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

作者:王兴东,陈宝… 字数:5865 阅读:9 更新时间:2016/06/09

第48章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


  1949年4月30日夜,房檐上的雨水有节奏地击打着地上的石板,像是一曲悦耳的音乐。毛泽东在灯下为中共********起草了好几封电报。
  其中的一封长电报是致华东局、总前委并告三野、二野负责人的,批评了几天前南京电报局擅自停止外国记者发新闻电报的做法,指出:“我们认为南京、上海两处暂时均不要停止外国记者发新闻电,南京方面应重新开放,让外国记者发电,并且不要检查。待他们发一个时期看其情况如何,再由中央决定或全部禁止外国记者发电,或准许好记者发电,停止坏记者发电。”
  对于中央事先已有明确指示,但三十五军仍然闯进原美国使馆一事,毛泽东认为这不怪下面的同志,而要归咎于领导同志的工作方法不对:“关于政策及工作方法的指示,在你们高级领导机关方面来说,主要的是依靠写电报,发通令,而不是依靠干部会,不是依靠口讲。一个负责人半小时可以写一个电报,一小时可以写一个通令,一天、两天、三天或四天工夫可以经过电台传达到各军、各师、各团,各省、各市、各县,有文字为凭,有范围可守,又迅速,又使下级有所遵循。”而口头指示“一则无文字可凭;二则范围不见得很明确;三则到会的少数人听到了,没有到会的多数人没有听到,有挂一漏万的缺点”。这段文字介绍了毛泽东自己的经验,解释了为什么毛泽东是动笔最勤的领导人。
  发走了这些电报,毛泽东点燃了一支香烟,阅读起国内外动态来。还在青年时期,毛泽东就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常常从字里行间看出别人看不出来的东西。他觉得,看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真的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跟他接触的外国记者常常惊异,这个处在穷乡僻壤的共产党领袖为什么对世界的最新形势了如指掌。为毛泽东尽可能广泛地搜集报纸,一直是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英国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4月26日,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下院发言,污蔑解放军反击英舰是“暴行”,要英国政府“派一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去……实行武力的报复”。同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议会宣称:“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在长江行驶,执行和平使命,因为它们得到国民党政府的许可。”前者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炮舰政策”的叫嚣,后者是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巧言令色的狡辩。
  毛泽东决定写一篇声明予以答复,这篇声明应当是充分说理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既不示弱,也不逞强的;既不害怕使用武力,又展示和平形象的;既能驳斥对方的虚声恫吓,又能引起广泛国际同情的……这么想着,毛泽东在烟灰缸里按灭了烟头,拿起了毛笔。
  ……丘吉尔先生,你‘报复’什么?英国的军舰和国民党的军舰一道,闯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防区,并向人民解放军开炮,致使人民解放军的忠勇战士伤亡二百五十二人之多。英国人跑进中国境内做出这么大的犯罪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执行道歉和赔偿。难道你们今后应该做的不是这些,反而是开动军队到中国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报复’么?艾德礼首相的话也是错误的。……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
  1949年5月4日上午10点,蒙蒙细雨无声地融入黑漆漆的海洋,迎面吹来又湿又咸的空气。蒋介石在上海吴淞口复兴岛的行宫里,部署着“保卫大上海战略计划”,参加会议的是毛人凤、毛森等一干专事绑架、暗杀等秘密行动的特务。
  “古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别人背叛我还有的说,张文白、邵力子、刘斐这三个人居然也背叛我,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蒋介石痛心疾首地摇着头,“唉……人心不古啊!他们的家眷还在这边吗?”
  “大都到北平去了。”毛人凤说。
  “嗐!立即登报,明令撤除他们的一切职务,开除党籍。齐五,你能不能在北平……嗯?”蒋介石停往了话头,虎视眈眈地看着毛人凤。
  “正在准备之中。”毛人凤硬着头皮说。其实,北平的弟兄们被共产党收拾得差不多了。共产党也不是吃素的。要到北平去杀这几个人,又谈何容易啊!
  “还有李任潮,我早就让你们……”蒋介石举起玻璃杯喝了一口,“你们总是慢半拍。”
  “我曾想派李任潮的秘书去北平执行密裁计划,但他一张嘴就要五万经费。我考虑,这个人也不太可靠,怕他跑到北平去不回来,五万元白白丢掉,没法向校长交代,就没派。李任潮的亲眷还在香港,我打算等他回香港的时候再……”
  “好!”蒋介石一点头,那是他通常满意的表示,“‘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今天的会议是要讨论滞沪社会名流的处理方案。我的意见,先礼后兵——先好言相劝,劝说他们去台湾,凡是托词推诿不去的,一律……抓起来!”
  蒋介石犹豫了片刻,溜出嘴的是低了一级的词,原来他是想说密裁的。
  “是,我们一定照校长的指示办!”毛人凤就像屁股底下安了弹簧似的蹦了起来,两个鞋后跟咔地一碰,声音悦耳。
  “活动经费你们不用担心,我有——”蒋介石显然对毛人凤的态度很满意。
  “嗯……”毛人凤有些踌躇,“对张澜和罗隆基……怎么处理?”
  “这两个人可以马上搞掉!”蒋介石似乎是早就胸有成竹,因而没有一秒钟的犹豫。他的食指抖动着往下戳着,“很多事都坏在他们两个手里。”
  “校长,学生有个愚见……”毛人凤说到半截停住了,看着蒋介石的脸色。
  “讲——”蒋介石把文明棍往前一伸。
