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情梦柝
《情梦柝》为清代孤本小说,清.安阳酒民著 。多情才子,是一副刚肠侠骨,持正无私,几个佳人,做一处守经行权,冰霜节操,其间又美恶相形,妍媸有别,以见心术之不可不端,绝古板的主意,绝风骚的文章,句句妙辞雅谑,一断幽情,令观者会心自远。
-
巧联珠
《巧联珠》为明末清初小说,共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据考,此作者当为刘璋。同治《深泽县志·名宦传》载,刘璋字于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太原人。大约生于康熙六年(1667),康熙三十五年中举,雍正元年(1723)任深泽县令,任四年,被解职。所作小说尚有《凤凰池》、《飞花艳想》、《斩鬼传》等。
《巧联珠》此书有癸卯槐夏西湖云水道人题序,以刘璋生年计,此“癸卯”为雍正元年。书当即成于此年或此前不久。此书版本有五彩堂编次本以及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可语堂刊本和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坊刻本。本书以五彩堂编次本为底本进行点校,刻本一函四册,半页八行,行二十字。 -
玉蟾记
《玉蟾记》(又名《十二缘评话》丶《十二缘美女玉蟾缘》丶《十二缘玉蟾记》)版本: 光绪元(1875)年重镌本。全书六卷五十三回。作者: 题“通元子黄石着,钓鳌子校阅,餐霞外史参订,红杏道人校字”。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作者为崔象川。
《玉蟾记》主要叙述张昆与十二美女铲奸除恶最终完婚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二十年后,奸相严嵩乱政,忠臣良将纷纷牺牲卫国的故事。全书结构严谨考究,文句平易近人,寓含果报醒世深意于其中,实为一耐人寻味之古典小说佳作也。 -
孽海花
《孽海花》,晚清四大长篇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与《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清朝金松岑、曾朴著。35回,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
《孽海花》作为近代历史小说的代表,后世评价甚高。作者采用网状的结构推进故事情节,文笔娟好,明丽如画。鲁迅称许《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俄、日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
《孽海花》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曾云:“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着这30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连系的一些细节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它自然地一幕一幕地展现,印象上不啻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
就政治演变而言,小说以同治中后期为背景,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光绪前、中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展历程:从中法战争到中俄领土争端;从甲午海战到台湾军民的反抗侵略;从洋务运动到维新派兴起,以至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广州起义的失败。
《孽海花》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聩无能、封建士大夫的醉生梦死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和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另外,小说着重表现了晚清高级知识分子在“由旧到新”这一历史“大转关”时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反映了同光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的冲突与嬗变,反映了它的文化意义。 -
