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轶轲:让青春在指挥棒下流光溢彩 |
作者:曾维康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4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他静静地站在舞台的中央,承载着全场的目光,等待音乐响起。
握在手里的指挥棒开始微微摆动,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随即响起。马上,指挥棒娴熟地上下飞舞,宛如一个欢快跳跃的精灵。
深邃的眼神,浪漫的气质,温柔如水的音乐,他像是一个牧羊人,骑着一匹骏马,挥舞着一根皮鞭,高声地吆喝着一段牧羊曲。他,就是武汉音乐学院大四学生段轶轲。
2006年8月28日晚,在全世界为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之际,湖南省交响乐团也在长沙举行音乐会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年仅22岁的段轶轲受邀担任音乐会的指挥,他演奏的莫扎特名曲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在这之前的2006年4月,在首届全国合唱指挥比赛中,段轶轲表现抢眼,技压群雄,一举获得了金奖。此外,他还以一首《对月说》摘取全国第二届作曲比赛金奖、最佳演奏奖。这名22岁的在校大学生,凭着自己对音乐超强的领悟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一步步在音乐的海洋里崭露锋芒,让青春在指挥棒下流光溢彩。
捣蛋鬼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
段轶轲与音乐结缘,还得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1986年的某一天,段轶轲和父亲段健华看完电影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年仅3岁的段轶轲,在没有任何人提示的情况下,将电影的片尾曲演唱了一遍。儿子对音乐惊人的感知力,顿时震撼了段健华。
对于早年也学过几年音乐的段健华来说,他认为儿子的音乐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为了让儿子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段健华带着年仅4岁的段轶轲来到武汉音乐学院,找钢琴系祝雅贞教授拜师学艺。
因为学习不认真,整天调皮捣蛋,段轶轲的钢琴成绩是所有学生中最差的一个。
改变也许是从那次意外的受伤开始。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段轶轲在班级的一场篮球比赛中折断了右锁骨。当时他的大脑立即闪出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念头,“要是手断了,还能继续弹钢琴吗?”
当医生告诉他要在他的胸前背后上一个“十”字形的夹板,而且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每天必须坐在椅子上睡觉时,段轶轲急切而坚定地回答道:“只要手能恢复,还能弹钢琴,我什么都可以接受。”
一个星期过后,他说服父母,开始坚持用左手练琴,每天都坚持6小时。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4个月。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段轶轲第一次意识到了弹钢琴对自己是如此的重要。
1996年,在祝雅贞教授的推荐下,段轶轲开始师从武汉音乐学院彭志敏教授学习作曲。
1997年夏,段轶轲写了一首歌曲——《江南春雨》,这原是湖北省文学协会作家刘俊安写的一首诗。彭教授看完曲谱后,霍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曲子?”惊喜之余,他把《江南春雨》的曲子寄给了刘俊安,并赞叹:“段轶轲将来很有希望成为著名的音乐家!”
当时,段轶轲只有14岁。
1999年,段轶轲以钢琴专业第一、作曲专业第二的好成绩被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录取。次年,他开始报考我国著名钢琴家许忠在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设立的“许忠大师班”。考试完毕后,许忠对着眼前这个面目清秀的学生大声训斥道:“像你这样的水平还来报考我的班,你还算有勇气!”
得到这样的结果,段轶轲羞愧不已,当时就低下了头。但许忠接下来的一番话又让段轶轲破涕为笑。“但是我喜欢你的激情和勇气,留在我班上吧!”
进班后,许忠特意教了他那次他参考的李斯特的《梅菲托斯圆舞曲》。懂音乐的人都知道,这长为12分钟的曲子,人们实际上最关注的是其中10秒钟的技巧片段,也称“黑色地带”。因为即便是钢琴大家,在演奏到这个地方时也会胆怯。
但段轶轲漂亮地做到了。两个月后,在武汉市举办的大型电视直播演出上,他以高超的技艺和精妙的准确性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全场起立为他鼓掌。但谁知道,为了这仅有的10秒钟,他在台下却练习了3000多次。
是灵感还是执著?
