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天行者
《天行者》是刘醒龙以民办教师为题材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09年,小说出版后引起极大反响并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天行者》 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们遗忘已久的乡村民办教师曾有过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现实主义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小说《天行者》采用了刘醒龙惯用的叙事模式,即以一个乡镇或某一个单位作为相对完整的叙事空间,在一部作品中非常集中地书写其中的种种情事。《天行者》的叙事结构包括一主一辅两条线索,其主线主要讲述了西河乡界岭小学三代民办教师转正的故事,而辅线则是张英才、余校长、孙四海、万站长、蓝飞和夏雪等人的爱情故事。然而在这些大故事中又穿插小故事,每个小故事又可以作为下个故事开展的源头,相互交叉汇合,使小说的叙述不再仅仅拘泥于双线结构而构成一个纷杂的面,使得小说的叙事精彩纷呈,紧缩而富有张力。与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隐藏作家情感的叙事态度不同,刘醒龙在小说中显现出了鲜明的爱憎。如小说中余校长等民办教师转正要交根本难以负担的巨额工龄费时!作者先描述了去省城上访的邓有米妻子成菊的所见所闻,她去教育厅时,那里正在盖一栋仰头看不到顶的高楼。 成菊说,夏雪父母捐的那么一点小的楼都要花十万!教育厅的楼盖得像界岭小学后山那样大!要花多少钱?只要节省一只墙角!全省的民办教师就不用交钱买自己的工龄了,作者在此通过成菊之口就表达了自己的不平和愤慨之情。在叙事策略上,作者则采用了全知叙事的第三人称,但同时又使用了一个外部叙事人叙述张英才来叙述,通过张英才的视角在另一个层面来讲述界岭的破败和落后。同时大量的内聚焦使小说的空间营造丰满起来,而张英才对界岭的看法也在另一层面写出了张英才的内心成长,可谓一举两得。
《天行者》是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 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所献上的一曲悲壮之歌。书写了一群民办教师在农村中的坚守与盼望,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四百多万民办教师的近乎临摹式的描写。长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民办教师的形象一直被限定于低下的文化、社会地位之中,政治形象以及教育贡献往往被简单的勾勒或直接忽略,而刘醒龙 -
天缺一角
《天缺一角》为当代作家李贯通所作中篇小说,1998年4月,小说《天缺一角》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奖,后被改编为电视剧。
李贯通,山东鱼台人,现为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创作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文联全委委员,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文学创作一级职称。在内陆及台湾出版《洞天》、《天下文章》、《天缺一角》、《鱼渡》、《李贯通小说精选》、《无边波澜》、《水性》、《迷蒙之季》等14部著作。部分作品译成英、法、意、阿拉伯文字,在国外刊发,三部小说搬上荧屏。 -
双鱼星座
《双鱼星座》为当代作家徐小斌所作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5-1996)。徐小斌在当代文坛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局外人”姿态。她以诡谲的想象力、超拔的智性与敏锐的感受力长久地构造着一个个由神秘的文化符码筑成的“别处”。
徐小斌的小说创作“风头正健”,以《双鱼星座》、《迷幻花园》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为代表,她的小说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独特景观。本书精选了作者这一时期的中短篇佳作共上2篇,始终把叙述的焦点集中在对现代人或者说是现代女性精神焦虑和情感挫折的细致描述上,真诚地传达出作家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深切情感体验。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人性之恶的深刻失望,对女性意识的格外自觉,对神秘与未来的情有独钟,显示了作家对现代人生存价值的深层思索与关怀。高度先锋化的艺术探索,浓郁的女性写作色彩,自然高雅的审美格调,更使她的作品独立于一切文学潮流之外,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徐小斌的小说由此成为智性与诗情、科学与神秘、象征与隐喻、回旋与变异、玄奥的形而上空间与深刻的女性经验等交织在一起的叙述怪圈和迷宫;犹太如埃舍尔的绘画与巴赫的音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由异域回到当下,由神秘转入现实,又从现实过渡到更高层次的未知。
徐小斌, 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为止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出书四十余部。(全部图书可在国家图书馆查阅)主要作品有《羽蛇》、《敦煌遗梦》、《德龄公主》、《双鱼星座》等。《徐小斌文集》(五卷本)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国家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等均有藏书。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奖、第十六届莫斯科电影节奖等奖项;《羽蛇》成为首次列入西方主流出版社国际计划的中国作品。有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意、日、西班牙、葡萄牙、韩国、挪威、巴西、希腊等十一国文字,在海外发行。新作《炼狱之花》获第三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是当代文坛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 -
镇长之死
《镇长之死》为陈世旭所作短篇文学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陈世旭的《镇长之死》以它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小镇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风貌,揭示出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并用它独树一帜的荒诞幽默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悲哀。镇长这个主人公的善良品质,终究被淹没在历史的无情里,这不得不让人们去思考政治与人性之间的残酷联系,从更深的层次去剖析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在短篇小说《镇长之死》中,陈世旭无疑把一个镇长、一个小镇写出了饱满的厚度。镇长的命运虽然是个悲剧,是历史不经意的玩笑,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对人性美的追思。不断解开困惑的同时,我们能够读出作者心里对善良人性的渴望,对底层劳动者深深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深刻责任感。 -
哺乳期的女人
