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123
潮汕民俗大典123
樟林古港南盛里
樟林最著名的民居群在南盛里。南盛里俗名叫布袋围,四面环水,因地形似布袋而得名。100多年前,这里是停泊红头船的港湾一隅。南盛里是由祖籍樟林的新加坡富商蓝金生于1900年起用17年的时间投资兴建的,它是占地近6公顷,计有大小房屋70座共617间的巨型建筑群落。它以大祠堂“锡庆堂”为主体,周围井然有序地分布着一座座的“四点金”和“下山虎”,其中有由8座“下山虎”相连组成的“八落巷”,其建筑特色十分突出,荟萃了众多典型的潮汕民居特色。南盛里以五巷三埕一池为纲,构成了疏密有致的建筑网络。五巷是:担粗巷、渔行巷(林厝巷)、洋楼巷、八落巷、龙眼巷;三埕是:锡庆堂埕、三落埕、天公埕;一池是:索铺池(“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填)。南向的每条巷口都对应着一个码头,巷道都在三米以上,三个大埕间插其中,使建筑群疏密适度,空间宽松。南盛里鳞次栉比的民宅、纵横有序的巷道、装饰考究的建筑物、规划合理的布局,令人叹为观止。
南盛里四面环水,周边都是高达丈余的栈房,外墙起到挡水墙的作用。所有巷口、闸门及排水沟口都设置防涝关闸,备有闸板。在南盛里的心脏地带锡庆堂还有第二道防水防线——照壁及外围墙、门楼构成的一个防水城堡,照壁是厚度为70厘米的贝灰夯墙,这除了风水建筑所需尺度外,更可起到挡水围堰的作用。从排水系统看,南盛里的排水沟口宽约80厘米,高约140厘米,纵横交错,畅流自如。
南盛里民宅建筑最具特色的是锡庆堂。锡庆堂由蓝氏祖祠及两侧两座大夫第构成,是一座很有品位的传统潮汕祠堂及民居建筑,既充分体现驷马拖车的建筑风格,又有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的独到之处。大夫第的格局、建筑艺术、嵌瓷泥塑等都充分显示潮汕“四点金”民宅的特色。主人的心血凝聚于蓝氏祖祠建筑上,蓝氏祖祠既规模宏大而又独具特色。它的建筑重点放在门楼及拜亭上。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门楼及大厅、拜亭的地面不按传统的红砖或贝灰砂浆地坪做法,而是大胆地运用高级进口釉面地砖。祖祠的内、外埕面积宽大,这在潮汕私祠(祖祠属私祠)是绝无仅有的。进了门楼,看不到传统的两庑建筑,却有一座突出大厅,平面尺寸83×55米的拜亭特别显眼。拜亭无论从平面布置、构件花样还是施工技艺上都是一流的,这座拜亭在潮汕祠堂建筑中也是凤毛麟角的。
清朝时的樟林,南北往来商贾如云,不少商号构建了精巧雅致的庭园式住宅,以招待外地客人。其中,当推“西塘”为佼佼者。西塘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光绪年间富商洪植翁购得残址,仿苏州园林风格重建。宅第进门有一小院,中开月洞门与大院相通。大院左边是一堵花墙,右边是居室,前面为庭园。庭园以假山为主体,山峭洞幽。山下挖一曲池,小桥流水。亭台水阁,上下呼应,间以奇石异卉。庭园占地虽仅亩余,而各种造园手法,无不具备。其厅堂居室,则保持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