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
作者:闾丘露薇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4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前些日子在台湾的时候,看到街头公车上的广告:周润发,还有最近很红的爱尔兰男演员乔纳森·迈尔斯,于是决定要去看电影The Children of HuangShi,台湾翻译成“黄石任务”,香港翻译成“战火逃城”,大陆翻译成“黄石的孩子”。
两个小时不到的电影,南京大屠杀的场面只在开头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已经足够了,乔纳森扮演的记者拍摄下日军屠杀无辜的场面和那60个孤儿的梦魇、恐惧和扭曲性格,这些都让人体验到战争的残暴。而当电影从战争转到人的身上的时候,又在展现即使是杀人不眨眼的日军,他们也是儿子,也是丈夫,他们的家人,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被杀死的日军的手里,拿着的是家人的合照。
孩子们的小长征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带着他们走这段路的乔治·霍格,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家庭,10岁就读于瑞士一家学校,而这家学校的宗旨,就是宣扬世界和平。霍格19岁进入牛津大学,后旅行美国和日本,再后来他到了上海,之后几年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一边打工,一边为英国媒体写抗战报道。
1942年,他接到由斯诺和埃德加组成的中国工业合作社指派的任务,成了培黎学校的校长,照顾一批孤儿,真实生活中的霍格确实带着孩子走了一段小长征,从西安到了西北小镇山丹,为的是让这些孩子能够逃避战火,而他也在之后因为破伤风而病逝。那一年,他30岁。1984年,在邓小平的指示下,在山丹,为他建了一座塑像。
电影的灵感就是来自他的这段经历,当然,加插了很多故事、人物、爱情、友情、亲情、战争暴力,还有鸦片毒品,所有这些在西方文学作品里面所“必需具有”的流行因素,全部放了进去,为的是体现影片的商业性。
不管是怎样的因素,这部电影,始终是在描述人的故事,这也是给西方人讲故事的最有效的方法。不单单有霍格,还有周润发扮演的新四军、澳洲女护士以及杨紫琼扮演的女商人,他们的命运,因为战争而身不由己,他们的人生,却也因为战争,变得不再平凡。
影片的最后,是当年孤儿院里长大的那几个孩子,如今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回忆自己的这位年轻的外国校长说,在他们的眼中,他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一个没有做过父亲却像父亲一样爱着他们的人。而这种爱和关怀,让这些孩子铭记一生,也影响了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
这些孩子是悲惨的,因为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但是他们又是如此幸运,因为他们在如此纷乱的时代,遇到了一个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而因为这份陪伴他们成长的爱,让他们对未来不是恐惧,而是期待。
然而,不是每一个人在遭遇人生变故之后,都可以不在怨恨中生活的。电影里面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出身富贵人家,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所有的亲人,他选择用怨恨来对待这个世界。世界是亏欠了他,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孩子,也是和他一样,被世界亏欠的人。因为仇恨,让他做事缺乏理性,不计后果,他是一个打日本侵略者相当英勇的战士,却又是一个对生命缺乏同情心的人。最后,他因为自己的鲁莽而离开了人世。也许影片尝试让大家看到,以暴易暴,相互怨恨,没有宽恕,人就没有未来。
镜头下的中国是如此的美丽,不管是田园风光,还是大漠戈壁,但是这部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票房在中国是否理想,却有点儿让人担心。因为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会挑出很多的不真实不合逻辑,会觉得细节太多显得累赘,会抱怨周润发出镜太少,发现原来他只不过是男二号,原来这还是一个关于外国人的电影。但是不管怎样,如果大家能够花点儿时间,透过这样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去把那段黑白的历史重温一下,哪怕只是一下,应该不算太过分的要求吧。
(胡念念摘自《环球》2008年第9期)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