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暂使下者夜发新林至京邑山西府同僚诗
《暂使下者夜发新林至京邑山西府同僚诗》为南北朝时期诗歌,作者为诗人谢眺。谢朓的诗写的汪洋恣肆,才情非常。这首送别诗,写景述别,巧夺天工。
-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为南北朝诗人谢眺所作。今日读君文,几欲想奔赴。人事终相隔,旧景识何处?
-
酬王晋安德元诗
《酬王晋安德元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作者为南北朝诗人谢朓。“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此诗歌文工精巧,立意颇高。
-
枯树赋
《枯树赋》是南北朝·北朝·北周诗人庾信所作的诗赋。为其暮年所作,感伤遭遇,对当时的社会动乱也有所反映。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甚爱此赋,常读其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而被人们所知。另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描摹该赋的书法作品传世。
《枯树赋》是庾信后期诗赋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时,正出使西魏,后被强留下来;历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亲经侯景之乱和西魏破梁、国破家亡的巨变,亲见黎民百姓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哀哀无告的惨象,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变仕梁时期诗赋轻艳奇巧的风格,而多抒发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劲健苍凉,忧深愤激。唐代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对他后期作品所作的高度评价。作者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庾信善用形象、夸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生机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 -
采莲赋
《采莲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写的一篇体物抒情小赋,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抓住采莲过程中的“棹移”和“船动”等动态渲染。赋中的采莲之欢愉,人物体态之优美,小家碧玉与荷花之相映媲美,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调。全篇语言整饬,音节谐美。
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读者不觉。如果是明写如何如何采莲,反倒呆了。
赋,在东晋经过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复呈崭新气象,到了梁代,赋风有所变化,文体以华美繁复著称,这篇文章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全文语言整饬,首尾周全,换韵频繁,音节谐美。而其举体小巧轻灵,笔调婉娈多姿,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 -
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
《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为南北朝诗人谢眺的作品之一。李白心慕谢朓,称其文美,此诗出水清莲一朵,不可言喻之。
-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是南北朝代诗人谢朓所作诗词之一。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应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 -
隋王鼓吹曲十首
《隋王鼓吹曲十首》为南北朝诗人谢眺的作品之一。全诗共十首。
-
别王丞僧孺诗
《别王丞僧孺诗》为南北朝诗人谢眺所作,全诗十句,前四句写美景以反衬五、六二句饯别之情。“留襟已郁纡”,“已”字甚着力,既对前六句作一点染,是说:在如此良辰美景之中对斟饯别已是不堪其情了;又是对下文作一启示:接下来眼望着友人揖别登舟离岸,渐行渐远,直至影没于遥远的天水之际,则更是郁纡,而日后思君不见君,则更使人郁纡而悲怆了。前有一“已”字,后两层递进意思之“更”,则不写而自明。