金陵秋
《金陵秋》作者林纾,共三十章。作品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晚年称蠡翁、践卓翁,福州府闽县(今福州市)人,为近代著名翻译家、小说家。少时家境清贫,发愤读书,后兼习绘画。清光绪八(1882)年中举,后屡试落第,终生不入仕途。以古文鸣于时,倾动公卿,著有《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文论有《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笔记有《技击馀闻》、《畏庐琐记》,诗集有《闽中新乐府》、《畏庐诗存》,戏曲有《天妃庙传奇》、《合浦珠传奇》、《蜀鹃啼传奇》。
光绪廿七(1901)年入京辗转任教于高等学校及书院,并曾供职于京师译书局。四十四岁起,在通晓外文者协助下,翻译外国小说达一百八十三种,包括英、法、美、俄、希腊、挪威、西班牙、日等国作品。另著有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劫外昙花》、《巾帼阳秋》、《冤海灵光》等,打破章回小说的格局。 -
银瓶梅
《银瓶梅》,又名《莲子瓶演义传》、《第一奇书莲子瓶》,作者:(清)不题撰人。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
于公案
《于公案》为评书传统书目,长篇,编创于清末,编创者牛瑞泉。石玉昆纂弄的《三侠五义》(《包公案》)问世以后,北京一些有编创能力的评书艺人纷起效仿,纂弄新书,《于公案》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据云游客《江湖丛谈》称:《于公案》的编创者是北京前辈评书名家牛瑞泉,由他传给刘竹桥,刘竹桥再传给群福庆,遂在北京说书界流传开来。也有一说,传其首创者为一烟馆中的旗籍烟客,书中老五义中大爷——手使“夺命狼签”的万里烟云车云普即以作者为原型(见于金受申《谈谈评书》,载《立言画刊》215期)。
北京评书界擅长说《于公案》的先后有群福庆、张荣玖、廷正川等人。
《于公案》书叙清康熙朝清官于成龙出京西巡,途中断案破案、除奸拿贼事。于成龙实有其人,见于《清史列传》,与评书中于公事迹不同。最初说此书,在于公出京前还有松棚会和于公私访煤窑两段书,从群福庆以后说此书者删去前文,而从于公奉命赈济山西、押资出京说起,到石铁驿一段书前,共有十个单段,叙于公在英雄义士东方普、伍公然、计廉、李云等协助下,四处诛杀恶人,所遇盗魁鲜有能脱逃者。书中有一些好人如臧青、侯杰等皆因某种原因落难而死,而有的说书人,如张荣玖讲说此书,为适应听众心理,则不把臧、侯等说死。该书叙至于公入山西后,情节逐渐紧张,间有闲情逸致,如“火中见莲”,引人入胜。后套还有盘蛇三套、冲天会馆、于公回京等回目,鲜见讲说者。光绪年间坊间刻本《于公案》、《于公案奇闻》与评书书道儿大异。到20世纪40年代,《于公案》一书已濒临失传,未见完整保存。 -
小五义
《小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之一,全称《忠烈小五义传》又称《续忠烈侠义传》。作为侠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受民众的喜爱,流传极为广泛。据清代文光楼主人《小五义序》说,《三侠五义》及其续书都是“石玉昆原稿”。“小五义”指的五鼠后人,窜天鼠卢方之子粉面子都卢珍、掣地鼠韩彰义子霹雳鬼韩天锦、钻山鼠徐庆之子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的侄儿玉面专诸白芸生和“小侠”艾虎五人,全书主题环绕在群侠于忠协助平定藩王作乱、于义惩治为恶盗匪两大主题,全书贯彻忠义思想,歌颂行侠仗义精神。
《小五义》的中心人物已由《三侠五义》中的包公转为包公门生颜查散,而重要的侠义人物,除了前辈“七侠五义”之外,增加了几个晚辈义士,即钻天鼠卢方之子粉面子都卢珍、彻地鼠韩彰义子霹雳鬼韩天锦、穿山鼠徐庆之子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之侄小专诸白芸生,这四个小义士加上《三侠五义》中原有的人物小义士艾虎,便是“小五义”。《小五义》并不是紧接着《三侠五义》的结尾续写的,它实际上是从《三侠五义》一百回后开始写起,部分内容与前书重出。小说以襄阳王赵珏图谋叛乱为线索,历叙颜查散奉旨巡按襄阳,大印被盗;白玉堂坠铜网而死;众侠义云集襄阳,蒋平找回大印;智化用计,里应外合,收降襄阳王党羽钟雄;破铜网时,颜查散被沈中元劫持,众义士分头寻找,沿路行侠仗义;“小五义”不期而遇,结拜为兄弟;继而沈中元归附颜查散;众义士参悟阵图,分工破阵,锦毛鼠白玉堂不幸误落铜网。故事至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悬念,待《续小五义》叙说。
