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佛93章26

作者:洪丕谟 字数:1563 阅读:7 更新时间:2016/06/09

话佛93章26

当年禅宗初祖达摩东渡,航海来华,在梁武帝的邀请下到达京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梁武帝问:“我建造寺庙,供养僧众,究竟有多大功德?”
  达摩倒也干脆:“你这做法根本没有功德。”
  武帝愣然不解:“我这么做何以没有功德?”
  达摩直截地说:“你所做的只是一点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谈不上真功德。”
  武帝在茫然中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开解:“真功德是最圆融纯净的智慧,本体属空,你不可能用世俗的做法去得到它。”
  “对朕者是谁?”武帝有点不耐烦。
  “不识。”达摩也来得爽快。
  结果,达摩自知和梁武帝话不投机,法缘不合,就从梁国地界渡过长江,进入北魏,来到洛阳,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们因为他莫测高深,都称之为“壁观婆罗门”。
  别看达摩面壁不语,他自有他的道理,他的深智。秘诀在于,终日作壁上观,实也有着“理入”和“行入”的要妙,只不过是不足为外人道,旁人不知而已。
  后来,达摩自我剖解“理入”说:“籍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为理入也。”这是说,作壁观要亡言绝虑,无自无外,坚住不移,寂然无为,直到除尽心头客尘遮障,云破月来,也就是用无所得心证入无分别的“中道”,无相的“实相”。
  “行入”的功夫因为有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种方法,所以惯常人称“四行”。“四行”的关键,要求修持者善于安分随缘地过淡泊宁静的生活,不要执迷于无穷无尽的物质贪求,这就是佛经所说的“有求皆苦,无求乃乐”。试想,一个人时时处处地贪恋物质,又怎能安下心来作壁观的修持?当然,要把自己从“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还少不得要以“法净之理”(称法行)作为指导,否则终日营营扰扰,让客尘遮蔽了自性的智慧之光,就休想入于壁观安心的妙境了。
  看来,“面壁”这玩意儿,真还“理”和“行”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道理着实不小。总法为:“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由此悟通,世上任何事物,千万不要因看似寻常、不动声色而小觑了它。
  佛门禅法,拈花微笑是如来禅,壁观安心是祖师禅,所谓:“世尊拈花,而妙心传于迦叶;达摩面壁,而宗旨付于神光(慧可)。”一在西土,一为东来,意义同样重大。
  在达摩面壁祖师禅的影响下,历史上无数禅僧墨客,都对之趋之若鹜。明代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燕子矶》中就这样写道:“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这是一种多么潇洒脱尘的修养境界。
  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面壁十年图破壁,白头归佛一生心。
  真个是:“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退休赋闲,或忙里偷闲的,曷不一尝壁观安心的真味?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话佛93章25 下一篇:话佛93章27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