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秘密通道
《秘密通道》为姚鄂梅所作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08年第1期,获2008年人民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姚鄂梅的《秘密通道》乍一看平淡无奇,与时下争论的热门话题——底层叙述有关,可是,看到老韩拎起装修工留下的那个工具包时,心里咯噔一下,这篇小说不是写底层那么简单。果然,杨木匠告诉老韩,工具包的主人李元成出车祸死了,接着,李元成的老婆又三番五次上老韩家寻找那个工具包。从每次的过程描写,到铺陈的语言,为叙述这个故事制造出的环境和气氛,为后面震撼人心的结果——李元成的儿子为爸爸的灵魂搞的秘密通道纪念馆收集遗物,起到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作家匠心独运,使老韩知道真相后,良心促使他将工具包归还,可归还的艰涩过程,才真正使人揪心。姚鄂梅在小说领域独具创造性,每次都出乎意料,让人耳目一新。 -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为军旅作家王树增所作长篇纪实文学,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特选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解放战争》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大事件、重要战役的进程,描写大大小小近百场战争、几百个人物外,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
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解放战争》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解放战争》是战争的传奇,枪杆子的传奇,革命的传奇。而传奇的诞生中,充满了理想信仰、英雄主义、国际风云,民心向背,政治智慧,军事天才,阴谋阳谋,背信弃义……这是一段丰饶的历史,一个浩瀚的故事,王树增第一次为你全面真实地讲述。 -
六人晚餐
《六人晚餐》为七零后著名女作家鲁敏历时三年潜心创作长篇小说,获2012年人民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六人晚餐》结构独特,以不断跳跃、闪回的时间轴,围绕着一个悬 置的爆炸事故,从六个主人公的视角书写了“失败的大多数”。这是一份献给爱与残缺的“晚餐”。小说中传达出的悲悯情怀具有普世的意义,而其精雕细刻的手法和技艺水平在当今的作家中实属罕见,称得上是2012年中国小说面向传统与现代的突围之书。
《六人晚餐》取材当下,故事发生于城郊结合部的老旧厂区,拖曳着化工产业的沉重阴影与物质进步的巨大代价,小说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六个主人公的艰 难与分合,他们相互间的靠近、取暖与伤害,偶然的同行与必然的离散。化工厂会计苏琴和工人丁伯刚两个单亲家庭相遇了。苏琴每周六带着 孩子们到丁家,两家人共进丰盛的晚餐。每周三苏琴都要去丁家过夜,丁家待业的儿子丁成功和苏琴漂亮、一心读书上进的女儿晓蓝产生了朦胧的 恋情。苏琴发现两人的爱情苗头后,不能容忍女儿嫁给不成功的丁成功。丁伯刚越来越嗜酒,在工厂下岗、买断工龄的浪潮中死去。丁成功和晓蓝 在爱情的相思和世俗成功学的夹缝中痛苦挣扎。最终,怀有身孕的晓蓝毅然放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家庭,去找丁成功。然而,一场大爆炸,丁成功 死了,晓蓝也躺在病床上…… -
繁枝
《繁枝》为美籍华人作家陈谦所作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2年第10期,获2012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陈谦的中篇小说《繁枝》正如题目一样,许多鲜为人知的枝节需要不断被发掘。小说不仅仅局限于何氏移民家族的故事,而是更多从家族三代人的精神历程出发来着眼于如下问题:生活在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华民族几代人如何直面历史,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思想冲突以及如何在觉醒后重新放飞心灵。
陈谦的《繁枝》立志于“深”和“新”。所谓“深”,一是“深”在小说的立意,二是“深”在小说的意境。所谓“新”,一是结构新颖。小说前半部只是“开始”,盘桓在一些描述之中,作者把这些描述铺开来说,几乎没有离开过过往琐事的回忆,给小说来了个大大的铺垫。二是语言新鲜。作者很好利用了语境和语感特点,组合了有表现力的语句和词汇,在微微欧化的句式里,紧紧扣住汉语母语语法特点,大量运用了俗常语言,平常而新奇,阴郁而沉着,形成了它的独到的表现力。小说的语言基本上是描述,是那种讲述式的描述,娓娓道来的描述。 -
花与舌头
