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佛93章49
话佛93章49
1984年10月,解放军八五医院内科主任陈俊元和他的同事组成一个五人小组,对上海玉佛寺、龙华寺,苏州寒山寺、灵岩山寺等4座寺庙里的100名60岁以上老年僧众,做了一次体格检查和血液黏稠度的测定。接着,他们又对上海、苏州两地各一家养老院的100名60岁以上普通老人也做了同样的检测,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僧众的血黏度远比常人为低。反映到健康方面:100名老年僧众中未发现疾病的有57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仅18人;100名普通老人中未发现疾病的却只8人,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竟高达67人。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并且具有相当说服力的工作。结果提醒人们,要想健康长寿,最好别吃或少吃荤腥,因为荤腥食物是导致人们血黏度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医学研究证实,冠心病、肺原性心脏病、高血脂症患者的血黏度,都要远比常人为高。而这些疾病,正是危及人类,特别是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祸根。
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些高年僧众的平时饮食主要为:主食大米,副食品为时令蔬菜、蘑菇、竹笋,以及水面筋、豆制品等。
佛门吃素的目的,自然在于戒杀护生,养成大慈悲的佛性。《梵网经》菩萨戒说: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对于《梵网经》“不欲断大慈悲佛性种子”的措辞,周作人先生在《吃菜》一文中大为赞赏,认为别的说法难免支离,而此则最为得体,实在是说得“明智通达,古今莫及”。接着,他还由此引申发挥:“众生有一人不得度的时候自己决不先得度,这固然是大乘菩萨的宏愿,但凡夫到了中年,往往会看轻自己的生命而尊重人家的,并不是怎么奇特的现象。难道肉体渐次衰老,精神也就与宗教接近么?未必然,这种态度有的从宗教出,有的也会从唯物论出的。或者有人疑心唯物论者一定是主张弱肉强食的,却不知道也可以成为大慈悲宗,好像是《安士全书》信者,所不同的他是本于理性,没有人吃虾米那些律例而已。”
觉得意犹未尽,接着作人先生又说:“据我看来,吃菜亦复佳,但也以中庸为妙,赤米白盐绿葵紫蓼之外,偶然也不妨少进三净肉,如要讲净素已不容易,再要彻底便有碰壁的危险。”
发挥由他发挥,文字的隽美则未妨缓缓品味,缓缓咀嚼。因为说到底,佛门素食的风气,为我国汉族大乘佛教所独有。
从营养角度看,蔬菜和豆制品等素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水,以及少量的脂肪和糖分,并且有着清淡易于消化的特点。这种清淡而富于营养的素食,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适宜。因为心脏病或高血压等症,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大敌,而多多进食素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或延缓这种疾病的发生。再者,素食中蔬菜往往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还可及时清除肠中垢腻,保持身体健康。
清淡素食不仅在于卫生,亦且在于简朴的生活中,蕴蓄着陶冶性情、升华灵魂的妙处。那位至圣先师的孔老夫子不就说过:“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南齐书》中提到的周颙,由于清贫寡欲,所以也终日蔬食。一次,文惠太子问他菜食中哪些菜味道最好,他回答说:“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乐亦在其中矣”,加上《孟子·梁惠王上》所说:“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觳觫若”形容牛被宰杀时的那种恐惧样子。可见儒、释两家,在这个问题上原是有着共同语言的。不过比起佛家来,儒家毕竟是不彻底的,虽说儒家同时大讲“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君子远庖厨”,可是到头来,一番忸怩过后,坚持到最后的又到底有多少人?
养成大慈悲佛性种子,加上素食的科学原理,由于心理(仁者寿)、生理双臻其妙,所以素食和健康长寿,便就关系密切,互为因果了。
读者诸君,如有雅兴,何不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以素为主的良好习惯,让彼此同登健康长寿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