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佛93章13
话佛93章13
我国儒家先师孔子,是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在教育上,他的一个非常炫人眼目的闪光点,就是在于因材施教。一次弟子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他却针对各人不同情况,作出了三种不同的回答。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迟钝)。”司马牛不同于颜渊、仲弓,有着多言而躁的缺点,所以孔子在回答他的提问时,语重心长地作了仁者语言迟钝的教诲(《论语·颜渊篇》)。
又如一次子路问道:“闻斯行诸(听到就干吗)?”根据子路平时胆壮勇于作为,有时未免鲁莽的个性,孔子就压着点,他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有父兄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干呢)?”但当后来冉求问起“闻斯行诸”这一问题时,孔子却又针对冉求平时遇事畏缩的特点,为他壮胆打气说:“闻斯行之(听到就干)。”(《论语·先进篇》)
佛门按照众生根器不同,更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教。针对社会上大多数人以欲障目,根器不敏,一下子难以接受佛法的情况,有所谓“黄叶止啼”的权宜之教,称为“权教”。仰山慧寂曾说:“汝无始劫来,背明投暗,妄想很深,卒难顿拔。所以假设方便,夺汝粗识,如将黄叶止啼。”
“黄叶止啼”为佛门中因机而设的方便法门,与专为上等根器而设的“实教”不同。权教和实教的不同之处,在于权教讲解诸教差别,实教宣说不变实相。三乘是权教,一乘是实教;权教为妙用,实教为本体。不过从根本上说,体用一致,最后终至由权教而入于实教,所以《法华经》有“会三归一”的旨趣。
“黄叶止啼”是一个深入浅出,颇有理趣的比喻。《涅槃经·婴儿品》说:
婴儿行者,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莫啼,莫啼!我与汝金。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黄叶实非金也。木牛、木马、木男、木女,婴儿见已,亦复生男女等想,即止不啼。
婴儿啼哭,好比众生愚痴不明,让思想陷入深深的苦境。现在且用黄叶作为权宜之计,诱导众生离苦得乐,归向佛法,岂不大妙?这一说教,就好比如来见众生作恶受苦,暂且向众生宣示“三十三天”妙宫殿里的种种欲乐。众生听如来这么一说,因对“三十三天”起向往之心,于是便就止恶向善。可是到了最后,如来摊牌说,天上的种种欲乐“实是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为度众生,方便说言常乐我净”。如此这般,就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黄叶止啼”的妙用。
当年释迦牟尼为了化度众生,适应众生根器而有降生、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灭的“八相示现”,书称“权迹”。又如观世音菩萨化现种种身形,用方便法门度化各类不同根器的众生,为“权门”,也称“普门”。隋释《摩诃止观》第二卷说:“权谓权谋,暂用还废。”
由“黄叶止啼”的方便法门,想到当前出版界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我们何不也来个权宜之计,把阳春白雪的学术著作,纳入到下里巴人的方便法门中去,使广大读者由此而作为进阶,引导他们的阅读兴趣,最终而入于阳春白雪的境界。说穿了,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个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联想当今港台,多把阳春白雪的名著,改变为通俗读物,甚至漫画形式的,这里既有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也有蔡志忠的漫画《六祖坛经》等。看来,佛门“黄叶止啼”方便法门的睿智,真还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不仅在教育界,还旁及出版界,乃至其他各界。虽然在出版界,佛门的“黄叶”先已飘到了港台,然而我总觉得,我们这里的“黄叶”,似乎应该来得更多些,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