《小五义》中,中心人物颜查散的作用被淡化,公案故事也所剩无几,侠义群雄成为书中的实际主角,侠义故事更加光灿耀目。虽然这侠义之中包含了更多替天行道、为王前驱的意思,却也不乏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成分。这些侠义英雄轮番出场,个性各异,形象鲜明,尤其是小义士们充满活力,洋溢出清新的青春气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继承了民间说唱艺术的优良传统,语言浅近亲切,叙事生动传神,人物对话口吻毕肖,如见其人。
-
十二楼
《十二楼》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著的一本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觉世明言》。《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各有一情节独立的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的展开也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
《十二楼》,清代著名孤本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觉世明言》,(清.李渔光绪聚德堂藏本)十二座亭台绝非空中楼阁,夺锦楼里英雄识英雄,三与楼里教人孝、仁、智、夏宜楼应识时令,只宜夏日登临,归正楼让愚人迷途知返,莫施刻毒心……楼中真语,后人铭记。
清顺治八年(1651),李渔来到杭州,一住十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他渔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写作了大量的戏曲小说作品。著名的话本小说集《十二楼》就是此期间完成的。《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写一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展开往往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由此可看出李渔做小说之匠心。《十二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格调轻松快乐。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风趣,惹人喜爱。十二个故事,绝大多数出身于李渔自己的构思,而不是引用别人素材。
《十二楼》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在叙述过程中决不横生枝蔓。情节设计新颖奇特,尽量曲折出奇,悬念丛书,出人意表,但衔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绽。而结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十二楼》所叙故事,多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结构新奇,情节曲折,人物刻画不落俗套。尤其是语言清新流畅、轻松幽默,摹写人情世态,细致入微,更是为人称赏。《十二楼》曾被译为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
冷眼观
《冷眼观》,光绪三十三至三十四(1907~1908)年小说林社印行本。全书共三十回。 作者:题“八宝王郎着”。八宝王郎即王浚卿。 本书以第一人称笔法,描写庚子事变前后十多年间,社会混乱官场腐败的情况。
-
蓝公案
《蓝公案》又名《公案偶记》、《鹿洲公案》。清朝雍正年间蓝鼎元著。它不同于一般的公案小说,而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其曲折离奇的情节不逊于一般公案小说,而其历史的、现实的意义却远胜与一般的公案小说。这也是长期以来,人民既把它当作小说,又把它看作史料的原因。
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福建漳浦人。曾参加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为清军幕僚,“参赞公檄”。著有《平台纪略》、《东征集》等。
