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青少年健康网络环境!
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收藏青少年读书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阅读首页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武侠小说 | 百家讲坛 | 中外名人 | 故 事 会 | 散  文 | 诗  歌 | 美文欣赏 | 名言警句 |
| 小 小 说 | 幽默笑话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百科知识 | 教育成才 | 中国相声 | 学校管理 | 期刊杂志 | 学生频道 | 其它阅读 | 学生主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青少年读书网 >> 个人主页 >> 中外名著故事 >> 名人故事 >> 正文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毛泽东的美国观49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2


    【目 录】   

  中共加强与英美驻华军政、外交人员密切接触的实际行动,在美国驻华人员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出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进程和维护美国利益的需要,也深切感到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中共在政权和军队方面的实际情况,纷纷向美国政府提出应该加强与中共联系的建议,也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与中共联络的申请。其中,驻华使馆官员谢伟思在1943年1月,戴维斯在1943年6月、1944年1月多次建言美国政府,派一个观察组去延安和华北、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察,并在延安设立美国的官方机构。
  美国外交官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官员的赞同。美国驻华大使高斯(ClarenceE.Gause)认为值得作这种努力,并指出派遣的使团应当主要是军事方面的。罗斯福总统辗转看到戴维斯提出“应当由总统直接向蒋介石提出要求”的报告后,爽快地同意这位外交官的建议,于2月通过史迪威向蒋介石正式提出,应允许美军立刻向西北派遣代表团的要求。
  蒋介石当然不愿意让美国和中共有过多的直接接触,所以他一方面对罗斯福的要求不置可否,采取拖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国民党在美国的关系打探美国政府做出这一决定的来龙去脉。看到蒋介石迟迟不作答复,罗斯福并不罢休,他在3、4月间两次致电蒋介石,重申他的上述要求。蒋介石仍未予以理睬。
  到了1944年6月,罗斯福又让美国副总统华莱士(HenryA.Wallace)利用访问中国的机会,当面向蒋介石提出这—要求。华莱土直截了当地对蒋介石说:“罗斯福总统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党员终究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双方有矛盾,可以找一个朋友来调解,罗斯福总统可以充当调解人。在美国政府的一再要求和压力下,蒋介石最终勉强同意了美军观察组去延安考察的要求。
  美国政府的态度使得毛泽东十分兴奋,情况表明:中共与美、英官方建立直接接触关系的时机已经到来,这一事态必将打破国民党对中共的长期封锁,扩大中共在国内外的影响。4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国共关系和林伯渠去重庆谈判的问题。他在会上提出:当前对英、美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宣传抗战,要求英、美派人常驻陕甘宁边区。
  就在美蒋双方围绕派美军观察组去延安反复交锋期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得以率先成行。这年3月初,英美两国政府向中共提出,拟派一个记者团到延安和黄河以东抗日根据地了解八路军的情况,并考察陕甘宁边区及敌后根据地实施各种政策的情况。这一要求立即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热烈欢迎。3月9日,周恩来打电报给中共中央常驻重庆代表董必武,请其转告外国记者团:“我受毛泽东、朱德两同志及中共中央委托,特致电你们表示热烈欢迎。”4月30日,毛泽东也请董必武转告即将赴延的11位外国记者:“诸位来延,甚表欢迎。”
  6月9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1人到达延安。其中有美联社的斯坦因(GuntherStein)、美国《时代》杂志的爱泼斯坦(IsraelEpstein)、合众社的福尔曼(HarrisonForman)等人。中外记者团先期赴延,是美国寻求同中共进一步联系与合作的前奏,因此受到毛泽东的重视。12日下午,他在中央大礼堂后面的会客厅接见中外记者,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愉快地回答了记者们的各种问题,其中特别谈到中共希望实行民主改革、建立民主制度的问题,在中外记者间引起强烈反响。这次会见长达3小时,结束后毛泽东又设宴招待记者参观团,并陪他们一起观看平剧。7月2日,他再次与中外记者团举行谈话。
  7月4日,毛泽东同朱德破天荒地为庆祝美国独立168周年,设宴招待在延安的美国侨民和中外记者团。宴会后,还出席延安各界在王家坪大礼堂举行的庆祝晚会。当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委托胡乔木撰写的社论《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对美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苏联并称“民主世界的双璧”。文章还盛赞“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的光荣传统,认为从华盛顿、林肯到罗斯福,都是这种“战斗民主主义”的伟大代表人物。现在,美国已经成了世界的美国。在这次反法西斯战争中,它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已建立了“不朽的伟绩”;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民主化,它亦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述观点,不仅反映了中共方面对美国的最新认识和评价,而且反映了毛泽东早年关于美国民主政治、领袖人物的主要印象和基本观点,是对青年毛泽东美国观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毛泽东美国观的发展性和延续性的内在统一。
  7月12日,记者团除5名外国记者留下并将赴晋西北参观访问外,其余人员都离开延安回到重庆。此后,毛泽东又于7月14日、18日分别会见西北参观团成员斯坦因和莫里斯•武道(MauriceVotaw)。其中与斯坦因的会见长达12个小时,足见他对这些英美记者的重视。
  英美记者对边区的亲历采访和与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当面访谈,使他们对中共领导下的延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印象,他们都积极建议美、英政府当局与中共结成盟友,共同消灭日寇。6月10日,美国《星期六晚报》刊登斯诺题为《六千万被忘掉的同盟者》的文章;7月1日,《纽约时报》刊登《中共领导下的军队是强大的》一文。两篇文章一致肯定中国各个抗日敌后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在最后消灭日寇中的战略意义,认为这些对于外界大部分人是神秘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对日战争中,是我们有价值的盟友。福尔曼在6月23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将延安描绘成“边区人民顽强与决心的伟大象征”。爱泼斯坦则在6月27日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宣称,任何盟国的指挥官“都会以指挥这样顽强、营养充足和刚毅的部队而感到骄傲”。他随后出版的《红色中国的挑战》,在美国也同样受到热烈欢迎。纳撒尼尔•佩弗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的一个最全面的报道”。
  英美记者的访延报道,令毛泽东十分兴奋。7月15日,他在给李先念等的电报中,通报情况说:英美苏记者到边区已一个多月,他们感到兴奋。他们对英美苏的新闻报道有利于我们。电报还谈到,根本调整国共关系,需要美方施以更大压力时才有希望。
  就在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美军观察组即将抵达延安的消息也接着传来,这是一个令毛泽东更为兴奋的事件。6月28日,他致电林伯渠、董必武:“美军事人员来延,请你们代表我及朱、周表示欢迎,飞机场即日开始准备,来延日期请先告。”29日,他主持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专门讨论美军事使团来延问题,决定使团到后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叶剑英出面接待和谈判,在交涉中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我们能办到的就说办到,办不到的就说办不到;在谈判中向美方表明我们现在需要合作抗战,抗战胜利后需要和平建国、民主统一。同日,他还致电董必武,请他查实美方了解我山东地区空军降落场和海军停泊港的目的,是临时降落还是作反攻基地用?以便答复,并提议:“最好请其派军事代表和专家来延转前方考察。”7月4日,为准备和安排美军观察组飞机在延安降落一事,毛泽东再次致电林伯渠、董必武,告知降落时各注意事项,包括雨季飞机不能超过的重量,跑道的长度、宽度和降落方向,机场的标记等,内容极为详备,反映出毛泽东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7月22日,由戴维•包瑞德(DavidD.Barrett)上校带领的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从重庆乘机飞抵延安。这个小组归属于史迪威的军事司令部,而不是由美国驻华使馆领导。首批成员有7名美国军官和1名士兵,再加上外交官谢伟思。他们赴延安的主要使命是了解华北日军和中共抗战的情况,同时探讨美国与中共合作以及国共和解的可能性。
  26日,毛泽东出席为美军观察组第一批人员到达延安举行的欢迎晚宴。席间,周恩来向他特别介绍了谢伟思,说谢“一直是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的友人”。于是,毛泽东在饭桌上便同谢伟思进行了恳切的交谈,并向他提出“美国有否可能在延安建立一个领事馆”的问题。
  
