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6期
路也:在现代与古典中发现并抵达语言的欢乐
作者:路 也
字体: 【大 中 小】
插上所有电源,给灯泡电脑洗衣机冰箱和空调
都输入进温暖的血液
多么好,我重新听到了这幢房屋的脉搏。
我回来了,挂历上的鸢尾还在开着
北墙上那簇上百年的荷兰向日葵
依然在等待收割
纯棉床单上不多不少,还是印着122个方格。
一只蜘蛛在门后的墙角安了家
两只年轻的蛾子从大米袋子里飞出
结伴而行,从厨房飞到后凉台去郊游
三只棕色小蟑螂亮亮的,趴在灰色地板上佯装缄默。
是的,我和我的偏头疼一起回来了
我和我那一肚子发霉的汉字,一起回来了
我和一个国家被雨淋湿的千里暮色一起回来了
没有胖也没有瘦,心里还是流淌着一条大河
头上的发卡还是那一个,项链上的小石头还是那一颗
啊真的,真的没有改变什么
只是比从前多带回了
一本世界地图册
诗六首 路 也
山 坳
秋天正在破产,颜色更加鲜艳
大地的身体里打捞出了一座宫廷
这个在地图上尚未标出的地点,我喜欢。
周围山冈耸立,现在已走到了最凹陷的位置
天是静止的,云是清虚的
溪头那座破旧的亭子应当写进县志
身边的大青石可用来醉眠,这些我都喜欢。
那阳光的恍惚,南飞的绿头鸭的哀愁,石
板路的蹉跎和蜿蜒
山那边传来一辆拖拉机突突突突的埋怨我也喜欢。
如果你唱段京戏,用长腔把我绕进去,让
我回到出生以前
让我的身体一咏三叹
我会更加地喜欢。
玉米面粥
按照你和我的心情之比
按你我的肤色之比,甚至按人民币和美元之比
来调配水和玉米面
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搅拌
砂锅是个胸襟开阔的矮胖子
它以来自泥土的憨厚,捍卫玉米的本分
炉膛有着光芒万丈的青春
先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慢慢地煮
如果太黏稠了,就添水,太稀了,就加面粉
把榨菜切成细丝,滴上芝麻油
盛它的印花小碟子面容清秀
我端着碗勺筷子来回走动
纯棉布衣上的方格子里有我的国籍
最后,请坐下来喝粥吧
对于高贵的穷人,喝粥并不亚于吟风弄月
日子就这样被过成了十四行或者《诗经》
大 雪
睡眠昏沉:从凌晨到晌午,直至黄昏
把星期四睡成了礼拜天
当醒来,看到窗外白雪皑皑
我想。一定是我的昏睡招致了这场茫茫大雪
我还想,如果我睡的时间短些,引起的会是小雪或雨加雪
如果浅睡,招致的将是一场绵绵细雨
如果我只是小睡或打个盹呢,天就只是阴下来
要是我压根没睡,当然了,天还会是晴的
这场大雪一定与我长时间的昏睡有关
安眠使得所有郁闷都化为水汽又结成了冰晶
我身体里的冬天履带辚辚,辗过西伯利亚。翻越珠穆朗玛
在一个梦的边境停下
旋转餐厅
这是47层楼顶的旋转餐厅
我看见了南面的山,北面的湖,更北面的大河
东北角的飞机场志在四方
而护城河基因久远。属最里面那一圈
在东南方,郊外的野地有一座小坟
里面埋着我的外祖父
隔着泥土他还是对我放心不下
他的孙女在人世间想他,如今他住在人生的后院
我有用电梯运载的理想,有高达47层楼的远见
桌上杯盘散乱,自有它们的春秋战国
餐后捧杯咖啡在此久坐,直到西斜的太阳
把城市的鬓角染得灿烂
不是餐厅在转,而是我的心在转
当我把脖颈转向西南
忽然瞥见,城边山下一幢旧公寓
在朝北的窗子里,有一张深居简出的脸
风雪夜归人
楼群在雪的安慰下已熟睡
一辆出租车沿城市腰部行驶
它有一颗轻快到失忆的心,它有汽油味的台词
我是风雪夜归人
车轮轧在雪上的轻叹,车窗外掠过的惺忪灯盏
让我感到活着的每分每秒消失得太快
车子开过山间公路
山上尚未砍伐的柏树和黄栌,是大自然的
未亡人
它们把白雪当作新年祝福,挂在眉梢
欢乐总能消化伤悲,掩盖旧痕
把出租车当成雪橇,把冰雪的光滑当作速度
在这茫茫雪夜,上帝一定醒着,在我的头顶上
我是风雪夜归人
等我回家并打开门扉的,只能是另一个我
她把灯掌上,把茶沏上,把窗帘拉上,把
枕边书打开来
小病
如今,一阵阵咳嗽,韵脚齐整
头晕恰到好处,刚好可以产生幻觉
脖颈后面扩散开来的微疼提醒:青春将尽,人生苦短
在胸口正中央,两排肋骨之间
有一抹淡淡轻烟弥漫
壮志偃旗息鼓,呼吸与窗外盛开的蜡梅同步
这些啊缠缠绵绵,正好——都适合作诗
如今,手里的英语教材改换成了线装书
忙乱的期末不得不把我的卧床原谅
允许我在丝绸被面上的紫云英里查找前生今世
闺密小聂就当是紫鹃,端来米粥
宝玉远在异国,打电话来,问吃什么药
我说:双黄连口服液
路也创作年表
1969年,12月4日中午1点半,生于济南历城医院,体重4斤半。父亲路若华为高中数学教师,母亲张士贞为酿酒厂化验员。
1970年,中秋节,九个半月大时,被送北北井村。三岁时,姥姥去世。跟着姥爷生活,常上山放牛。到六岁。
1976年,回到父母身边,在家种花植草,屡遭反对,出门拾荒,颇有收获。7月底,人小学,在那里当过学生时代唯一一次三好生,先后有过三个理想:开拖拉机、当公交车售票员、成为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到最后一步,、
1984年,考入重点高中。高中三年,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常常不小心把记叙文写成小说,导致作文低分,写议论文爱跑题,致使高考预选作文得了零分。期间在市级小报发诗一首,得稿费5元,连吃冰棍一月有余。立志学文科报考文学专业,与父母期望相反,故时常发生冲突。
1987年。秋天,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录取,回到济南。
1989年。10月,在安徽《希望》文学月刊发表小说,稿费花了半学期。秋天,去曲阜实习,为完成“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选修课作业,写出《曲阜印象》组诗,自此忽然明了诗应该怎样写。
1990年。1月,正式以“路也”为笔名在《飞天》《青年作家》《山东文学》等刊同时发表诗歌。春节期间,身上带60元钱,与一女同学结伴出走,南下杭州绍兴,几乎风餐露宿,写了些与江南有关的诗。
1991年,上半年,在《诗神》《绿风》《山东文学》《中国旅游报》《书讯报》《时代文学》等报刊发诗和小说。7月,大学毕业,分配至济南大学中文系任教。
1992年。在《天津文学》和《天涯》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