《蓝公案》取材自真人真事。小说主要内容源自雍正年间广东普宁县知县蓝鼎元,任职期间,兴利除弊,确实为当地居民做了不少好事,如减耗粮,建棉阳书院,抑制豪强,绥靖地方,破除迷信,颇受当地人民的爱戴。而蓝鼎元最突出的是他的办案方面。他“听断如神”,“严而不残”。《蓝公案》是在他被劾落职之后不久,追忆他在普宁、潮阳两县任内所办的部分案子而写成的,全书共二十四篇。涉及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如《改甲册》、《林军师》等篇,写对欺压百姓的不法衙役和讼师的惩治和打击,《古柩作孽》等篇写他破除迷信的措施。
《蓝公案》是在他被劾落职之后不久,追忆他在普宁、潮阳两县任内所办的部分案子而写成的,全书共二十四篇。涉及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如《改甲册》、《林军师》等篇,写对欺压百姓的不法衙役和讼师的惩治和打击,《古柩作孽》等篇写他破除迷信的措施。
他在侦破每一个案件的过程中,他都非常善于从人们不经意的细微处看出破绽,顺藤摸瓜,寻找突破点,抓住关键,一举破案。这在今天仍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 -
海游记
《海游记》为神魔小说,全书六卷三十回,有清代刊本。作者不题撰人。本书假托主人公在海外异邦游历的故事,针砭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书中写两个骗子的种种劣行,讥讽了黑暗社会中的官场恶迹与世风颓败,有一定认识价值。本书虽为凭空创作,但有的事件与细节尚有所本,受到了《子不语》、《续子不语》、《夜谭随录》等书的影响与启发。书中文笔虽不甚佳,但仍不乏描写真切与情节生动之处。
-
狐狸缘全传
《狐狸缘全传》共五卷二十回,题“醉月山人著”,按本书中确有绝少数唱词,然已与小说中用于描叙的韵语殆同,是由弹词改编成小说留下来的痕迹。
《狐狸缘全传》为光绪年间依据弹词《青石山》改编的小说。《狐狸缘》这本书叙书生周信聪明儒雅,风流飘逸,与青石山九尾狐玉面仙姑相恋,终因病不起。周信奴仆与佃户先后请吕洞宾、李天王、哪吒、二郎神镇压驱除,玉面仙姑亦请云萝仙姑、风萧仙子相助抗争。激战恶斗后,玉面狐为天兵所擒。然因周信始终眷恋玉面狐,玉面狐也至死苦恋周信,遂感动众仙,撮合二人为正式夫妻。
《狐狸缘全传》小说具有浓郁民间色彩,恍惚怪诞,缠绵旖旎,堪称白话志怪小说佳作。
光绪戊子(1888)敦厚堂刊本。内封署“光绪戊子刊”中题“绣像狐狸缘全传”,左镌“敦厚堂梓”。板心镌“狐狸缘全传”。半叶九行,行十八字。有图八幅,除云萝仙子、风萧公主二幅各半叶无赞外,余皆图半叶,赞半叶。【藏南京图书馆】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弹词目载《狐狸缘》六册、二十二回,谓“唱词不多”。按本书中确有绝少数唱词,然已与小说中用于描叙的韵语殆同,是由弹词改编成小说留下来的痕迹。《孙目》亦载此目,录有清光绪戊子(1888)文酉堂刊本、善成堂刊本,亦为六卷二十二回。 -
合浦珠
《合浦珠》本书全称《新镌批评绣像合浦珠传》,不署撰人,题“槜李烟水散人编次。”首有自序。全书分四卷,共十六回。据考原作者为袁于令,袁氏所作今已佚,本书系烟水散人据袁氏所撰《合浦珠》改编而成。刊刻于清初。本书据清初刊本校点。
《合浦珠》以珠为线索,写才子佳人故事,但多节外生枝,内容庞杂。或因写淫僧,有谤佛之嫌,又间有怪异情节,为清廷所不容。 -
兰闺恨
《兰闺恨》--中国古代典籍,作者徐枕亚,其中收录了作者的诸多旧体诗作品。
徐枕亚(1889-1937),又名徐觉,常熟人,别号东海三郎、泣珠生。徐出身于书香门弟,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旧学根基扎实,10岁就能作诗填词,1903年在常熟虞南师范读书。毕业后在家乡当了四年小学教师。1909年至于1911年,他又应聘去无锡西仓镇鸿西小学任教。在这个时期,徐枕亚热衷于旧体爱情诗的写作,写了约800余首旧体诗词,向吴江柳亚子创办的南社丛刊投稿,并由哥哥徐天啸介绍加入了南社。
这个时候,常熟地处上海、苏州、无锡商业兼享乐城市的三角中心,田园的风光与软性的文化受到市民阶层所欢迎。所谓天地灵秀之气独钟于香闺佳话,所谓贤媛淑女名妓才人美丽温柔风流倜傥,种种令小市民饭后闲话齿颊留芳的新旧故事,构成鸳鸯蝴蝶派小说形式的框架。总体来说,该派小说暗示的艺术精神与当代政治并不合拍,它充溢着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徐枕亚在家乡时,他没有爱情生活,他向往的爱情生活受到压制。而在无锡乡村小学教书的三年中,他却陷入热恋了,与租住地的一个美丽而知书达礼的陈姓寡妇,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他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1912年,他带着这个无言的结局,离开了无锡,到上海哥哥处,协助哥哥办《民权报》。这时,民国刚见雏形,军阀们忙于在北方角逐,上海租界暂时一派平和。徐枕亚作为旧派文人,自然借助报纸这种大众传播形式,大写言情小说。 -
