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变性之谜
鱼类变性之谜
在“鱼儿国”,雌雄互变、夫妻互换的趣事确实不少。
生活在红海中的红鲷鱼习惯于过集体大家庭生活,它们大多以二十条左右为一自然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只允许有一条是雄鱼,他是这个群体的当然的大丈夫,而其他成员也全都顺从地成了他的妻妾。如果这个唯一的“男子汉”去世,他的遗孀们却并不因此而散伙或各自改嫁,也不愿再“招赘”一个新女婿来成家,而是让她们之中的某一位,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继承丈夫的事业。从这位(条)“女强人”当家后,它的生理就随即发生奇妙的性变:精囊慢慢发育并成熟起来,而卵巢则渐渐萎缩直至消失。与此同时,这条跃进为丈夫的雌性鱼,相貌也开始“男性化”。红色的鳍比原来长多了,体色也更加鲜艳了,最后竟然变成和它原来的丈夫一模一样的雄鱼。
有人还专门进行了试验,将一群红鲷鱼放在鱼缸里观察。每当它们中间变出一条雄鱼后,就有意将它取出来,继续观察,结果剩下的雌鱼就像变戏法一样,相继变成了雄鱼。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海洋公园里,科学家们发现,也有一种与红鲷鱼有类似功能的隆头鱼。在每一群隆头鱼中,形体最大的一条必是雄性无疑,其余的均为雌性。这条雄鱼不仅要为这群所有的雌鱼卵授精,而且还要奋力阻止其他鱼群中的雄鱼插足,此外,还要担负起维持本鱼群秩序和安全警戒的重任,如果这条雄鱼病故或者赌气出走,那么,这个鱼群中的另一条相对体形最大者,便用不着“议会”表决,便能在一小时之内变为雄性,成为该鱼群中唯一的丈夫和首领。美国斯密森学院的鱼类学家罗斯,也曾对隆头鱼进行了专门的隔离试验。他将一群隆头鱼中的雄鱼拿走后,雌鱼群中的最大个体者,立刻进行了惊人的变性。它在一小时之内就变得像雄鱼一样保护并追逐雌鱼。两个星期后,在它的“卵巢”内已找到了成熟的精子,标志着它已经“彻头彻尾”地变成了雄鱼。
低等脊椎动物中的这些鱼类,竟有如此应付“重大人事变故”和“政变”的特殊本能,实在令高等而智慧的人们惊讶不已!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在七个鱼类总目中,至少有二十三个科属的一百多种鱼类,能够改变性别。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雌性变为雄性,有的却从雄性变为雌性,而前者又比后者较为多见。几乎可以说,在海洋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鱼类,如鹦嘴鱼、刺鳍科和隆头科的鱼等,出生时大多为雌性,尔后再由雌变雄。生活在热带区域的海鳗,差不多一生中都在从雄向雌转化。
那么,这种鱼儿变性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给它们的进化和繁衍会带来什么影响呢?鱼类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揭开这个“变性”之谜。
美国犹他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迈克尔认为,在一种雌鱼群或一种雄鱼群中,其中个头较大者,几乎垄断了与所有异性交配的机会。例如,在某种鱼群中,少数个头较大的雄鱼,利用保护成群雌鱼的机会或用霸占繁殖场的机会,将交配权独占;而较小的雄鱼则常常被剥夺了交配的权利,只有待到体形长大,有逞强能力以后才能去与对手竞争。但对于雌鱼来说,却无此烦恼。因为随时总会有雄鱼使雌鱼的卵儿受精。这样,从雌鱼变性到雄鱼的个体,就会享受到双重好处。这就是说,当雌鱼较小时能保证有交配的机会,待到长大变成雄性时,又有更多的繁育机会,与性别始终不变的同类相比,它们的交配繁育机会就相对的增加了一半。科学家们在潜水观察时有趣地发现,一些体形较小的雄性隆头鱼,因为找不到“对象”,因而利用自己(小雄鱼)
的体色与雌性鱼体色相近的特点,混进雌鱼群中,在雌鱼等待大雄鱼来授精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窜到雌鱼身边“旁敲侧击”,促使雌鱼排卵以利自己授精。有时小雄鱼还将自己“隐蔽”起来,趁大雄鱼和雌鱼排放精卵之际,猛游过去,把自己的精子排放到雌鱼的卵上。当然,小雄鱼得时刻提防着大雄鱼的攻击。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那从雄性变为雌性的鱼儿。
研究中发现,在从雄性变为雌性的鱼类中,雌鱼的个体常大于雄鱼。雄鱼虽小,但成年的小雄鱼所带有的几百万精子,足够使再大的雌鱼所带有的卵全部受精。另外这些雌鱼与成熟的无论个体大小的雄鱼都能交配。因此,它们小一点的时候是雄鱼,长大后变为雌鱼,不仅同样受到交配的双重机会,而且与那些从不变性的鱼类相比,又多产生一倍的受精卵,这对繁殖后代大有益处。例如繁育在印度洋里的一种海葵鱼,是一种终生配对的海鱼。它们每一对中,体形较大者总是雌性鱼。当雌鱼死亡后,雄鱼很快就改变性别,身体也随之“发福”,然后再去与另一条个体较小的雄鱼配对。有人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成双的九对海葵鱼中,取出其中的九条雌鱼,不久,剩下的九条雄鱼也随即变成了雌鱼。
由此可见,某些鱼类改变性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繁殖后代和使个体获得更多的异性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