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书步骤
①大致浏览。主要让自己对某一部分的内容有整体上的了解,重点是看看书的大标题、小标题,还有就是每一句话的句首、句尾的内容,因为这些一般都是总结性的内容,或者是对一段论据提出重要的结论,总之是很重要的部分,是书的精华所在。所谓内容上的重点,往往也在这里得到体现。
②细致地看一边书。根据上一步浏览大致得出的重点,如果自己对哪一部分或哪一点感到比较陌生,或是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就会认真看与此相对应的解释或者是对其附上的例题应用;而自己觉得很简单,或是已经掌握的部分,都可以忽略不看了。
③纵览全局。细看一遍之后,头脑中虽然对每部分都理解了,但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偏理的科目。这时,就对照着书再理出一个类似提纲的东西,把每部分联系起来,找出每一部分的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2、读书的重点放在课本上。初读课本的时候,要努力钻研、认真思考、力求能从课本上简简单单的公式、定理、例句里面看出门道,找出问题,让简简单单的内容丰富起来。把那些为数很少的例题举一反三地改改条件、换换思路,然后把几个题目结合起来,几个定理综合一下、对比一下,把问题逐个解决、消化,把本来是书本上的不懂的东西变成了自己能够掌握和运用的东西,做到融会贯通。许多同学只知道做题、再做题,可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做题专捡自己懂的、掌握的做,遇到不懂的就是翻翻答案,很少能自己仔细去想想。结果,不懂的还是不懂。所以重点应放在课本上。因为考试不会出太难的题,基础知识大致能占到80%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基础知识能够全部掌握并灵活应用,应该拿到80分左右。其它的20分,就是考能力的了。
(八)记忆
记忆是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知识理解了绝不等于掌握了,没有记住知识是根本谈不上运用知识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才能在需要用到所学知识时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地办法。所以就学习而言,理解是必经的过程,但记忆才是最终的目的。对于理科知识来说,先理解会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对于文科知识而言,先记忆可能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1、记忆规则
一般要规定记忆时间,并且一个人独自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记忆。记东西的时候,不要仅仅默读默记,而是动用尽可能多的感官,比如一边看一边念一边写。要注意的是不能老是打开书本,在记忆了一段东西之后,一定要把书合起来,在脑海里过一遍,有时想不起来时不要马上翻书,而是努力回想,实在想不起来再看书。
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
如果书上的内容太散太杂,就要先在一张大的纸上画关系图,自己归纳组织后再记忆,这样就相当于把零散的个体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再记忆时就容易得多了。每次记忆的量也有讲究,要定量记忆,日积月累,效果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用交叉变换科目来记忆,背2个小时历史的效果肯定没有背1个小时历史加1个小时英语单词的效果好。
2、文理科记忆法
①理科:对于理科课程应该是先理解再运用然后才记忆,若不理解不运用短暂的记住很容易,遗忘也更容易,所以只有理解后才记得牢。
②文科:认真理解,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对要背诵的文章,力图比较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义。然后再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这样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全神贯注“一心不能二用”,做到全身心投入,心到、眼到、口到;熟读精思,反复朗读,慢慢咀嚼,细细品位。特别是对于古文学作品,用笔或口将文章准确地翻译一遍,反复消化,边熟读、背诵,边理解、记忆;分背、合背结合,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连环背诵法”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又把第二、三、四段连起来背一次,依次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
最后强调一点是:光有好的记忆方法还不行,有的知识还需要扎扎实实地坚持硬背下来,半点巧也没法取。
(九)应试
①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一般来说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每天必须睡足八小时,每天必须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人的生理活动规律是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的,为学习的需要总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是不可能的。当人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时,心情容易烦躁,精力不易集中,脑子"转速"减慢,时间长了甚至会记忆力减退。
经验证明,越到考试临近越需注意休息。临近考试的几天,要尽力放松,可以有计划地翻阅所学的知识,使其在记忆中更加系统更加巩固,不宜再大量做题,更不宜过多地抠难题给自己制造精神压力。
②对考试的期望值适当,既尽力又量力。考试成绩高低主要决定于平日的基础,对自己各科学习情况,知识能力掌握得如何,要有个正确估价。如果在考前给自己定个考试成绩争取的目标,定的比自己实际水平略低一些会有利于减轻考试压力。常常有人考完试了,觉得考的好的学科,可成绩一公布却不怎么好,而觉得没考好的,成绩却不那么糟。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要量力而定。定高了会变成负担,变成压力。实事求是地看待考试,正视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到尽力也就安心了。这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考试时心态平和,临场正常发挥。
③掌握正确的答卷方法,即细心又自信。一份试卷一般容易题和中档题约占85%,而难题不会超过20%,正确的答卷方法可做到该得的分(容易题和中档题)一分不丢,难题也能最大限度予取得分,这样算来,就该在80分以上了。正确的答卷方法要求考生面对试卷要处于一种状态,就是精力高度集中、临场不慌的兴奋状态。
首先,要审好题。在审题时如果看三遍还没看明白题意,那就看第四遍,别急,直到真正看明白再开始动笔答。这样就保证不看错题,不丢题,不跑题。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每解一步都必须"保证"不错。如果下意识里觉得某一步可能有问题,那就必须马上检查眼前这一步,不要指望到最后再检查、再发现错误。答题中发现有不会的题,不要慌,应这样想:"我不会,别人也不见得会"。增加自己的自信。
再有,答卷的速度要适中。太慢,时间到答不完;太快了,难免出错。这样,既细心又自信,考试答卷子就像平日做作业一样,心理压力就一定会减轻了。
(十)时间管理