《花与舌头》为当代作家黄惊涛作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0年8、9、10期,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花与舌头》主要内容包括变成虫子的人、有替身帮他活着的人、用身体做赌注的人、住在笼子里的人、因讲故事遭驱逐的人、偷阅他人爱情的人、没有舌头的人、被偷走姓名的人、、用头发为诱饵的人数时间的人和不允许说梦话的人等。
系列短篇小说《花与舌头》别开生面,文字释放出经验外的奇香,以绚烂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神秘、吊诡、甜蜜而哀伤。作者致力于表达关于人类事务的思想,但他的思想在讲述与想象的自由伸展中经受辩驳和反讽,从而达到对人的真实境遇的敏锐洞察。
《花与舌头》里的小说不是按时间结构规划的,它是错杂的空间,是一副拼图,是村庄和街市,而且没有精心布置和严格管理,没有规划局、工商局也没有城管,它的即兴、随意和拿得起放得下,使得它如同一片野地、一片丛林。
《花与舌头》作者黄惊涛致力于表达关于人类事务的思想,但他的思想在讲述与想象的自由伸展中经受辩驳和反讽,从而达到对人的真实境遇的敏锐洞察。 -
寻根团
《寻根团》为当代作家王十月所作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1年5期,获2011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寻根团》是文化诗学小说、后寻根文学。它传承《故乡》对“乡村现代性转型”的拷问,在鲁迅的文明/愚昧的启蒙起点上,超越时空,立足于身份认同、反思现代性、三农问题等维度发问,显示更加决绝的出走姿态。《寻根团》中主人公王六一的认同从失根-寻根-扎根;从身份的建构-解构-重构,终于完成“故乡”从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的认识转化与出走。农民心灵的安顿、溃败乡村的建设值得思考。
《寻根团》中的主人公王六一,曾经因为向往城市而逃离故乡,进入城市后,却又始终无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当他企图通过还乡“寻根”的方式来求得内心的慰藉时,依然愚昧落后的故乡唯有让他感到万分悲哀。于是,他被迫再一次选择了逃离。
《寻根团》中描写的城乡冲突和城市给乡土社会带来的冲击与改变,无疑折射出当前本真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经历、感受、隐忍、然后试图穿越生活的迷雾去洞见生活的本真。”“本真”是王十月小说的闪光点,也是《寻根团》的闪光点。 -
通天河
《通天河》为当代女作家徐坤作长篇小说,获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特选作品。
徐坤的《通天河》(《人民文学》第7期)借用幽默诙谐的故事和流畅的语言描述了一位性格鲜明的“北京大爷”老宋,从他的言行举止来探究众生喧哗中的人的欲念、贪婪以及人在利益驱动下的本性的迷失和困惑。
徐坤,女,1965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一级作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厨房》《狗日的足球》《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通天河》;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八月狂想曲》;话剧剧本《青狐》(根据王蒙长篇小说改编)、话剧《性情男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06年上演)。 -
罗坎村
《罗坎村》为海外作家袁劲梅所作中篇小说,获2009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罗坎村》写的是高度现代化的美利坚和由最传统走向现代之途的罗坎村。
《罗坎村》给人最大的震动在于它的格局大,视野开,思考深。作家袁劲梅站在中美文化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抓住具有根本性、悖论性的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进行哲学的论证。小说《罗坎村》开篇就以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有关正义的定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最高美德,就好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最高美德。正义是灵魂的需要和要求。”—— 为题解,引出正义的命题,然后由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华人家庭的“虐童案”入手,对比以“罗坎断案模式”(罗坎村可视为中国宗法社会的微缩版),从而探讨中美文化有关司法公正、伦理公正、社会公正等诸多命题。看得出,作家的基本坐标系立在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一边,不过,对美国司法制度的教条化颇多揶揄,对罗坎村式的中国智慧多有会心,与此同时,又始终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审视和批评,尤其针对其在当下社会的借尸还魂,发出有异于“中华文明大合唱”的异声。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从80年代启蒙思潮走出的知识分子,作家在思考上的变化和立场上的坚持。
