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3)

作者:王兴东,陈宝… 字数:6209 阅读:15 更新时间:2016/06/09

第54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3)


  “孙夫人,新政治协商会议很快就要召开了,****中央、毛主席和恩来同志都盼望您能北上,参加这次会议。特派我和梦醒专程来上海,接您去北平。毛主席和恩来都写了给您的亲笔信。”邓颖超说着站起来,双手呈上了两封信。
  宋庆龄也站起来,双手接过信,坐下,取出信读了起来。
  “梦醒,你帮一下忙。”宋庆龄将信交给廖梦醒,同时向邓颖超解释着,“我中文不好,见笑。”
  廖梦醒把两封信分别连读带翻译了一遍。
  屋里沉寂了。宋庆龄在思考着。邓颖超和廖梦醒在等待着她的决定。
  “请转告毛主席和恩来同志,感谢他们的盛情相邀。北上的事,容我好好想一想再做决定。我最近有病,正在治疗。”
  “治病要紧,还是先治病吧。”邓颖超说。
  当晚,宋庆龄在家里设宴招待了邓颖超。
  1949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岁生日所写的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宋庆龄在寓所里,敛息屏气地听着收音机里播音员朗诵这篇文章的激越声音。这真是一篇大气磅礴的文章!作者就像一个历史的巨人,目光如炬,穿越了中国的过去,中国的现在,中国的未来。每一句都像是真理的声音,分析透辟,毫不躲闪,没有虚伪。把新中国将要执行的政策,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全世界的面前。
  对于她个人来说,更使她怦然心动的是文章中论及到孙中山的地方:“……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难以平抑激动心情的宋庆龄,迫不及待地坐在英文打字机前,不假思索地噼噼啪啪地打了起来,那声音好像是唱着一支欢快的歌。不大一会儿,就写完了。
  “大姊,麻烦你,”宋庆龄把它交给柳无垢,“帮我翻成中文吧。”
  “好,”柳无垢接过稿纸,低头看着,“哎呀,夫人,您写的是诗啊!”
  “诗,谈不上,不过是几句心里话吧。”
  当天下午6点,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的陪同下,参加了****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大会。陈毅市长在会场门口迎候宋庆龄,亲自引导入座。宋庆龄与邓颖超、廖梦醒一起,坐在第一排。
  “今天,参加我们这个大会的有孙夫人宋庆龄同志……”陈毅声如洪钟地说。
  台下的掌声哗地响起来了,像暴风骤雨。
  “现在,我们请宋庆龄同志讲话!”
  掌声又响起来了,大有不上台讲话就不止息的意味。人们在等待着。
  “哎呀,我不会讲话。”宋庆龄有些慌张。
  “上去随便说几句吧。”邓颖超说。
  台下的掌声越来越热烈。在掌声中,宋庆龄的表情逐渐变得坚定。她从口袋里拿出两页纸,交给邓颖超。
  “颖超同志,我念不好,你代我念吧。”
  邓颖超迅速地扫了一眼。
  “好。”邓颖超说着站了起来,往台上走。
  “我们欢迎邓颖超邓大姐代表宋庆龄同志发言。”陈毅大声说。
  看到站在麦克风前的邓颖超,大家礼貌地停息了掌声。
  “我不是代表宋庆龄同志发言,这是她写的祝词,因为身体不适,请我代读:《向中国共产党致敬》,这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个最伟大的时期。我们的完全胜利已在眼前。向人民的胜利致敬!……这是我们祖国的新光明。自由诞生了。它的光辉照耀到反动势力所笼罩的每一个黑暗角落。向人民的自由致敬!……这一次胜利的战士们的力量增强了。他们的英勇无敌;他们的心,同老百姓的心连在一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这激越的诗一样的语言鼓荡着听众的情绪。掌声雷鸣。
  1949年7月1日下午2点,司徒雷登接到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电报。电报中说,如果他现在去北平会引起美国国内各方猜疑,因此指示他不得在任何情况下访问北平,并要求他在7月25日之前直接赶回华盛顿,中途不要停留。
  就像是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面对一桌子美味佳肴,还没来得及动筷子就被人无情地赶走了一样,司徒雷登感到了极度的失望,甚至接近到愤怒的程度。其实,他已经在跃跃欲试地为他的北平之行准备行装了,并且在脑子里有了具体的行动设想。天知道为了争取去北平与****会晤的机会,他动了多少心机,付出了多少心血呀!可是,就被国务卿这么轻轻的一句话给否决了。他如果不是第一次也是最强烈的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官太小,虽然他比国务院里所有的人都更了解中国的形势,知道在中国应当怎么做,但却不是制定政策的人。失望归失望,执行还是要执行的。他知道艾奇逊也有艾奇逊的难处,现在与****最高当局接触与否,确实是在走钢丝,进退维谷。说不定这也不是艾奇逊本人的意见,而是请示了总统。
  司徒雷登拿起电话,让傅泾波马上来他的办公室。傅泾波很快就到了。
  “泾波,我很遗憾地告诉你,国务卿拒绝了我的请求,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
  “为什么呀,司徒先生?”
  “电报说,现在去北平会引起美国国内各方的猜疑。”
  傅泾波沉默地掂量着这句话的含义。
  “很遗憾,我只能服从命令了。”
  “司徒先生,我也感觉很遗憾,多好的机会呀!说不定您能创造奇迹呢。”
  “是啊,也许以后他们会后悔今天的决定,谁说得准呢。泾波,请你拜会黄华,通过他转告****最高当局,美国政府不同意我去北平。就说我深表遗憾。对他们同意与我在北平晤谈表示感谢。同时,请代我对黄华的帮助表示感谢。”
  1949年7月1日夜,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穿着背心,左手拿着一把蒲扇,一边扇凉一边驱赶着蚊子,右手时而拿起时而放下毛笔,批阅、起草着文电。周恩来进来了,手里拿着文件。
  “恩来,坐。”
  “主席,宋庆龄在上海的纪念大会上,有一篇非常精彩的发言。”
  周恩来把文章递给******。******当即看了起来。
  “写得好哇!”******兴奋地站了起来,“这是一首诗嘛。宋庆龄与我们党的立场没有距离呀。”
  “是啊,宋庆龄不愧是国民党左派的领袖。这篇文章最好能在《人民日报》上登一下。”
  “好,你马上交给《人民日报》,让明天见报。她北上的事怎么样?”
  “这是刚接到的上海市委的电报,说小超已经拜访了孙夫人,当面呈交了主席的亲笔信。孙夫人表示需要考虑一下。她身体有病,正在治疗。看来,北上之事只能从长计议了。”
  周恩来说着递给******电报。******接过电报看着,同时点燃了半支香烟,在袅袅烟雾中陷入沉思。
  “这样吧,我给上海市委和颖超同志回一封电报。”