  “据我观察,张、罗这两个人跟中共没什么联系,只不过是侈谈‘民主’而已。”毛人凤注意到蒋介石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杀了他们两个,也起不到威慑的作用,反而贻人口实,让中共和第三方面说校长杀害民主人士,诋毁校长的名声。倒不如留着他们的性命,弄到台湾去,比杀掉他们在政治上作用更大。”
  蒋介石沉吟了好一会儿,两只眼睛射出令人恐惧的光,像在空气中飘动的游丝。很显然,张、罗两个人的性命,就在他的一念之间了。
  “齐五,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嗯……这两个人现在在哪里?”
  “他俩都在上海虹桥肺病疗养院。”
  “好,先按你说的办。把这个房间立刻控制起来,不要让他们跑掉了。”
  “是。”
  “还有什么问题?”蒋介石问。
  “嗯……对孙夫人……”毛人凤说了半句就知趣地打住了。
  蒋介石皱起了眉头。是啊,这真是个令人挠头的问题。要是换了别人,即使有十条命也早就完蛋啦,在二十年前也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可是,她是孙夫人,这还不算,她还是美龄的姐姐,这样,在对待宋庆龄的问题上,就不能不三思而行了。当然了,靠了这一层关系,自己也得了不少好处。如果宋庆龄不是孙夫人,那他为什么要离开陈洁如,去找宋美龄呢?要不是因为孙夫人这层关系,他怎么能这么顺利地当了这么多年国民党总裁呢?起码在外人的联想中,自己是孙总理的当然继承人。所以,前一段CC制造舆论,说宋庆龄不是孙夫人,卢慕贞才是孙夫人,还自以为得计,表功似的对他说,叫他臭骂了一顿。如果宋庆龄不是孙夫人,那自己又是什么呢?有一利就有一弊。正是由于这层关系,宋庆龄对他是软硬不吃,而他对宋庆龄也没有办法。在重庆的时候,他曾想制造车祸封住宋庆龄的嘴。美龄不晓得怎么晓得了,大吵大闹,沸反盈天,威胁说她姐姐要有个三长两短,绝不善罢甘休。并且她还找到戴笠,说她姐姐出了任何问题都拿戴笠是问。他们宋家从小受美国熏陶,都是直肠子,而且美龄这个人也做得出来。
  “她最近有什么活动啊?”
  “没什么活动……前一段,忙了一阵福利会;这一段,闭门不出。”善于揣摩蒋介石心思的毛人凤故意轻描淡写。他知道,不要火上浇油,让校长太为难。
  “嗯,”蒋介石满意地点了一下头,“她跟中共有没有联系啊?”
  “没有发现。原来,她身边有个廖梦醒,听到风声跑掉了。”
  “好。你认为对孙夫人……应当怎么处理?”
  “当然是劝她去台湾。孙夫人到了台湾,在国内外的观瞻上就有说服力了。”
  “她死活不去怎么办?”蒋介石的眼睛像两支利剑直扎到毛人凤的心里。
  “唔……”毛人凤也犹豫了。不去,当然就只好绑架。但是,投鼠忌器啊。
  “所以,要有万全之策。”蒋介石就好像看透了毛人凤的内心。
  1949年5月7日,在南京军管会外事处办公室里,傅泾波拜会了黄华。
  这是一对昔日老同学的聚首。但是从外表看起来,他俩几乎毫无共同之处。傅泾波西装革履,是个多少有些西化的读书人;而穿着一身黄布军装的黄华,则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军人了。一见面,两人既亲热又生分地握着手。
  “汝梅。”傅泾波说。王汝梅是黄华的本名。
  “泾波。”
  “你——好吧?”傅泾波试探地问,他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有几许凄凉的感觉。想当初,同学们谁不觉得黄华傻。可是不过十几年光景,中共就要坐天下了。
  “好。”黄华非常肯定地说,“你——呢?”
  “我……还好,”傅泾波说得有些保留,“你在这里公干?”
  “对。”黄华突然意识到两个人还都站着,指着椅子,“坐,坐,坐。”
  两个人都坐下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都沉默着。
  “哎——汝梅,咱们有多少年……没见面了?”
  “嗯……”黄华在脑子里计算着,“大概十三年了吧?”
  “想当年,咱们在学校的时候……多有意思啊!”傅泾波说。
  “是啊。泾波,你现在在干什么呢?”其实他早就知道傅泾波的情况了。
  “一直跟校长在一块儿。”
  黄华没有说话。在这沉默里,傅泾波能够感受到黄华对司徒雷登的敌意。
  “其实,你们中共方面对校长有些误解。他本人是希望国共合作、中国和平的,后来国共分裂他没有办法,美国援助蒋介石也不是他的本意。”傅泾波说。
  “这个,咱们恐怕有不同见解。”黄华客气地说。
  “国民党在南京撤退前,何应钦、李宗仁先后让美国大使馆去广州,他照会国民党表示不南迁。英、法等国看到美国没有动,也就都没有动。校长决定留在南京,就是希望能与中共方面接触,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得到了艾奇逊的首肯。”
  “唔。”黄华的态度有些和缓。
  “现在,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转变时期。在中共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校长还希望继续当美国驻华大使,这样他就可以在这个时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不承认国民党与美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因此,也就谈不到谁当大使的问题。”黄华委婉地回绝了司徒雷登的愿望。
  “噢,那没关系,中共与美国一旦建立外交关系就有大使的问题了,”傅泾波没介意黄华的冷淡,依然兴致勃勃的,“我看,校长是最合适的人选。校长说,美国方面表示,1946年11月4日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可以修改。”
  “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创痛极深,空言无补,目前需要美国首先做更多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事,才能逐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
  1949年5月10日夜,双清别墅万籁俱寂。毛泽东抽着烟,正在灯下为中共********起草复总前委并告二野、四野、中原局的电报。周恩来和李克农来了。
  “恩来,克农,坐。”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47章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 下一篇:第49章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