小说《罗坎村》还涉及了全球化时代个人身份认同、宗教信仰和专制、乌托邦与现实等诸多命题,一个不足五万字的中篇的思想含量,远远超过近年来大多数“长篇巨制”。难得的是,小说对如此庞大复杂命题的探讨,能够落实到具体的经验、事例,以文学而非哲学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小说第一节,事件的典型性和经验的生动性,使命题的解剖化繁就简,明了清晰。可惜,这样的提纯功夫在第二、三节开始松懈,人物有概念化倾向,细节也有失真之处。原因恐怕是,作家袁劲梅对近年来大陆的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理解,也缺乏足够的消化沉淀。另外,小说没有处理好叙述人和人物的间离关系,主人公的情绪化和刻薄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形成了阻隔。 -
蝉生
《蝉生》是当代作家晓航著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2年第8期,获2012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晓航的中篇小说《蝉生》是一篇比较另类的小说,核心故事是一个神秘的片段,一段匪夷所思的现实。小说写的是一个人物同时生活在两个城市的故事,作品现实之中包裹着神秘,神秘之中隐含着现实。
《蝉生》的故事主题是爱和奉献。没有爱,就没有赵晓川执著的寻找过程;没有奉献精神,也不会有他不计得失的大爱行为。小说里的人物设置不多,也不复杂,可是个个有着自己的品格。赵晓川是爱的奉献者,他让神秘变为现实;老刁是个无所不知的“哲学家”,破解了神秘故事的信息;桂小佳是一位沉迷于艺术的大提琴家,同时也是爱的追求者;冯关是一代绝望但也可以东山再起的青年;于臣则是冯关的“另一个”,是经济危机的牺牲品、神秘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一员;就连那位居委会的大妈,也是不可替代的人物,她“引见”了赵晓川走进一连串的故事。因此,小说显得集中、简练、易读、易接受。 -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为当代作家余一鸣著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2年第6期,获2012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愤怒的小鸟》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位接近了他们所能够触及到的现实,描写了变革时期中国社会多样的景观,展示了变革年代人们复杂而难以言说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生活“隔空”状态的“吐槽”。
余一鸣的中篇小说《愤怒的小鸟》讲述了中学生金圣木在虚拟世界如鱼得水,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困顿无力,金圣木等人的困惑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家庭,他们与自己身边的人沟通的路障比游戏的障碍难解决得多。同样,社会和家庭对“小鸟”的困惑也有无解之焦虑。“愤怒的小鸟”是一款经典的网络游戏,“怒鸟”是孩子们对其亲切的称呼。孩子和家长之间隔着网络等有形无形的障碍,家长在网络这边,孩子在网络那边,隔着网络游戏这个虚拟载体,孩子与家庭、与社会的交流变得越发困难。
作品《愤怒的小鸟》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90后一代成长的数字化背景,即是由动画、漫画、游戏三者组成的“ACG文化”浸染下的青年亚文化———关于这些,我们主流社会、家长、学校都在一种陌生中抱着拒斥怀着隔膜,小说家顺着这样的思路去讲述现实———读者熟悉的现实社会,与读者陌生的虚拟社会因此相得益彰,焕发异彩。悲剧的结尾如一声警钟,留下一份别样纠结的复杂感受:是作家的放大强化,还是社会问题的覆水难收?答案留给了读者。 -
你们
《你们》为当代作家姚鄂梅所作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1年第4期,获2011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小说《你们》更深刻的地方, 就在于它不仅反映了一种无比真实且让人悲哀的都市社会现实,还窥探到都市人内心潜伏的丑陋之处。在姚鄂梅笔下,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猜忌,进而造成了人情与人性的缺失。
