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44

作者:张均 字数:1254 阅读:11 更新时间:2016/06/09

张爱玲传44

何以如此?我以为,恰恰是生活的不得平稳,她才追求乱世的飞扬,恰恰是生命的转瞬即灭,她才追求传奇般的欢乐。恰是生活的不完美,她才追求完美。她不是没有悲剧性的个人体验,只不过不喜言说与人罢了,正如她说的,“我是中国人,喜欢喧哗吵闹”,她对周遭的生活,抱有一种超然的看戏的姿态,她之创作,实际上亦是一出一出人生戏剧的上演、谢幕,演了,大家看了,也就完了。而于她自己,她是不愿做戏中人的,尽管她时常亦在戏中(台湾女作家三毛曾根据她与胡兰成的情恋往事,创作了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即是证明),但就她本心而言,她想把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藏在一片热热闹闹后面。但十数年来,我们看到的“张爱玲”,总只是那热热闹闹的表面。张爱玲的完美主义的人生态度,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十八岁以后的张爱玲,讲述给人最多的是热爱的欢乐和飞扬的诗意,是透彻明亮的美,她说:“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的公共汽车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这段文字出自1939年的应征散文《天才梦》,其时她刚刚因进英国伦敦大学不成而转入香港大学。在她而言,生命的欢悦与生活的美丽是孪生的姐妹,既然一个人站到了天底下,她就决意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从上海到香港
  港大三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为美丽的一段时光,她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香港文化刺激的、犯冲的、不调和的色彩与情调,也奠定了她日后小说创作的基础。
  1939年,英国伦敦大学远东区招生考试在上海举行,张爱玲一鸣惊人,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这次入学考试。但是由于战争的关系,她无法远渡重洋到英国去。而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成绩对香港大学同样有效,因此她就改在香港大学就读。
  香港是一个新的地方,一个典型的殖民地都市,在那里她将度过自己一直追求的大学生活。似乎从很小时候起,张爱玲就已经认定自己不会像周围的其他同学一样走“女学生--少奶奶”的道路。在圣玛丽亚中学的毕业调查栏“最恨”一项里,她曾经写道:“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或许是对母亲的不幸的感喟,或许是对自己宿命前途的预感与不满,不管怎么说,张爱玲懂得珍惜机会,懂得依靠自己的能力发展独立的生活。香港应该能够给她提供这样一个空间。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张爱玲传43 下一篇:张爱玲传45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