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三)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三)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要明确一段时间的学习重点而不分神。在这段时期内,你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学习内容安排活动,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学习重点相悖、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应该尽量避免,诸如打游戏机、和一群朋友一起玩耍、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
二是全神贯注。上课要全神贯注地听,作业要聚精会神地做。也就是说,要刻意回避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恍惚、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试想,你怎么可能在听歌的同时,完成一道别人憋足了劲才完成的数学题呢?
三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需要我们定时定量地来完成,谁能做到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
定时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和保证。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知识在计划的指导下不断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时,便实现了目标。定时定量学习是指按时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内容。学习就如同我们吃饭。一个人一日三餐地吃,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就可能有一顿饭撑着的危险。知识积累同样是定时定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现计划目标的知识总量是由日分量的累加而成的。根据大脑的学习规律,每个人每一天只有定量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每天我们都要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然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即使有周详的学习计划,然而执行起来却既不能定时,也不能定量。结果学习效果不高,经不起严格的检验。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地过程,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要想拥有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定时定量完成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定量学习,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数理化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
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老师上课讲过的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
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后,可选择做一些其他课外的数理化习题和英语阅读、理解练习和听力练习,以及作文写作训练等。
四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获得知识的两种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增强人的创新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是我们努力追求要达到的境界。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认识过程中,认真思考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面,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越是对某种知识深入学习,随着相关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思考就越显得重要。比如学数学,在学习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就“代数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等式”、“不等式与等式”等关系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达到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的功用。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孟子所说之书,在当时是指《尚书》,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能全信,应该批判地吸收,旨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使人在思考过程中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发展、完善,就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勤于学习,获得新知。多少科学家学有所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多是托认真思考的福。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他的整个科学研究生涯中,始终禀着“怀疑一切”的态度。正是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使爱因斯坦后来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五.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六.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七.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八.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不仅是长知识的时期,而且是长身体的时期。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注意知识与身体并重,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要想再提高学习成绩,并在此成绩上超出成绩相当的同学,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需要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其中近视率就明显普遍偏高。由于受身体条件的影响,尤其是视力的制约,其中有80%考生的报考志愿受到限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在很大程度上,身体因素制约着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注意学习卫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