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形成之谜

作者:佚名 字数:1506 阅读:76 更新时间:2016/06/09

珍珠形成之谜

五光十色的珍珠是由一类叫做贝类动物的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形成的。
  
  我国人民从汉代开始就在南海采集珍珠。尤其是广西合浦县,自古以来就是盛产珍珠的好地方。
  
  古时候,珠民入海采珠是十分劳苦而危险的。合浦县一带古时候称廉州,《廉州志》中写道:合浦县的海中,采珍珠的人用一根长绳子拴在腰里,提一个篮子下海,潜游到深处,把产珍珠的贝类拾起来放到篮子里,同时拉绳子,叫船上的人马上把他拉上来,..这种简陋的采珠方法往往使采珠人疲劳过度或者遇到凶猛的鱼被咬伤,甚至丧生海底。
  
  许多种贝类可以产珍珠,海洋里的珍珠贝、贻贝、江珧(yáo)、牡蛎、砗磲(chēqú)、盘大鲍等,江湖里的帆蚌、冠蚌、无齿蚌,都产珍珠。珍珠贝产的珍珠形状圆,颜色、光泽都好,是装饰品用珠的主要来源;牡蛎产珠量稍大,但形状不规则,没有光泽,是供药用珍珠的主要来源。
  
  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种情况是:当产珠贝类的外套膜里寄生了一种小虫,或者窜入一粒沙子,使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受到刺激,就大量分泌珍珠质,把这个小虫或沙子包在里面,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一粒珍珠。这样形成的珍珠有异物作核,叫做有核珍珠。
  
  另一种情况是:当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因局部得了病,脱离开原来的部位,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也会使贝类分泌珍珠质,层层包裹形成珍珠。这样形成的珍珠里边没有核,叫做无核珍珠。
  
  人们弄清了珍珠形成的原因,逐渐发展起人工养殖珍珠的事业。
  
  人工养珠的方法是:先把能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切成一毫米见方的小片,用精巧的手术插入母贝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去,进行人工养殖。养殖一定时期后,母贝中就产生无核珍珠。也可以用蚌壳磨制成圆球形的核,和外套膜小片一起插入母贝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经过人工养殖,形成有核珍珠。
  
  人工养珠最早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远在九百年前,就用假珠作核插入贝体形成珍珠。约在七百年前我国曾用铅制的佛像模型插入淡水产的冠蚌中,使佛像上包裹一层一层珍珠层,形成佛像珍珠,一时闻名世界。本世纪初,日本人利用这一经验,用海产企鹅珍珠贝培育大型半圆珍珠。他们最先用滑石作核,以后又用赛璐珞作核,培育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培育直径比较大的珍珠,用来作耳环、装饰物的镶嵌品,外形美观。以后又在人工培育半球形珍珠的基础上,用淡水产蚌壳制成圆球形的核,插入马氏珍珠贝,培育出球形珍珠。目前一般认为用产量很大的河蚌磨制成的核因成分和母贝贝壳成分相似,比较容易被母贝所接受,插入后不容易脱落、吐出。曾经有人用鱼的眼球作核插入,但很快就被母贝吐出,这也可以算作“鱼目混珠”的新的解释吧!
  
  人类总是不断地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去研究它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等,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改造生物,为人类服务。珍珠可以供装饰用和药用,从天然采珠观察了解到珍珠的形成,从中得到启发,又发明了人工养珠,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鱼发电之谜 下一篇:巨人和侏儒——动物界几个类群个体大小差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