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佛93章7

作者:洪丕谟 字数:1821 阅读:1 更新时间:2016/06/09

话佛93章7

每当除夕大年夜,姑苏城外寒山寺里,拥满了来自日本和东南亚的朋友。他们既兴致勃勃,又充满虔诚,等候那108声悠扬钟声的敲响。
  原来佛门认为,人生有种种烦恼,加起来达108种之多,而钟声则有警悟世人、驱除烦恼的作用。到底人们的心里,都希望一年到头,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哪有喜欢终日里愁眉苦脸、烦恼缠身之理?于是乎,能够消除新年108种烦恼的寒山寺钟声,便就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
  非但寒山寺,就是上海龙华寺、杭州净慈寺,以及其他名山古刹的除夕,前去听打钟声的游客,近些年来也都有增无减,几乎成了新的时髦。
  烦恼困扰人心,损害健康,自然是坏东西,非彻底消除不可。
  然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又哪有人人都在乐境,远离烦恼之理?
  生老病死,有痛苦就有烦恼。
  求学、工作、事业、经济、人事、婚姻、子女,哪一件事上没有烦恼?
  有时好事也常带来烦恼。恩爱夫妻不到头,见阎王爷,登极乐国有先后,何尝不是烦恼?
  出国求学,漂洋扒分,看似好事,也哪会没有烦恼之理?
  由此,只要有人之处,就有烦恼;只要你还活着,烦恼就不会轻易离你而去。
  如何正确看待烦恼,佛门有句话,叫做:“烦恼即菩提。”
  何谓“菩提”?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即对于佛教真理的觉悟。放宽点说,凡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就是“菩提”。因此,“菩提”意译过来,大有“智”和“觉”的含义。
  “烦恼即菩提”,这就明白无误地向你揭示,烦恼就是通向智慧之路、觉悟之路。
  话里蕴涵着难能可贵的人生哲理。
  患难困苦,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可是那位对于佛学深有研究的梁启超却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这和《伊索寓言》所说“人们的灾祸常成为他的学问”,以及别林斯基指出的“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因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断然肯定:“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和忧愁的锻炼价值。”
  然而,比起佛门所说“烦恼即菩提”,赫胥黎的话要晚多了。
  烦恼能锻炼人、磨砺人。在多次烦恼的袭击中,你的思维将走向深沉、缜密,有利于悟彻、体味人生的真谛。
  烦恼是把你推向成熟的催化剂。
  在烦恼的困扰中,你大可不必为此太忧伤了。世界上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并且彼此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由烦恼而通向觉智,在烦恼中增长你的道心,不是很好吗?
  烦恼是觉智的前身,成道的必由之路。
  在1924年11月16日《春晖》第36期上,刊出过一篇名为《无奈》的文章,却也别有奇彩。作者为夏丏尊。文中,夏先生认为,家贫是无奈,做先生(教书先生)是无奈,都不足悲哀,所苦的只是这“无奈”的性质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我们的烦闷不自由在此,我们的渺小无价值也在此。
  横竖无奈了,与其畏缩烦闷地过日子,倒不如堂堂正正地作奋斗,鼓起那“死罪犯人打仗”的勇气,在绝望之中杀出一条希望的血路。“烦恼即菩提”,把“无奈”从客观改为主观的,所差只是心机一转而已。
  愿烦恼升华你的灵魂,在烦恼中,你将进一步悟出人生的真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坏事可以变好事。不要自寻烦恼,可是,当烦恼一旦降临,你也不必大惊小怪,自可处之泰然,并尽可能地从中引出点什么好事来。
  但愿如此,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话佛93章6 下一篇:话佛93章8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