂掌握所学知识。要想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认真观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耍把重点放在认识事物的思考过程上,千万不要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结论。例如,学习代数的“完全平方公式”时,要认真和老师一起推导:(a+b)2=(a+b)(a+b)=a2+ab+ab+b2=a2+2ab+b2并且要联想到老师推导时运用了“多项式相乘”和“合并同类项”的“旧”知识。又如,对新概念的掌握,概念是科学研究的成果,要真正掌握概念,就要注意抓住概念的含义(内涵)和它适用的范围(外延)。有人把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善于抓认识过程,抓领会与理解的学习类型叫做“理解型”。那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类型则是属于“死记型”,他们的特点是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直接背结论,或者说不明白就背。他们的学习方法可以叫“四记学习法”,即“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重结论轻过程的听课态度和方法,使不少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就走进了死胡同,导致一部分初中生掉进了后进生的行列。如果上课时的领会过程发生了“卡壳”现象(听不懂了)怎么办?这时千万不要停下来独自思考,可以在笔记本上做个记号,只当已经听懂,继续努力往下听,不懂之处,课下再说。有的初中生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问题上,因此与记笔记发生了矛盾,怎么办?有一个优秀生是这么处理的:如果记笔记妨碍了听课的话,干脆不记,以听懂为唯一目的。
但上课的时候也要拿一支笔,并非记老师的原话,而是当老师讲到某个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时,在纸上记下符号或简要地记上几笔,下课后再去考虑。5.保持思路清晰,跟上老旰的步伐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有这样一份材料,说的是1979年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位同学在中学时,因物理学习成绩优异,经老师特许,上课时他可以不听讲,但老师见他每节课仍然听得很专心。老师想,他已经懂了,还在听什么呢?直到老师看到他的学习总结后,才找到了答案:虽然老师讲课的内容大部分我早已掌握了,但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我还没学到手。我听课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维方法跟老师的思维方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使用的方法。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学习具体学科知识上升到学习科学思维的高度,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把思路搞清楚的过程中,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当领会了初一代数的“完全平方公式”后,可以进一步去想:老师把正方形的边分成了a和b两部分,由此,把正方形的面积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分别计算这四部分的面积,最后再把这四部分面积加起来,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方形。整个思考过程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到整体的分析综合方法。分析综合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即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种属性分解开来,一个一个研究,这叫分析;然后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种属性,再联合成整体进行研究,这叫综合。初步掌握了分析综合方法的学生,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就比一般同学要强。如初一学生用“完全平方公式”做题时,在做(4+x)2和(3a+b)2时,一般不成问题,可以套公式。但在做(a+b+c)2时,一些没有掌握分析综合方法的学生就会感到困难。而那些注重理解和学习思维方法的学生,却可以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把(a+b+c)2变成[(a+b)+c]2,然后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除了学习分析综合方法以外,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还可以向老师学习归纳法和演绎法。例如,讲历史和政治时,经常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而数学的不少证明题,又经常使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此外,为了抓住事物的特点,避免混淆,老师在上课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老师还常采用分类的方法,为了得出概念和基本原理,老师几乎天天在采用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所有这些思维方法,在课堂学习时,在理清思路时,都要注意学习。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掌握思维的规律。例如,形式逻辑学中讲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辩证逻辑学中讲的对立统一的思维规律、量变到质变的思维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思维规律。在学习过程中,这些规律经常在起作用。一个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学会辩证思维,学会用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事物。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掌握了科学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也就是掌握了最根本的学习方法。为了在课堂学习中保持清晰的思路,应当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点有关思维的科学知识,如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这也是许多学习成绩优秀,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的一条经验。另外,为了在课堂上保持清晰的思路,还要抓住各学科的特点来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生学习的科目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抓住各学科的特点来学习,就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生物、物理、化学等实验学科,在课上经常要做演示实验,要看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等,以后还要做验证实验,因此在上物理、化学和生物课时,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否则就很难学好这些学科。语文和外语与实验学科不同,主要的功夫要花在字、词、句、段、篇章等方面,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更好地掌握语言和文字。知道了这些特点,在外语和语文课上就会认真听,大胆说,就不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只重读写,轻视听说了。总之,身为父母,一定要让上初中的孩子认识到,要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就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心理、知识、物质、身体四方面的准备工作,课上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做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专心听讲,并力求当堂掌握,思路清楚。这样,不仅能学好各学科的知识,而且能通过各学科的课堂学习提高认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