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综合征 |
作者:刘茂胜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0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美国曾有个心理学研究小组,为搞一项调研,去了医院的妇科产房。太奇怪了!这个连孩子爸爸也不能随便走动的地方,去那里搞什么名堂?没什么大名堂,只是有个小结论:在医院产房这个地方,好消息传得快;如果一个健康的孩子出生了,护士就会怀抱婴儿,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知产后的母亲以及那些产房外面急等消息的父亲。然而,一旦发现了某个孩子身上有残疾,谁也不忍心传递这个坏消息了,所以,坏消息通常比好消息慢了几拍。
严格来说,这算不上什么重大研究成果,在心理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今天,这岂不是小菜一碟,但我喜欢这项研究发现,我喜欢像医院产房这类地方,好消息比坏消息传递得快。如今,打开电视或者报纸,我们总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坏消息,飞机坠地或火车相撞,战火纷飞中的残肢断体,大地震,大海啸,灾难性信息是以光速来传递的,而好消息不仅少,通常还会慢几拍。当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我们的新华社在报道这个灾难性新闻时抢了头功,据说,比全球各大通讯社快了几秒,很沾沾自喜了一番。但是,快了几秒又能怎样呢?
除此之外,每天获悉的一些糟糕透顶的“科学新发现”,也是让人吃不了兜着走的东西。这也不能用了,那也不能吃了,生活方式得改变了,可是没过多久,这些“科学新发现”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又得出了许多截然相反的结论,弄得我们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或者说是惶惶不可终日。而在互联网上,坏消息点击率总是很高,而好消息问津的人很少。仿佛坏消息生来就有翅膀,好消息沉沉地飞不起来。如果有谁不相信这个事实,你打开电视看一看新闻,或者随便打开一张当天的报纸,掰着手指或者用计算器计算一下,看看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数量惊人。美国有个叫拉斯普贝利的专栏作家,在谈到我们今天面对的这种现状时说:“全是一些呜呼哀哉的东西,听到坏消息我们都感到极大的惬意,我们上瘾了。”
是的,我们简直是上瘾了,受其影响,我们已心态失衡,失去了自我判断。有人总是对坏消息信以为真,对好消息心生疑问,亚洲人赌博成性,非洲艾滋病泛滥,而美洲和欧洲也不是什么好鸟,这里世风日下,那里人心不古,一说起商人来,都是奸商,一说起贪官来,当官的没几个好人,这种例子一抓一大把,而得了坏消息综合征的人呢?也是一抓一大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然,我不是说要封锁坏消息,让媒体报喜不报忧,灾难性新闻可以让我们预警,阴暗面可以让我们认清邪恶和黑暗,以便在攻击邪恶和黑暗时毫不留情,但我们也要腾出时间为善行鼓掌,为光明喝彩。这也就是美国作家富尔姆说的:“我们是否应该听一些好消息来改变一下我们的心情。”
我常常想,今天马拉松长跑这项运动,是为纪念当年那跑回雅典累死了的士兵什么呢?是为他前面那句“我们胜利了”、还是为他后面那句“战争结束了”呢?我想,还是为“战争结束了”这句话的成分多一些。而作为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该为医院产房的方式高兴呢?还是为新闻报道那快了的几秒拍红手掌。虽然我们没办法控制坏消息的速度,但我们可以这么想,当我们老了、生命终结了,别让我们嘴唇最后吐露的仍是一个坏消息,这是一个朴素的愿望,但问题是,我们必须马上做,从现在就开始做起,你说不是吗?
(王春桃摘自《杂文精选》)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