《你们》是一个机缘巧合又机关算尽的故事。姚鄂梅敏锐地捕捉到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以充满张力与悬念的叙述近乎残酷地呈现了群体之间的冲突与隔阂,依赖与共生。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他的卑微与强悍,他的积极进取与不择手段,让人五味杂陈。如此质量的文字,已然是对世道人心深刻而有力的叩问。
小说《你们》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将故事倒过来叙述,充满了悬念与张力。当小说进展到“我”和高锐在房间里一块吃花生闲聊的时候,一般读者还以为这是一个关于出轨问题的小说。因为高锐和“我”感情关系的一步步的深入交待得无微不至,花费了很大篇幅。然而,小说后半部突转直下,水波不兴的生活假象背后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计谋、陷阱,将读者的情感完全推向了另外的天地。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生活本身即是戏剧性,都市两个阶层间的生活和文化差异跃然纸上。 -
武昌城
《武昌城》为当代作家方方(本名汪芳)所作长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1年3期,获2011年人民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武昌城》叙述的是1927年前后武昌城的一段历史,以1926年北伐战争武昌战役为中心事件,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
小说《武昌城》以两个青年人陈明武和马维甫为主线,讲述战争对老百姓生活的摧毁,以及战争中人的成长、毁灭和重生,讲述一段城墙永久的消失和一段历史永久的定格。与书写乱世人生的其它小说不同,方方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在状态的世俗烟火,没有以回望的姿态对旧日的时光进行历史的喟叹,相反,小说的叙述平实而冷静,掩藏了历史的价值判断,而充分尊重其模糊性:所有的毁灭中都包含着重生,而所有的重生又都孕育着死亡的因素。因而,《武昌城》的故事反而成了一个浑然自在的天成状态,而所有人对于变故来临而产生的应激反映都只不过是寻常的逻辑,都包含了世代的永恒真理。或许,小说的故事发展和人物逻辑都略显老套,但其记录历史的方式、解读历史的态度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贯穿了历史与现实的潜在规则。
《武昌城》是一部大手笔之作,大开大合,阳刚之气。虽不是全景式的架构,字里行间仍透露出大时代波澜壮阔的气息,内涵相当丰厚。小说以白描为主要手法,语言简练,叙事精确。 -
伊琳娜的礼帽
《伊琳娜的礼帽》是铁凝发表于《人民文学》2009年第3期的新作,用一次“高空”旅行,让人物置身于狭窄封闭的空间,塑造了伊琳娜这个复杂的女性形象。铁凝《伊琳娜的礼帽》获2009年人民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2010年9月2日获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主办的首届郁达夫短篇小说奖。
小说《伊琳娜的礼帽》写了发生在飞机上的看与被看的“我”与伊琳娜的故事,“我”的俄罗斯十日游,因伊琳娜母子的故事而别开生面。在飞机上俄罗斯少妇伊琳娜母子因行李太多,得到前排一个瘦高的男乘客的帮助,把她的礼帽盒放在他头顶的行李仓中。坐在后排的“我”窥视到瘦高男乘客对伊琳娜的步步为营的调情和一系列暧昧行为,这是小说内聚焦的核心情节。到达目的地,伊琳娜匆忙下飞机,遗忘了礼帽盒,瘦高男人追去时,伊琳娜正和接她的丈夫拥抱。“我”急中生智夺过礼帽盒交给伊琳娜,伊琳娜在丈夫惊喜的注视下把礼帽扣在自己小巧的头上。丈夫因妻子幽默的举动而快乐地笑。小男孩萨沙用食指竖在双唇间托付“我”守住秘密。伊琳娜和家人远去的身影仍不失端庄。小说的结局无疑是作家碎不及防地呈现人生景象的高明之处。
小说中“我”的旅途偶遇,包括俄罗斯新贵与两个女郎的举动,两个男同性恋的诡异行为,都展示了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聚焦“偶然”事件成为铁凝对人生命运解读的最活跃的视点。“偶然”中展示了人性的种种必然,它构成了人生命运与生命轨迹。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偶然而组成的,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可能有不同的面孔。伊琳娜既是一个能够坚守内心的贤妻良母,也是一个会逢场作戏并驾驭暧昧的妩媚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铁凝更多笔触是对于人性复杂和包容的切实体悟和聚焦。于偶然之中聚焦人性常使铁凝小说产生奇特的叙事效果。铁凝对各种叙事情境的驾轻就熟,以及对“内聚焦”和“展示”叙事的成功探索,使我们看到其叙事艺术的越臻娴熟。巴尔扎克说过“: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伊琳娜的礼帽》能够获得2009年度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也许正是因为于描写高空偶然事件中聚焦人性而显深刻和丰满的原因。 -
