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乔波的坚持和刘翔的退出 |
作者:魏剑美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9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对中国人来说,北京奥运会最值得期待的恐怕就是刘翔的110米跨栏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场比赛刘翔就黯然退场了,给数万名正在狂热呼喊“刘翔加油”的观众留下一个苍凉的背影。
刘翔的退赛当然是本届奥运会最大的遗憾之一,但他“未战先退”的举动却昭示着中国人对体育精神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速滑运动员叶乔波。她在1992年就被查出半月板断裂,但她还是带伤远赴6个国家参加了8场世界性大赛。1993年4月,一名日本专家检查她的膝伤后万分惊讶,说这还怎么比赛,你应该马上做手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但3天后,叶乔波忍着剧痛拿下了世界短距离速滑赛全能冠军。2004年,她又在第17届冬奥会上夺得中国在冬奥会上的首枚铜牌。在赛后的手术中,医生惊讶地发现她左膝盖的两侧韧带和髌骨早已断裂,腔内有8块游离的碎骨,骨骼的相交处呈锯齿状。
“叶乔波精神”一度是被广泛宣传的,媒体称她一直“自觉以雷锋等英雄模范为榜样,决心把有限的运动生命全部献给祖国的体育事业”,“她忍受严重伤痛,坚持参加比赛”。叶乔波成了英雄,成了诠释“中国精神”的形象代表。但是,对叶乔波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殊不知,她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甚至不少人还担心她“永远都站不起来了”。
相对于叶乔波来说,刘翔所受的心理压力更大,更何况他的伤痛还远远不能和当年的叶乔波相比。如果发扬“叶乔波精神”放手一搏,拿奖牌甚至卫冕金牌也并非全无可能。
但是刘翔没有,只因为他“并不是为了跨栏而活着”。在可能严重损及健康的情况下,刘翔选择了退出,选择了独自承受所有的指责与非难。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时代的进步已经使人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刘翔的放弃,也能够更理性地对待代表“国家利益和国家荣誉”的金牌了。
叶乔波的“坚持”让人钦佩,但更让人心酸;刘翔的退出让人惋惜,但更让人欣慰。因为,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种一定要“战死疆场”的所谓“中国精神”带来的心理重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翔的退出和观众对他的理解,标志着我们对体育精神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刘云摘自《魏剑美新浪博客》)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