续小五义
《续小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之一,又名 《忠烈续小五义传》、《三续忠烈侠义传》。最早可见光绪十七(1891)辛卯年北京文光楼刊本。一百廿四回。 不题署名。
《续小五义》是中国传统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续小五义》故事情节接《小五义》,接叙众英雄大破铜网阵,襄阳王潜逃,诸侠仍在江湖间诛锄盗贼,打太岁坊,破桃花寨,盗鱼肠剑,擒白菊花……最后拿获襄阳王,皇帝论功,众侠义皆受封赏,于是全书结束。在艺术成就上,《续小五义》和《小五义》疑似一个作者,比《三侠五义》原著要逊色些。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于变化,很能引起读者的悬念。语言口语化、大众化,运动不少方言土语,叙事写人恰到好处,鲁迅曾评价《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气”。
从情节内容看,此书前文所叙各个英雄人物与反面人物才有结局,故《续小五义》与《小五义》连成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王杰魁所说《续小五义》,情节有所不同,包括了群雄大破铜网阵,北侠出家,白菊花盗冠袍带履,火烧潞安山,东方清沙滩设擂,群雄大破藏珍楼,徐良醉打猛虎,徐良招亲,王纪先、王纪祖败亡,谷云飞巧得宝铠,白芸生初试鱼肠剑,群雄驰救陷空岛,风雨滩白菊花被乱刃分尸,摆战场襄阳王被擒、负气而亡等热闹关目。 -
郭公案
《郭公案》为清代的武侠公案小说,作者不详。
-
风流悟
《风流悟》为明清古典艳情小说,坐花散人著,全书共八节。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玉梨魂
《玉梨魂》是一部哀情小说,它是鸳鸯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徐枕亚的成名作,也是这一流派成型时期最重要的奠基之作,被视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自从1912年在《民权报》上出版单行本以来,风行一时,再版达三十二次之多,销量数十万多册,还被编为话剧,拍过电影等,风行一时,确是民国影响很大的一部文言哀情小说。
《玉梨魂》是一部骈文体的书信体小说,男主角是何梦霞,女主角是一个哀怨美貌的寡妇叫白梨影,会写一手艳词,清冷独眠之夜望月兴叹;而住在她一墙之隔的家庭男教师,正在挑灯夜读批改作文。两人白天在众目监视之下,拘束礼节。晚上却相思成疾,暗中书信往来。这种热恋似火风姿飘然的“地下斗争”,既有传统的待月西厢的苦况滋味,又时时象地火一样冲出表层,对封建伦理公然的挑衅。他们之间爱恋的书信就由何梦霞的学生也就是白梨影的儿子鹏郎传递。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寡妇不可能再嫁。何梦霞为此忧愁憔悴,梨影便介绍她的小姑筠情与梦霞订婚。但何梦霞仍然暗恋着可望而不可得的梨影,而筠情也因此郁郁寡欢而夭亡。最后,梨影也染上时疫病故,何梦霞含悲忍痛东渡日本学军事,辛亥革命时回国,在攻战武昌的厮杀中阵亡。
《玉梨魂》围绕着何梦霞与白梨影、崔筠倩之间的悲欢离合,形象地说明了礼教不仅把相爱的人无情地吞噬掉,而且还把已经觉醒过来的人再次同化掉,从而使礼教吃人的罪恶跃然纸上。
《玉梨魂》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爱情悲剧,还在于其隐含的深刻哲理,它形象地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和外在对象无法对象化时,内在的心理结构就会对外在对象以想象性建构,从而进一步强化心理结构对象化的动能;一旦心理结构实现对象化,则心理结构的想象性建构便失却了前行的动能。这恰如围城现象所隐含的哲理。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儒林外史》是中国传统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鲁迅、胡适、张天翼等现代文学家都对《儒林外史》有独到的体会和研究,致使这部作品在现代文坛备受瞩目,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创作。
《儒林外史》对晚清小说的示范作用是明显的,而晚清小说又给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多方面的参照。《儒林外史》对现代文坛的影响深远,并促生了“故事集缀型”小说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