温州小店生意经
《温州小店生意经》为作家王手著,获2012年《人民文学》非虚构获奖。《温州小店生意经》从“我”和妻子经营小店的历程入手,叙述简朴,剔除雕琢,娓娓道来,逐渐波澜骤起。此中有商场的刀光剑影,以及这个领域的一些小秘密小规则;还有人性的纷繁芜杂,各方力量以小店为半径展开或激烈或平和的角逐;更有时代的风云变幻,为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历史回眸提供了一个记录文本。
作为一个写作者,“写温州的东西”这个话题经常的会被人问起。领导问这样的问题,是说我为什么不写写温州的名气。朋友们问这样的问题,是他们想看到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路子,这也是写作的“规律”之一。有人政治情结浓厚,他就擅长宏大叙事,擅长波澜壮阔的东西。像我都是些小胸怀小情调的,也只能写一些家长里短和狗肚子鸡肠。说起来我还是写了一些温州的芸芸众生的,温州的社会形态,温州的生活特质,我还是熟悉和擅长的,早年林斤澜先生说我的小说有点像“浮世绘”,这让我思考和探索,也是我愿意为之的,我理解的浮世绘就是风尚和好看。但写作又不是简单地去拷贝生活,那样就狭隘了,就低估了写作这项劳动了。 -
蒙面之城
《蒙面之城》是散文作家宁肯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关于青春与西藏的文学经典,也是中国最早、最经典的网络文学,曾获全球中文原创最佳小说奖,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作者宁肯旅居西藏多年,用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当代人的精神追求,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蒙面之城》是一本奇特另类的小说,一个叫马格的少年,十八岁出门远行,从秦岭到西藏,从西藏到深圳。他像野狼一样生存,又像隐士一样与所有人江湖相忘。他想要爱情的时候去跟人决斗,了断情缘的时候誓不回头。热血沸腾的青春,肆无忌惮的旅程,胆战心惊的冒险,追寻着马格的青春坐标,我们都还在路上……
《蒙面之城》讲述了高中学生马格迷恋福尔摩斯、希区柯克,开始用一双侦探的眼光看待周围生活,秘密跟踪周围老师,同学,一无所获,最后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可疑的父亲,对父亲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调查。种种迹象表明身为大学副校长、历史学教授的父亲并非自己生身之父。母亲是幽闭症患者,马格的调查使母亲精神病复发,并与父亲发生激烈冲突,最终使他放弃高考,走出蒙面之城,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离家漂泊生活。
作品《蒙面之城》不仅深刻切入了迷雾般的现实生活,而且道出了鲜为人知的飘零故事,展现了北京、秦岭、西藏、深圳截然不同又寓意丰饶的地域生活画卷,涉及原始艺术、诗歌、地下音乐,塑造了马格、何萍、波罗、果丹、成岩、队长等一批鲜明人物形象。叙事清晰,语言生动、准确、富于色彩,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另类长篇小说。 -
猹
《猹》为旅居加拿大作家陈河著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3年第7期,获2013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猹》题材奇,内容新,寓意深远,令人沉思不已。
陈河神奇的经历成就了他神奇的小说,他那神奇的小说,又彰显出了他那写小说的才华。他实在就是块写小说的料,小说在他手里,拿捏得如此顺溜自如,出彩生花。人物写个什么,像个什么;故事编得精巧灵动,扣人心弦,而且,读完叫你留有韵味,促人思考。上世纪末,他从阿尔巴尼亚到加拿大多伦多后就回归了文学。新世纪初,他一股脑儿抛出了一批精彩纷呈的小说,有马来西亚丛林里殊死的抗战秘史奇闻,有勤劳的华人在欧洲经商拼搏的惊险经历和悲悯人生。那异国的风情、华人的命运,正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而作者却又来了个华丽转身,将笔触伸向了他生活了10多年的多伦多华人园地。他真是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别开生面地在多伦多田园牧歌似的美好家园里,写一场惊心动魄的人兽大战。 -
神木
《神木》为当代作家刘庆邦著中篇小说,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据其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木电影节银熊奖。刘庆邦的中篇小说《神木》,借叙述底层民众谋生与被谋财害命的冷酷事实,抒写了一个有关世道冷暖人性善恶的故事。本文旨在剖析出作家用冷峻平实的笔触为读者讲述故事之下隐藏的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解析出善与恶斗争过程中的人性挣扎的绝望与希冀,底层民众生活状态与良知的自我救赎,这是《神木》这部作品的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和存在的现实意义。
