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124
潮汕民俗大典124
民国初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南洋经济萧条。樟林侨商多携资归梓,大兴土木,建造宅第。这些以“里”命名的民居聚落,大多数为传统的“驷马拖车”格局。在功能方面,它呈示出来的仍然是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在建筑形式方面,使用水泥构件、洋瓷砖、彩色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显示出这一时期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特色。
7.饶平道韵楼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山区拥有600多座土楼,其中以方圆兼而有之的道韵楼名声最著。规模巨大的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有日本专家经考证称其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八卦形土楼,全盛期居住黄氏族人达600余口。正八卦形的土楼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历经三代人的连续努力才告完成。内切圆直径是1012米,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比福建省最大的八角形楼——南北宽866米、东西长906米的诏安县官陂镇大边村在田楼(建于乾隆年间)的内切直径还多十来米,且更宏大和久远。
道韵楼楼屋一式瓦顶,固桷用竹钉不用铁钉,地铺青砖。墙基在地面上仅垫两层青砖,墙体为黄土夯筑,墙体至今完好,其黄土的黏性和耐久性远胜于今天的水泥。楼有大门和旁门两通道,楼外环巷之外另筑围屋八列,即在主楼八角的棱角相对外留出八条巷道,构成环护大楼的八排围屋。在总体上,楼内外共构成了八卦的布局。奇特的是,土楼内的诸多构件都是“8”的倍数:全楼有正房、角房72间;楼内开窗户72个,开天窗16个。楼中每一卦各有楼间9间,卦与卦之间用巷道隔开,八卦共72间。楼内房屋分三进,前进、中进为平房,中进前后各留出一天井,屋虽深而光线充足;后进连接外墙为三层高楼。楼中除了各家各户自用的水井外(楼内32口水井,水源取之不竭),楼中的阳埕左右还挖了两眼公用水井,以象征太极两仪阴阳鱼之鱼眼。该楼还与一般土楼不同,它仿照诸葛八卦阵的从生门入、休门出的原理,特地在大门一侧另开一休门,以让族人从此门出寨。土楼八卦形建筑结构的牵引力特别大,且建造道韵楼的泥土黏性很强,因此道韵楼历经多次地震依然稳固。古楼具有防兵乱、防乡斗、防盗贼、防兽害、防干旱、防火灾、防寒暑和防地震的“八防”作用。相传有一次贼人围攻道韵楼达三月之久,却久攻不下。目前道韵楼内还居住着100余人,民风古朴,大家和睦共处,夜不闭户。
2006年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