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佛93章14
话佛93章14
很早很早的时候,有导师带着一群人去远方寻找珍宝。道路漫长,一路上山水绵邈,道途艰险,有时荆棘丛生,有时坑洼起伏。这样晓行夜宿,奋力行进,当走到半途时,众人因实在累得发慌,于是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们走了这么多路,脚酸肢软,口干唇燥,还不知珍宝在什么地方,真不知到底要跑多长的路才能找到。”“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去寻觅那些珍宝,真是太累死人了。”
导师见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大有半途而废、放弃目标的打算。心想,这不太可惜了吗?现在我们既然已经踏上征途,那就该义无反顾,头也不回地继续勇往直前,直至找到那些珍宝为止。不过,众人太累,也是事实。为了不让众人失却信心,我何不略施神通,让他们看到点希望的曙光呢?
这样一想,导师便就施展法术,在险道中化出一座城市说:“你们看,前面不就有座大城?我们到了城里,可以安稳快乐,休息一阵再走。过城不久,就是宝藏的所在地了。”
众人见眼前果然有座大城,便又重新充满信心,振足精神,一个也不想回家了。要不了多久,众人来到城里,感到十分舒服安稳,便又产生就此赖着,不想再走的念头。
导师见众人又见疲态,露出丧失斗志的苗子,便就收起法术,灭掉化城,大声疾呼:“请大家鼓起精神,继续前进,宝藏就在前头。刚才的城市是我施展神通幻化出来的,供大家暂时歇脚。”
就这样,在导师的苦心诱导下,众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珍宝,满载而归。故事记载在《法华经·化城喻品》里。
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比较,五十三参是说,求道者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历经磨难困苦,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达到成功的彼岸;化城的故事则开启担负着培养人才的职责、为人老师的人,如果想要将学生从出发的此岸,引渡到成功的彼岸,尤其是在碰到困难险阻时,你又该做些什么呢?
佛理通于儒理。《论语·子罕》中颜回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正是由于孔子的循循善诱,才使得颜回在学习求道的道路上,一天一天地有所进步,以至于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化城”一词,到了后来,由于词义的变化,人们又常把它指作寺院。唐代诗人王维有《登辨觉寺》一诗,说:“竹径从初起,莲峰出化城。”就以“化城”当做寺庙入诗。
再变一步,“化城”又成了虚幻人生的代名词。元代张仲深在《送金上人》一诗中说:“自知浮世一化城,愿结跏趺面墙坐。”
但无论如何,佛门“化城”故事透射出来的智慧光环,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该是不会没有借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