1999年,段轶轲正在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读高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徐志摩早期创作的诗歌《对月说》。读完这首诗后,他便一见倾心,爱不释手。直觉告诉他,这是一首难得的好诗。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对月说》的曲子。
不足100字的歌词,用曲子创作却异常困难。加上自身学习作曲的时间有限,段轶轲时常感到困难重重。一时间无法打开思路的他,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掉进了思索的沼泽地里。无论是吃饭、走路,还是上课,甚至在厕所里,他都在构思这首曲子。后来彭教授给他指了一个方向:多了解一下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内心的情感。
在彭教授的指点下,段轶轲熟读了徐志摩生前写过的所有诗歌和所有关于他的传记。此外,他还特意寻访了徐志摩生前的足迹。
不知不觉,3年过去了。
在一次睡梦中,苦恼终于被甩掉了。凌晨两点半,酣睡中的段轶轲突然来了灵感,他从床上一跃而起,像发了狂似的,在乐谱上飞快地写作,完成了那首心仪已久的曲子。写完后,他又开始高兴地哭泣。听到动静从房里出来的父母看见儿子此时的表情,不禁潸然泪下。
段轶轲说:“为了这首曲子,我付出的已不再是单纯的谱曲技法的运用,更多的是倾注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段轶轲创作这首曲子,一共历时三年。曲子的创作成功,却仅仅用了3分钟。在3年与3分钟之间,段轶轲意识到了什么才叫珍贵。
2002年,《对月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三届作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同年,段轶轲顺利地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因为钢琴和作曲基础过硬,他从作曲专业转为指挥专业。
2005年春节,段轶轲做了一件让人很意外的事:只身奔赴澳门,向澳门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邵恩求教。怎料运气不佳,到澳门的第一天,他没有联系上邵恩。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宾馆,开价也要600元钱。囊中羞涩的他只好作罢,困顿不堪的他便躺在银行的墙外边睡着了。半夜里,前来巡逻的保安赶走了他。他只好不停地踱着步子在大街上徘徊,暖和身体。
第二天一大早,他终于与邵恩取得了联系。看着这个从内地来的,眼角仍然泛黑眼圈的小伙子,邵恩颇有些感动,遂特许他观看了自己当天的排练。
邵恩是国内外著名的指挥家,所指挥的乐团有好几百人,气势相当宏大。看着眼前壮观的场面和精彩的演奏,段轶轲陶醉了。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
中山,今夜难以入眠
2006年4月10日,全国首届合唱指挥比赛在广州举行。段轶轲在报名截止的前一天才得知有这样一场比赛。他又激动又紧张。怀着极度复杂的心情,段轶轲度过了艰难的一夜。第二天他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决定奔赴中山。他只希望自己在比赛中能走得远一点儿,不要在第一轮被刷掉。
比赛分A、B两组进行,共有45名选手参赛。段轶轲被分在B组,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比赛共分为三轮:第一轮上午为练耳,下午为试唱,第二轮指挥双钢琴。在前两轮结束后,评委将淘汰大部分选手,只有少数选手能够进入第三轮比赛——指挥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合唱团。
第一轮上午的比赛过后,段轶轲感觉非常糟糕,他给自己打了60分,而下午的试唱,他给自己打了100分。
第二轮比赛,指挥双钢琴,着重考查指挥的手势语言和指挥技术。段轶轲对这轮比赛给予了极高的期望,能不能杀进决赛,就在此一举了。
他指挥的曲目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希伯莱奴隶合唱》和莫扎特的《安魂曲》。
“15号,段轶轲!”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台前,做了一个深呼吸。音乐响起后,段轶轲将威尔第的这首名曲演绎得鞭辟入里。段轶轲出众的表现吸引了在场的评委,生动而准确的指挥肢体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轮比赛结束后,一位评委不禁赞叹:“真是英雄出少年!你对这首曲子的深刻理解,已超过了你的年龄应具有的水平。”
“段轶轲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决赛!”当评委宣布完决赛名单时,段轶轲哭了。3天来近乎惨烈的拼搏让他刻骨铭心。段轶轲觉得,自己已经胜利了——因为他不用过早地回家。
4月15日,决赛正式开始。当手臂在空中划出最后一道弧线,指尖弹下最后一个音符时,全场的观众对他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终于,段轶轲获得了金奖。意外的惊喜和连续五天的奋力拼搏让他百感交集。
段轶轲的才华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来自台湾的著名指挥家杜黑当即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参加2006年8月第七届台北国际合唱音乐节,并决定提供一切费用请他赴台进修深造。
2006年6月,《人民音乐评论》不惜笔墨,高度赞扬段轶轲:“中国,未来的希望。”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