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青少年健康网络环境!
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收藏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阅读首页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武侠小说 | 百家讲坛 | 中外名人 | 故 事 会 | 散  文 | 诗  歌 | 美文欣赏 | 名言警句 |
| 小 小 说 | 幽默笑话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百科知识 | 教育成才 | 中国相声 | 学校管理 | 期刊杂志 | 学生频道 | 其它阅读 | 学生主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青少年读书网 >> 个人主页 >> 中外名著故事 >> 名人故事 >> 正文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毛泽东的美国观9
作者:唐洲雁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1


    【目 录】   

  第四章主要研究面向世界视野下毛泽东的美国观,实际上是探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毛泽东的美国观。它主要围绕两条线索、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通过朝鲜战争、炮击金门、援越抗美以及中美大使级谈判等事件和活动,与美国进行直接的较量和对抗,并从中得出“美帝国主义是最危险的敌人”的结论,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观;另一个是通过国际国内“反修防修”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战争观、革命观和帝国主义观等一系列基本观点进行论辩,并以此为指导,深化对美国现行政策、外交方针及其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形成了反对修正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观。
  第五章主要研究反对霸权主义视野下的美国观,实际上是探讨毛泽东晚年的美国观。它主要经历了从“联美抗苏”,到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从提出“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构想,到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发展演变。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美国观,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从60年代着眼于反对修正主义到70年代着眼于反对霸权主义,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更加趋于务实,对中美关系的处理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安全,体现了从革命理想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回归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对应,毛泽东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也逐步实现了从60年代比较突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到70年代更加注意国家利益与安全的转变。
  本书关照了毛泽东一生对美认识的全过程。如果从1907年前后读到《盛世危言》、在书本上初识“美利坚合众国”算起,到1976年去世为止,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将近70年的发展。70年来,毛泽东的美国观充满了曲折和变化。其中大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次:
  第一次,是从早年通过书本接受美国印象,在新文化运动中接触美国思潮,在社会改良实践中推行美国理念,到完成世界观的转变,最终选择“走俄国人的路”,实现对“美国精神”的消解。
  第二次,是在建党、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不断揭露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本质”,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到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视美国为中国的“友邦”。
  第三次,是在抗战时期,从防范“远东慕尼黑阴谋”,到“放手与美军合作”,利用苏美英等国际力量限制国民党反共高潮;再到“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最后提出打倒“美蒋反动派”。
  第四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朝鲜战场、炮击金门的正面对抗,到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中美大使级谈判。
  第五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从反对“美帝国主义”头号反动派,到“反帝返修”双拳出击。
  第六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实行“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国际战略,到进行“三个世界”的划分,同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
  70年来,毛泽东在对美国认识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认识特点和理论特征。其中在早年的认识特点是,注重学以致用,初步表现出注意把握时代精神的世界眼光;在建党到大革命再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则注重从理论上揭露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本质,阐明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性质,并在实践中找到了武装斗争的中国革命道路,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和阶级分析方法的威力;在抗战时期,由于毛泽东已经确立了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因此他对美国的认识开始转变为中共应对美国的指导思想,成为实际斗争的策略方针,表现出务实性和策略化的特征;解放战争时期,注意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揭露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面目,坚持了原则性和灵活性、斗争性和策略性的统一;建国以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周边国际环境,与美国进行了正面斗争和直接对抗,随后发展到积极支援“世界革命”,表现出某种理想主义的热情和特征;到晚年,更加注意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来处理中美关系,对美认识实现了革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进一步突出了务实性的特征。
  总之,毛泽东一生对美国的认识充满了曲折和变化。从早期的“帝国主义”到中间的“纸老虎”,再到晚年的“超级大国”,经历了一系列从否定到否定的发展历程。而在其中每一个大的认识阶段上,又经过了若干次小的反复和循环,并表现出了不同的认识特征。正是这种充满曲折变化的思想历程,构成了毛泽东对美国认识的历史轨迹。
  正是为了厘清毛泽东美国观的发展轨迹,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努力以毛泽东一生处理中美关系的实践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外在的客观活动来发掘内在的主观世界、心路历程,把握他面对美国的世界眼光、发展思维和务实精神;着重从他一生与美国直接间接的学习、接触、交往和斗争中,来考察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美国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讲清他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民族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从意识形态的分歧到军事上的对抗、从冷战到缓和等这样几个转变的关节点;努力理清其发展变化的思想脉络,揭示导致这种起伏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及其由此带来的外交策略的转变与调整,从中把握中美关系的大致走向,并为今天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书既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从纯粹哲学、政治、外交、文化等观念角度去透视毛泽东和分析毛泽东的美国观,也不可能单纯从概念、范畴和逻辑体系的角度来探讨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而必须通过对毛泽东头脑中美国认识的来源及其支撑系统,包括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特别是中美关系中的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客观展现,将毛泽东的美国观置于历史的场景中,置于发展的过程中,把握毛泽东对美国认识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发展,从而使“观念”与“历史”达到某种统一。正如美国学者施拉姆所言:“思想来源于历史,思想也决定着历史的进程”,“思想观念是通过吸收各种来源而形成的,而且在系统化之后,就要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去加以应用。”这就是说,“历史”与“意志”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观念”的发展,而观念史就成了主客观诸多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
  在对毛泽东美国观的考察中,本书还力求把它视为一个由多种因素合力促成的趋向,从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理论和实践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既然毛泽东的美国观本身就是由多种对立因素构成的辨证统一体,那么在叙述的过程中,就应尽力揭示出相互制约的各个侧面,使得分析更加接近毛泽东的思想原貌;在研究思路上,就应摆脱单纯从某一个领域进行探讨的模式,建立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本书努力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以助于拓宽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视野,推动中美关系史、中共党史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不足的是,由于笔者水平所限,在从大量史料中努力把握毛泽东认识美国思想脉络的过程中,对于“超越文本”进行意义分析方面还显得薄弱;特别是由于掌握的外文资料不足,在研究毛泽东美国观的过程中,对美国人眼中的毛泽东还缺乏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影响了文章的深度和厚度。此外,由于时间仓促,仍然难以避免史料考证和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甚至差错,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欧阳修快马追字  王羲之苦练书法
历史“破鞋”第一人:哥哥竟…  高欢的老婆为何被称为“九龙…
言而无信君王,终惨死  狄仁杰不同寻常的晚年
袁世凯与明成皇后姐妹的风流…  武则天200

    【目 录】   

我是会员:会员投稿        我不是会员:匿名投稿

最新更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神童故事》
《恨煞》
《孪生》
《胭脂》
《喜宝》
《嘘——》
《洁如新》
《爱情慢慢杀死你》
《德芬郡奶油》
《画皮》
《你的素心》
《掰》
《我俩不是朋友》
《红楼梦魇》
《都市的人生》
《经典散文集》
《连环套》
《十八春》
《怨女》
点击排行
神童故事(201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706)
草房子(17286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20382)
青铜葵花(96861)
三国演义(92189)
平凡的世界(86333)
红岩(65271)
苏菲的世界(59736)
小小说精选(57113)
水浒传(54008)
安娜·卡列尼娜(53705)
脑筋急转弯(508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9423)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朗读(47847)
培根随笔(47484)
圣经故事(46920)
幽默笑话(39449)
红楼梦(38178)
格列佛游记(37833)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关于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用Email:tom#tipto.cn(#换成@)联系我们,我们会在7日内删除
蜀ICP备14029477号-3 Copyright2018-2020 青少年读书网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