《神木》讲述了两个专门以谋财害命为生的入,唐朝阳和宋金明,在火车站诱骗老实巴交的打工者同行去煤矿打工,对矿长谎称和被骗者是亲戚,而后就会在黑暗的矿井下面把被骗者杀害,用人命来向矿长索赔金钱。在这样谋害了打工者元清平之后,他们又诱骗了寻找父亲的少年元凤鸣,而元凤鸣恰好就是元清平的儿子。结果打算杀害元凤鸣的两个人,却起了内讧,死在了矿井下面,元凤鸣得以逃脱……
小说《神木》的情节非常紧凑,一环扣一一环,悬念和伏笔打得很牢固,而且不动声色,对话和细节的处理都十分真实而精确,读来有一种画面感,好像真的看见两个谋财害命的恶魔一步步走向害人害己的深渊。小说着重表现在那个黑暗的矿井下面所进行的人性拷问,暗喻在一个传统伦理道德和惩戒力量双重缺席的黑洞里,底层社会的挣扎、欲望和罪恶。小说的结尾,其中一人瞬问的良心发现,让我们即将将窒息的心灵有了些许气息,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暗无天日的黑煤窑里唯一一丝光亮。
刘庆邦的中篇小说《神木》,以矿区生活为背景,以写实的手法,通过两个矿工和“点子”之间的纠葛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底层的无奈以及人性的善恶。小说整体色调灰暗沉闷,成功地烘托了悲剧的氛围,反面人物的悲剧结局更是让人们在悲痛之余,产生了激扬向上的崇高感。 -
蛊镇
《蛊镇》为作家肖江虹所作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3年第6期,获2013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肖江虹的《蛊镇》是一篇兼具现实感和象征性的作品。小说在题材选取、人物设置、物事安排和故事构造方面都颇有匠心,且细节鲜活,意象丛生,在平静的叙述中把一个早已进入公共经验的话题演绎得意味深长。
《蛊镇》让读者认识了蛊镇的一个个人物、一桩桩事情。其中,城市文明(城市之"蛊")、乡村文明(蛊镇之"蛊")与作者的精心构思(作者之"蛊"),三者重叠环绕,共同构筑了内蕴丰富、令人深思的《蛊镇》故事。本文试通过对这三重"蛊",探析《蛊镇》之"蛊"的丰富内涵,探求作者在作品中暗藏的文化内蕴与情感流脉,挖掘作者细密的悲悯情怀与文化忧思。
《蛊镇》里,肖江虹将“蛊”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放置在虚构的小说里,并将“蛊师”这一传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充分说明了原始的“蛊”其实正是一剂民间的药,维系着农村的人、情、事。身为贵州人的肖江虹对于家乡特质文化有着独到的体悟,对民间生存有着情有独钟的认知,对于笔下世界有着难得的悲悯情怀。 -
大雨如注
《大雨如注》为当代作家毕飞宇所作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3年第1期,获2013年人民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小说《大雨如注》讲述的是大学里的打工夫妻与他们多才多艺最后却“失语”的女儿的故事,延续了毕飞宇作品的一贯风格,以个体命运聚焦社会问题。
《大雨如注》虽然篇幅短小,同样呈现出了丰富的多主题的内涵,表达了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毕飞宇通过《大雨如注》,以小说之刀剖开教育“画皮”,其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的确引人深思。
在《大雨如注》里,大姚夫妻的功利教育观是造成女儿悲剧的根源。这类教育观在我们的社会中悄悄蔓延,像一种“脑炎”占据了我们的思维。为人父母,我们习惯于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不停地打磨自家的孩子,想要他快点熠熠闪亮。可是,我们看到的成功,也许只是修饰过的“画皮”,却无法体会到现实被尊重与自感无尊严的矛盾冲突和焦虑。社会大众眼里的成功,永远是属于少数人的,“不成功”的大多数人,该怎么办呢? -
初三初四看月亮
《初三初四看月亮》为著名军旅作家衣向东的中篇小说,,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初三初四看月亮》塑造了一个勤劳贤惠、执著坚韧的军嫂形象,这是衣向东思考和关注了许多年的一群人,在小说里,他倾诉了对她们全部的理解和尊敬。
《初三初四看月亮》描写了从农村随军进城的军嫂香梅,以其勤劳朴实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逐渐融入都市生活并不断改变自己从而适应新环境、创造新生活。
《初三初四看月亮》讲述了香梅随军从西北农村来到了北京。解放军小战士把香梅和儿子小武子领到部队家属院的时候,出现在她眼前的景象和她在农村老家时的想象完全不同,这里住的不是高楼大厦,属于自己一家三口能住的地方除了一间原先战士的宿舍外,院子里的自来水还是好几家合用。就为这个,隔壁给养股彭股长和他媳妇不仅打心眼里看不起香梅,而且还在办公室当着所有同事的面开他们两口子的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