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的“假痴” |
作者:陈 雄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9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
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他是经得起开玩笑的。
顾恺之在月下独咏诗歌,邻居谢瞻刚开始还听着新鲜,不断叫好,顾恺之非常得意,谢瞻要睡觉了,不忍心扫了他的兴,就叫替自己捶腿的仆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不觉有异,一直独咏到天明。
这是顾恺之的“真痴”。因为顾恺之对他的才华一向自负,虽然,他以画留名青史,但他的文才很好,冠之以“文学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然而顾恺之的“痴”,不可能全是“真痴”,有一部分是装出来的,即“假痴”。
这与他政治上的立场有关。
他原先在大将军桓温手下任参军,桓温和他的关系还不错,他对桓温也还算服气。桓温喜欢顾恺之,曾这样评价顾恺之:“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在顾恺之身上,有一半是痴愚,有一半是狡猾。像桓温这种辩证看人的领导,值得称道。但是后来,桓温死了,他的儿子桓玄继承父志,起兵攻入南京称帝,顾恺之就成了桓玄的部下。
而桓玄这个人不可一世,喜欢沽名钓誉,顾恺之对桓玄的为人很是不满,不看好他,但又慑于他的权势,不敢表露,就只好假装痴呆。
从桓玄与顾恺之交往的一些细节来看,桓玄这个家伙是缺德的,他自恃聪明,完全把年纪大他二十多岁的顾恺之当弱智,当猴耍。
有两件事,可以看出桓玄的为人与顾恺之的“假痴”。
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民间流传蝉躲藏的地方,有一片叶子盖着,因此鸟雀都看不见它,而这片树叶就叫“蝉翳叶”,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桓玄故意对他撒尿,而他以为这是桓玄没看见他,才将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
顾恺之将最珍爱的画作存放在桓玄那里,在上面贴了封条。桓玄偷走了全部画作,又将封条重新糊好。顾恺之来取画,不见了画作,一点也没有怀疑为人所盗,他认为这是“妙画灵通,变化而去,如人之登仙矣”。
桓玄的花言巧语就这么容易蛊惑顾恺之吗?顾恺之真的鬼迷心窍,甘愿被桓玄淋一身尿吗?顾恺之不是傻瓜,但他要面临生存的艰难选择:我不喜欢你桓玄,但我又不能得罪你桓玄。于是只好装傻,将所谓的柳叶珍藏起来,不过是做个样子给桓玄看而已;桓玄偷走了他的画,他明明知道,但他不敢点破是桓玄偷的。而画确实是没了,他只好扯个幌子给桓玄留点面子,也给自己来点安慰:那些画长脚了,都成仙了。从顾恺之的“假痴”,我们也可以想见顾恺之当时的苦涩心情。“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像顾恺之这样的大艺术家也不能免俗,不敢免俗。
桓玄没有他老子桓温的识人智慧,他是看不出顾恺之的“假痴”的。而顾恺之不看好桓玄,却是相当具有远见的,桓玄从称帝到兵败出逃,只有八十天;从称帝到被人所杀,前后不到半年,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史顺利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4月10日 图/张翀)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