《哺乳期的女人》为毕飞宇著短篇小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奖、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奖。本书叙述了一个男孩与一个少妇之间的性意识,它是一种潜在的原生状态,说不清道不明,所以作家自始至终都不点破这种朦胧境界。他以一种心灵叙事的方式,缓缓地打开男孩的内心,又以少妇特有的温情,缓缓地收拢一切。
《哺乳期的女人》叙述了一个男孩与一个少妇之间的性意识,它是一种潜在的原生状态,说不清道不明,所以作家自始至终都不点破这种朦胧境界。他以一种心灵叙事的方式,缓缓地打开男孩的内心,又以少妇特有的温情,缓缓地收拢一切。
毕飞宇,男,1964年1月生,江苏兴化人。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毕飞宇著有长中短篇小说近百篇。 代表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说: 《那个男孩是我》(1993年《作家》杂志) 《是谁在深夜说话》(1995年《人民文学》杂志) 《哺乳期的女人》(1996年《作家》杂志) 《白夜》(1998年) 《男人还剩下什么》(1998年) 《蛐蛐 蛐蛐》 《怀念妹妹小青》 《地球上的王家庄》 《彩虹》 《家事》 《相爱的日子》等
中篇小说: 《雨天的棉花糖》(1994年《青年文学》杂志) 《青衣》(2000年) 《上海往事》 《玉米》 《玉秀》 《玉秧》
长篇小说: 《平原》 《推拿》 《玉米》(长篇)
短篇小说集: 《慌乱的指头》 《祖宗》 《操场》等。 《毕飞宇文集》(四卷本,按照时间 -
推拿
《推拿》为作家毕飞宇所作长篇小说,全书近八十万字,获得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推拿》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这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是被誉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的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的出版为全社会更好地了解盲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一个范本。毕飞宇在《推拿》中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
《推拿》是一部特殊的小说,它拥有超乎一般的细致绵密的语言,令人惊讶的敏感纠结的情感,小说外表沉默、内心绚烂;它平缓多过激烈,温情多过残酷,却又让无奈与悲凉相伴相生。就像一条静默的河流缓缓流过,有漩涡,也有温度,夹杂着无奈也携带着沧桑。
被誉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的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写作,摒弃了同情与关爱,本着对盲人群体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彻底,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书中强调,和正常人一样,残疾人、盲人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爱恨情仇和酸甜苦辣,有着同样需要尊重和关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推拿》最大的意义在于,写出了残疾人的快乐、忧伤、爱情、欲望、性、野心、狂想、颓唐,打破了我们对残疾人认知的情感牢笼。 由此引发读者对于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对于我们正常人人生的深刻反思。
在《推拿》写作中,毕飞宇摒弃了传统习惯中对特殊群体“自上而下的悲悯与同情”,本着对盲人极大的尊重与理解,站在盲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世界,进而细微彻底地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而真实的生活,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出版后连获《小说选刊》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人民文学》奖、新浪“年度作家”、《当代》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台湾省《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推拿》获得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推拿》对盲人世界的描摹彻底而又生动,有效地发掘并呈现了新的人际。作品彰显了毕飞字的小说功力,开阔,深邃,从头至尾洋溢着令人沉醉的“体温”。 -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于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刘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气之作。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酝酿创作了三年的小说。它的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刘震云的书有一半是以河南、延津为背景的。《一句顶一万句》是提到故乡最多的一本,不仅有故乡的方法论还有大量的河南地名。一介书生,对故乡也做不了啥,唯一能做的是通过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这是刘震云对故乡的一种眷恋,一种感恩。
本书是刘震云酝酿创作了三年的小说。小说的叙事风格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板儿板儿的冷幽默却画龙点睛,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因而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拧出作家的汗水。更为重要的是,作家唯有用此语言,才有对应和表现作品的内涵: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和人类生态,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与人对话的中原文化和浮生百姓,却由于极端注重现实的农耕传统和性格、阶级、利益的不同,真正地生活在“百年孤独”当中。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本以孤独为主题的书,题材和主题都集中在孤独感上,孤独感在全世界有很多作品了,但把说话当成一个关注点是新颖的。 -
锦州之恋
《锦州之恋》为邢军纪、曹岩著报告文学,为军旅纪实类型,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1995-1996)、全军新作品一等奖,1995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
心比身先老
《心比身先老》又名《让梦穿越你的心》,为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心比身先老》表现的是一种现代性的焦灼。 我们很难想象,也不会忘记一个骑手纵马”由草原冲出来,横切公路,直奔机场“,这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镶嵌在童话里的是一群”既不能负责又不敢承诺“的现代人。
池莉的语言蓝天白雪般明朗轻盈,使这个很长的短篇在阅读中的感觉出乎意料的迅速。她所着力的并非沉思的深度,而是尖锐清新的对比。