诗是写离别之情的。古人恨别,写诗往往是“春色恼人”、“鸟愁花泪”,以景见情。然而这首诗开头四句却见不出半点离情别绪,而是用如虹彩笔描写季节气候如何宜人,城郊景色如何明丽。“余春”、“首夏”,即为春末夏初,既无初春的寒意料峭,淫雨连绵,又无盛夏的烈日可畏,炎热难当,是一年四季中最佳时期。首句写身体对气候的感觉:是夏日而“实清和”;次句“余春满郊甸”,由感觉过渡到视觉,写景。“余春”,“郊甸”,前为季节,后是城郊,两者都见不出出色的景致,不能给读者有春色如画的美感。唯句中着一“满”字,遂点铁成金,使“余春”、“郊甸”陡增生机,使读者顿觉无限春光浮现脑际。这句仅对城郊景色略作点染,下面两句写景便引人入胜了。“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仰观树端,绿叶繁花交错相映,犹如鲜艳的彩锦,一片斑烂绚丽;俯视月池,水天相映,池水宛如洁白的丝绸,满目玉洁冰清。读者正为这胜景迷恋陶醉之际,诗人猛然彩笔一转,自我提问道:“如何当此时,别离言与宴?”意思是说:怎么在这样美好的时刻,谈论分别并设宴饯行呢?如此一问,使读者如从仙境一下子坠入了冰窟。深情的友人,即使各在一方,每遇佳期胜景,也还“越陌度阡”,以求相聚共赏哩。诗人与王僧孺情同手足,今逢如此良辰美景,正宜尽情欢聚赏悦,不想竟要分别远行,这是何等地伤情啊!于是便觉前四句写景无不染有别离之情的色彩:那宜人的气候,明媚的春色,皎洁的月池,不仅象征着他们二人情谊的融洽、深厚、纯洁,而且更反衬出他们的分别是多么地悖情违理甚至是残酷的。以盛赞风景之美来反衬别离之苦,景愈美,则愈显示别离之苦之深。 -
同羇夜集诗
《同羇夜集诗》为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眺作品。松柏非为客,同是沦落人。
-
蒲生行
《蒲生行》是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用乐府题写的咏物诗。诗所咏之蒲,为生长在我国南方水边的草本植物,叶扁长而尖,可用来编扇织席。
全诗共十句。前六句写蒲的身世。“蒲生广湖边,托身洪波侧。”二句写蒲的出生地——“广湖边”、“洪波侧”。其湖因水广故波浪洪大。在这样的大水大浪中生长出来,是非常艰险的。所以,蒲对它的出生地毫无感情,它从不把它的出生地看作是它的可爱的家乡,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只苟求借此“托身”而已。确是心中无限伤心苦,尽在“托身”一语中。“春露惠我泽,秋霜缛我色”,写蒲的成长。前句写蒙恩,后句写受祸。春露的降临,它也分享到一点恩惠,展现了自己的活力。但这恩惠稍驻即逝。秋日一到,可怕的严霜,把那表现自己生命的翠色一扫而尽,使之变得憔悴黄萎。它的生机已被摧残殆尽。但是,这还不是它苦难的终结。更有那无情的狂风恶浪,乘蒲之危,把蒲连根带叶从水下拔起,使之生命悬空,漂泊沉浮,无从着落。“根叶从风浪,常恐不永植”。环境的险恶,生命的垂危,并未使它产生了此残生之念,而还是顽强地要活下去。“常恐不永植”,正是为了争取“永植”下去。这为末二句暗设伏笔。
此诗乍读时,觉得字字句句在咏蒲,细味后,便觉字字句句在写人。关于咏物诗,古人有体物之妙说。所谓体物之妙,就是咏物诗要不即不离,不离于物,又不太粘着物上。《蒲生行》可算得是“体物之妙”的佳作了。 -
咏邯郸故才人嫁厮养卒妇
《咏邯郸故才人嫁厮养卒妇》为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眺所作,此诗一共有十句,是一首讲述卒妇的诗作。
-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是南北朝文人谢朓创作的诗歌。江山造化至今日,几人识得新亭哭?
-
同沉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同沉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为南北朝诗人谢眺所作。
-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为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眺所作。百年总易去,凭谁知君心?
-
怀故人诗
《怀故人诗》作品体裁为诗歌作品,南北朝谢朓作品。山河喜春时,人情悲别离。
-
秋竹曲
《秋竹曲》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所作诗词之一。
-
梼杌闲评
《梼杌闲评》,又名《明珠缘》,是明末一部揭露宦官魏忠贤的小说。五卷五十回,卷首有总论一卷。作者不详,当为明代人。刊刻年代当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现多数学者认为是明代李清所著)
《梼杌闲评》是一部融讲史、言情为一体的作品,许多有关魏忠贤进宫后弄权的描写,都可以从史料得到印证,在一定程度上可补正史之阙。因为有了真实的历史背景作衬,小说显得内容厚重,历史感强烈,并具有时效性、新闻性。所以也有人将这一类小说称为“时事小说”。作者写史事又不完全为史料所束缚而能有所虚构,使小说虚实相生,可读性大大增强。尤其前20回,魏忠贤进宫发迹之前的生活经历,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奸大恶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的多个性格侧面。他豪侠义气、温柔多情又耳软心活,本性中又有一份狠毒、贪焚,最后成为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奸大恶,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特征,显得真实可信。
《梼杌闲评》的语言清丽典雅,非一般通俗小说可比,总之,不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来说,它都不失为一部优秀作品。
《梼杌闲评》在清代曾三次遭到禁毁,道光十八年(1838)一次,道光二十四年(1844)一次,同治七年(1868)江功巡抚丁日昌查淫词小说依然没有放过它。 -
曲池之水
《曲池之水》的作者是南北朝诗人谢朓,此诗绿意盎然,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