欧阳修快马追字  王羲之苦练书法
历史“破鞋”第一人:哥哥竟…  高欢的老婆为何被称为“九龙…
言而无信君王,终惨死  狄仁杰不同寻常的晚年
袁世凯与明成皇后姐妹的风流…  武则天200

    【目 录】   

我是会员:会员投稿        我不是会员:匿名投稿

最新更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神童故事》
《恨煞》
《孪生》
《胭脂》
《喜宝》
《嘘——》
《洁如新》
《爱情慢慢杀死你》
《德芬郡奶油》
《画皮》
《你的素心》
《掰》
《我俩不是朋友》
《红楼梦魇》
《都市的人生》
《经典散文集》
《连环套》
《十八春》
《怨女》
点击排行
神童故事(201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706)
草房子(17286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20382)
青铜葵花(96861)
三国演义(92189)
平凡的世界(86333)
红岩(65271)
苏菲的世界(59736)
小小说精选(57113)
水浒传(54008)
安娜·卡列尼娜(53705)
脑筋急转弯(508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9423)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朗读(47847)
培根随笔(47484)
圣经故事(46920)
幽默笑话(39449)
红楼梦(38178)
格列佛游记(37833)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关于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用Email:tom#tipto.cn(#换成@)联系我们,我们会在7日内删除
蜀ICP备14029477号-3 Copyright2018-2020 青少年读书网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