  当夜,******为****中央起草了致上海市委并转邓颖超的电报,电报中指示必须妥善照顾好宋庆龄。
  美丽的颐和园,是用几十万两白银的北洋海军军费换来的,它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作品。身处其间,天空云影,湖光山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令人几疑是在人间仙境。张澜在女儿的帮助下,登临佛香阁,泛舟昆明湖,走过十七孔桥,徜徉在幽静的后山,在谐趣园里观鱼,在百米长廊中看画……
  张澜的心情好极了。
  为了表示自己感谢的心情,张澜在1949年7月3日下午3点,到双清别墅回访了******。******在院门口把他接下车,然后引着他到办公室里的会客区坐下。
  “表老,早就盼着你来。”******热情地说,“咱们要共同商量,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人老了,话也就直了。如果你们愿意听,我一定直言直谏。”
  “表老,对于新中国的对外方针,民盟曾经提过建议,我们今天先从这个问题谈起好不好?”******旧事重提。
  “润之,建议是有过,但时过境迁,已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噢,”******听出他话中有话,“表老的观点已经有了变化?”
  “美国不甘心放弃在中国获得的巨大利益,也就不能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这样,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像主席所说的‘一边倒’。我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
  “对嘛,”******高兴得击节赞赏,“我们这个国家很穷,要建设困难很多,需要很多朋友来帮助,朋友当然是越多越好,多一个朋友总比少一个好嘛。特别是有美国这样的强国做朋友,当然很好,我们求之不得?!可是,问题不在我们这一边。只要美国一天不放弃扶持国民党政权的政策,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就一天也不能改善。我们曾经向司徒雷登提出过政治与经济分开的建议,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
  “上海解放后,司徒雷登曾经带着傅泾波来过一次上海。”张澜说,“他约见了罗隆基,要罗隆基向****转达,如果****放弃‘一边倒’的方针,他可以向美国政府建议,给予中国几十亿美元的援助。”
  “司徒雷登也要陈铭枢将军向我转达了同样的意思。”******抽了一口烟,“这说明,美国还是用殖民者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买到一切。以为我们像蒋介石国民党一样,只要他们给几个钱,我们就唯命是从,跟着他们的屁股打转转。他们不知道,有骨气的中国人还是有的。西方有个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的老祖宗也说过,嗟来之食,吃下肚子是要疼的呀。”
  “民盟在被迫解散之前,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张澜说,“民盟成立的宣言也是这样说的。但民盟被蒋介石强迫解散后,当合法的在野党的幻想破灭了,第三条道路走不通了。去年春,民盟一部分中委在香港召开了一届三中全会,公开提出了反蒋反美的政策。这在民盟历史上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由一个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转变为在****领导下的民主党派。我们现在就是以这种地位参加新政协的。”
  “表老说得好,”******点着头,非常兴奋,“我们现在可以明确一点,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在朝党。我们早就设想,未来的新政府将是联合政府。民主党派将在这个政府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我们要联合执政,因为我们是一道斗争过来的,民主党派都是有功劳的。”
  “这几年来,我们对****的领导有了切身的体会,因而民盟是坚决拥护****领导的。”张澜说。
  “美蒋都做宣传,说我们是苏联的代理人。国内也有一些朋友,担心‘一边倒’的外交会使中国丧失独立。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要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几十年,牺牲了无数生命,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允许任何外国操纵我们的命运。这一点,还请朋友们放心。”
  “不客气地讲,老朽以前是有过这种担心的,之所以对主席有过一些唐突的言论,实际上就是不放心而已。现在听主席这么一讲,我就放心了。”
  ******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辞时,最后高呼:“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几乎是当时对新中国国号约定俗成的提法。
  1949年7月9日,在新政协筹备会第四工作小组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上,对国号进行了讨论。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了,”黄炎培说,“我主张去掉‘共和’二字,就叫中华人民民主国。还可以有个简称,叫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就可以改称为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
  “我同意任之先生的意见,”张志让说,“中华人民民主国这个名字好,可以清晰地表明,我们国家现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张志让55岁,瘦长脸,分头,浓浓的眉毛,圆圆的窄框眼镜,穿西服打领带,一看就是留过学的人。他是江苏武进人。著名法学家。早年留学美、德,曾任北京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教授。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53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2) 下一篇:第55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4)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