时间,是涉及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学会管理时间的方法,让学习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要让时间发挥最大效益,首先就是要寻找出自己的最佳时间段。最佳时间段是指可以自由支配的整块时间。作为在校学生,显然只有早上、中午和晚上三块时间符合这一条件。因此,你应该首先弄清自己是“猫头鹰”型还是“百灵鸟”型学习者。所谓“猫头鹰”型,是指在晚上学习效率高的人;所谓“百灵鸟”型,是指在早上学习效率好的人。找准了最佳学习时间后,就要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你可以把最“头疼”的一科或几科安排在这一时间段学习,也可以把最薄弱的题目类型、知识类型放在这一时间段解决。这种最佳时间、最佳利用的做法应固定下来,这样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固定时间学习固定科目,每当打开书本,大脑的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就好比每到吃饭时,人就会感到饿一样。
要管理好时间,就要有合理的计划。制定计划的一般要求是把需要背诵的东西放在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的时间进行;把做作业、整理或补充听课笔记等工作安排在精力不太充沛的时间进行;把学习难度比较大或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课程,放在情绪饱满、精力旺盛的时候。同时,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该完成作业的时候就完成作业,该玩的时候就玩。在自己没有控制能力的时候,可以请父母或私人教师帮忙,如果自己能够顺利完成,不妨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
计划要合理、详实、灵活,且要确保得以实现。制定学习计划必须结合实际,权衡自己的基础,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老师讲的新知识接受不了,就应该重点补习基础,提高接受能力,一定要努力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如果基础知识好,学习没有困难,就应该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扩大知识面。学习计划应该制定在经过努力确实可以实现的水平上。同时,要努力使自己遵守制定的计划。完成一项可以在后面划勾,然后小小休息一下。在引发成就感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计划性。
计划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建议在开始阶段,主要制定一些短期的计划。推荐采用以周为单元的计划安排法。计划的安排不宜过紧,也绝不能过宽。
另外,要用好每一块“边角余料”。时间与其它事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一维性、流动性,这一秒过去,永世不再回头。有的同学觉得时间不够用。果真没有时间吗?看看我们自己吧,许多时间——
锁定在食堂播放的电视剧中;
流逝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
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放飞在周末闲逛的潇洒中;
消逝在课间无聊的打闹中;
徜徉在网络空间的游戏中;
丢弃在穿戴涂抹的打扮中。
这些时间的“边角余料”,被大家当作废物顺手抛弃了,对照一下,你扔了几块?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的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要知道,业余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话说简单,坚持却难,但长期坚持就受益匪浅。例如,每天多用一分钟,你便可多背一个英语单词,三年多学一千多个!每天多用五分钟,你便可多读一首绝句或律诗,三年又是一千多首;每天多用十分钟,认真写好十个字,三年后至少为你的高考成绩增加十分;每天多用二十分钟,坚持读一篇好文章,一天可读六千字,三年多读六百五十七万字,那时何愁没有满腹经纶?说到底,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成绩,时间就是才识!
附:中青年学习时间管理方案
不管学什么,不管谁学习,都必然要花一定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时间是涉及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值得指出的是学习效率与学习时间之间,并不一定成正比的关系。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时间却不一定越长;学习效率越低,学习时间却不一定越短。但是,学习效率与学习时间的的管理之间,却肯定是成正比例关系:学习效率越高,对学习时间的管理也一定越好;学习效率越低,对学习时间的管理也一定越差。由此,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一定要学会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杜绝浪费,就因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无法再生的资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上浪费是十分严重的。研究学习方法的学者记录下学生浪费时间的种种表现:
表一:在校学习时间浪费现象一览表
现象 |
男生% |
女生% |
平均% |
聊闲天 |
32 |
26 |
29 |
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
15 |
15 |
15 |
无目的地瞎看书 |
14 |
10 |
12 |
被路过的同学分散了精力 |
12 |
7 |
10 |
梳妆打扮 |
0 |
16 |
8 |
为崇拜的人分心 |
9 |
5 |
7 |
白日做梦(耽于空想之中) |
7 |
5 |
6 |
写或看不必要的东西 |
4 |
7 |
5 |
整理头发或服装 |
2 |
7 |
4 |
其他 |
5 |
2 |
4 |
表二:在家学习时间浪费现象一览表
现象 |
比例% |
学习的时候脑子里想别的事,做“白日梦” |
23 |
坐一会、站一会,心神不定 |
32 |
找东西 |
46 |
不时喝茶和上厕所 |
33 |
写日记、写信和看信 |
10 |
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 |
12 |
被电视、收音机的节目分心 |
26 |
被别人的活动和欢声笑语分心 |
15 |
看报刊、小说 |
20 |
打盹、睡觉 |
21 |
发短信、上网 |
34 |
其他 |
6 |
请看看,时间和经历就这样完全浪费了。而且,时间的浪费往往是不起眼的,这2分钟,那3分钟,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们强烈呼吁同学们试填下列表格,看看能“抢救”出多少时间:
活动 |
每天花在该活动的时间(A) |
每周花在该活动的时间(B) |
可节省的时间(C) |
睡觉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洗漱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吃饭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上学、放学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看电视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上网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家务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运动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其他 |
A= (小时 ) |
B= 7A |
C= (小时) |
填好此表后,将各项C相加,然后除以7,即为每天可“抢救”出的时间。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