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24期

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激情荡漾的诗歌岁月

作者:唐 力

字体: 【


  低下头来布谷插禾精心耕种
  且看城头不断变换的旗帜
  当一场场历史书上的热闹过后
  满山开遍的山花依旧
  只是更加灿烂
  故人和旧事都不在了
  吴头也好
  楚尾也好
  大别山还是大别山
  
  静静的巴河
  这是深夜的巴河
  静谧的河水
  黛墨的山林
  许多农人沉醉的梦
  在绿色的彩色的
  大别山
  有一条河贯穿始终
  那就是巴河
  许多魂牵梦绕
  许多折折叠叠
  都在巴河深处
  静静绽放
  有一天粗鲁的机器
  惊醒了这一切
  巴河这洁白的河
  成了淘金人的梦
  从此我的故乡
  满目疮痍
  从此我的故乡
  满目疮痍
  巴河无语
  河无语水无语
  天无语地无语
  这无语的巴河
  有一种声音在告诉我
  一切都是要偿还的
  可是淘金那帮家伙
  出售巴河的那帮家伙一无所知
  这是深夜的巴河
  再也无法让我们平静
  在深夜里用什么抚平
  巴河的哭泣
  
  有个地方叫但店
  少年时总听到父亲说到但店
  但店但店
  我一直以为是个遥远的地方
  但又如此亲切
  父亲要买点三里畈没有的东西
  就说要去但店
  但店好像什么都有
  但店但店
  后来我到了外地上班
  总是经过但店
  好亲切的但店
  怎么离我的家乡三里畈这么的近
  十里路坐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但店但店
  其实并不大
  甚至没有三里畈大
  但店但店
  经过但店还是很亲切
  离开三里畈走到但店时
  就想着真的离开了家
  回三里畈经过但店时
  就想着终于快回家了
  但店但店
  如同心中最近的那块路标
  告诉我再接近
  就是少年
  就是故乡
  
  平湖
  平湖其实是平胡
  是岳飞父子抗击金兵的战场
  而今一片翠绿
  板栗树遍布在山冈上
  一条清澈的河流经过
  当听到平湖
  我故乡旁边的一个小集镇
  是岳飞父子抗击金兵的战场
  那一刻我知道了大别山的另一面
  不是优美风景的一面
  是一座山不屈的一面
  大别山在中原拔地而起
  那份骨气中有多少岳飞的血液啊
  平湖
  再经过你时我总是减缓车速
  鸣一声汽笛
  向埋葬在这块土地上的所有
  伟大的灵魂
  致敬
  
  九资河
  当年自己怀着怎样的一种想念
  来到九资河
  一个以茯苓名世的地方
  一个以风景闻名的地方
  我来到这里既不收购茯苓
  也不是为了看看风景
  十九岁的我为何而来
  我记得当时在九资河一个门口徘徊
  期盼一个身影出现
  没有出现
  我没有走进去错过的情感
  在那一刻就注定了
  勇气在生命中原来如此重要
  十九岁的我为何而去
  后来很多次去九资河
  再到那个门口
  知道人已不在
  但还是没有进去
  既然错过就何必再探望
  九资河原来是一条忧郁的河流
  因为一个少年十九岁的过往
  大别山以南
  大别山以南是我们生存的
  广阔的空间
  修远的道路连接着
  我们的家园
  大别山以南盛长美丽的青草
  我们在青草的气息中茁壮成长
  若干年后
  我们又通过这种气
  感受母亲的苍白
  大别山以南
  永远着一种花朵
  映红了全部山区
  全部的山区包括它的历史
  和将来包括现实
  大别山以南的语言
  来自这里修远的道路
  母亲的苍白
  永远如花朵
  我们正是用这种语言来接近世界
  并与世界自豪地交谈
  
  走近
  我不敢说自己走近了你
  大别山
  我知道我的祖辈一直都在
  你清澈的河流中你翠绿的山林中
  这一次我不为谁而来
  大别山
  我只想停靠在某个村落
  过上平静的生活
  我知道树木因为夏天而绿
  乡亲们因为来年而忙碌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但作为你的孩子大别山
  你一定要收留
  我日益走近的灵魂
  
  推荐理由:
  阎志的组诗《大别山以南》是一组回顾家乡生活体验的作品。他的视野是开阔的,他的诗中不仅仅有故乡的风情,他还看到了山脉的雄浑,河流的澎湃,生命的历程和历史的变迁。他的诗小中见大,细节中见真情。我们从他熟知的村落、河流、小镇以及少年时代的朋友。看到了阎志对故乡大别山的一往深情。
  阎志的诗语言清新,简洁,明晰。在平实的语言之下有着许许多多生活的体验和真情。
  (林莽)
  
  诗人简介:
  张作梗,本名张海清,湖北京山人。现居扬州。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歌报》《扬子江诗刊》《诗潮》《飞天》等报刊。部分诗作被《青年文摘》《中华文学选刊》《诗选刊》等杂志转载。有诗入选国内多种选本。
  出版诗集两部。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观点:
  一个受孕的词,将生下比它更小的词语。
  词是黎明熹微的萌芽;它勾画出大地的坚实轮廓,让天空回到它圆润的弧形深处。
  词语不过是一件外套,意义才是一首诗的身体。有时,无意义正好说明“意义”之必须。那种被无限夸大的无意义不过是对意义的隐性阉割。意义凸显,世界才变得更加坚定和强大。
  当一个诗人写作的时候,是诗句裹胁着他,带着他在纸上行走,而不仅仅是他——那个所谓的“创作主体”,控制着诗句的节奏、长短和走向。
  当他写出了第一行诗后,谁知道这行诗在下一刻会把他带到哪一个下一行呢?
  写作首先要保持心灵的和谐。千万别让外界的纷争来打破它内在的平静。对于写作者来说,唯有宁静能穿透肉体的屏障,看到人生的真实之境。
  把诗歌导向简单,以致鼓励、怂恿诗人和受众降低甚或取消写作、阅读难度,我以为是违背艺术发展规律的行为。艺术总要在不断发现的惊喜中才能得到审美的愉悦。如果一个诗人在诗写中刻意寻求反讽、消解等等所谓后现代艺术效果,并藉此为借口,将“口水”奉为圭臬,我敢说,他(她)不是故意在糊弄受众,至少也是低估了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个写作者一生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自己从众多的书写者中离析出来,
  
  乡村物语(组诗)
  张作梗
  
  青春夜校
  驱赶走石头、遗骨和像麻秆一样的风,
  鸟鸣的脚手架搭起来了,
  在一滴雨中建一所学校,
  建一个练习坠落和防潮的速成班。
  古老的春天,又一次被花朵更换血液;
  取下枝丫上倒挂着的稻草人,
  我们秘密地诵读,
  押上远自南来的雨燕之韵。
  然而这不是希望小学。这是抵抗破碎的青
  春夜校,
  青春有多短暂,抵抗就有多漫长,
  破碎有多伤心。夜校就有多快乐。
  月亮挤在闹哄哄的云朵中。
  木瓜静卧在坎下,
  一次性的操场,种上了我们的变声期,
  种上了我们初恋的吊脚楼;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