池莉 ,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的特色,她写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汉特色有关,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反响强烈。
池莉著有小说《来来往往》、《烦恼人生》、作品合集《汉口情景》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50余项奖项,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
父亲是个兵
《父亲是个兵》是邓一光所作中篇军旅小说,曾经获得鲁迅文学奖1995一199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采用独特视角,以红军后代与现代人的双重眼光,重新审视父辈的生存状态。通过一系列片段情节,清晰地勾勒出一名老军人从军时和退伍后的生活,鲜活展现了一位老军人的独特经历,凸现出其迥异于平常人的情怀与性格。
父亲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是有柔情的男儿,更是正气凛然的永远战斗着的真正的兵。父亲身上烙印着一个军人真正的军魂,这高尚的军魂犹如一道光束,照亮了所有的黑暗,照亮了我们污浊的眼睛,照亮了所有可以藏污纳垢的地方。
中篇小说《父亲是个兵》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首届最佳优秀作品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上海市第三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武汉市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首届湖北文学奖荣誉奖、武汉市黄鹤文化奖、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荣誉奖。
邓一光,1956年8月生于重庆市,蒙古族。祖籍湖北麻城。当过知青,工人,新闻记者,自由写作者,文学刊物编辑,现为武汉文联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从事小说的写作。著有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 三十余部;短篇小说三十余部;电视剧剧本三部;出版有《邓一光文集》(四卷本),各类文学专著二十余部。作品多次被选载、介译到海外及入选各种版本的年选。 -
孤独与深思
《孤独与深思》是由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所写,苏利·普吕多姆的诗歌长于提示人心灵演算的隐秘、幽微的感受和体验。更长于分析,无论是灵感诗还是哲理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他创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01年,瑞典学院为了“特别表彰他的诗作,它们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
《孤独与深思》记录叙述了作家在生活、生命中一个个瞬息的触动,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价:“心灵深处对爱的渴求、无法驱散 的疑虑和忧伤,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些作品形式完美,措辞严谨,并富有一种精雕细琢的美感”,“优雅精致的诗歌语言,娴熟完美的表现艺术,……他那 些玲珑剔透的抒情诗篇充满了感情和冥想,呈现出一种高贵和尊严,更难能可贵的是那种丰富的情感与细致的思考完美地融为一体,使之独具魅力”,“他时常在自 己的诗作中充分地显示出善于置疑和思考的心灵;他爱从道德的范畴、良知的呼唤以及高尚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中探索人类在冥冥中的命运。“ -
罗马风云
《罗马风云》是德著名的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的作品,本书选取《罗马史》最精彩独立篇章,使我国读者得以第一次领略这部杰作的风采。
特奥多尔·蒙森是德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划时代的学术巨擘。1902年,瑞典文学院主要由于他的“里程碑著作《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而授予这位”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诺贝尔文学奖。
蒙森(1817-1903)自幼爱好古罗马历史,获法学博士后,曾赴意大利考察三年,五卷本巨著《罗马史》(第四卷未完成,1854-1885),是他30年心血的结晶。他以渊博的学识和民主主义观念,深入烛照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光辉地位的罗马社会,全面展观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风貌。作品光华四射,文笔洗练,戏剧色彩强烈,人物形象鲜明。被蒙森抨击进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手摔此书对作者说:“尊著我拜读再三,你看,封皮都快磨破了。”
蒙森的重要著述还有:《意大利南方方言》(1850)、《罗马编年史》(1859)、《罗马铸币史》(1860)、《民法集》(1866-1870)、《罗马公法》(1888)、《罗马刑法》(1899)等,由他主持编纂的《拉丁铭文大全》(16卷,1867-1959)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为此书所写的序文被公认为现代最精彩的拉丁散文之一。 -
鞋
《鞋》为著名作家刘庆邦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997—2000)。
刘庆邦的《鞋》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姑娘守明对一个男子默默的爱恋,以鞋为纽带传递她的深情与期盼,但故事以男子怀着内疚之心归还给她他俩定情之物的鞋而结束。守明是质朴纯情的,作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对爱情的那种憧憬和向往,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爱情冲动,从而成为这一群体的代表。刘庆邦以细腻地笔触分析了对初陷爱河的少女的心理。透过农村姑娘守明这一人物写出当今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爱的纯真与深切,对被爱的期盼,以及这一爱情内在的悲剧色彩。 -
清水里的刀子
《清水里的刀子》为石舒清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997—2000),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清水里的刀子》的成功,不仅得力于它的主题的深刻和敏锐,也得力于小说氛围的营造和故事的推演。通过对特殊情境下人与物微妙心理的探幽考微,将老人马子善与一头即将赴死的牛之间的情感叙写得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惊心动魄。清水里静静地躺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刀子。作品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宗教色彩,它告诉读者,它既是清洁的,也是神圣的。这篇小说的获奖以及在文学界产生的一定程度的冲击力,表明了石舒清在创作上的一次飞跃,给以西海固为创作母土的所谓“苦难文学”以洁净的精神内涵。
石舒清,原名田裕民,回族,1969年出生于宁夏海原县。1989年毕业于宁夏固原师专英语系,后任中学教师五年,任县委宣传部创作员三年。1999年调入宁夏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已出版小说集《伏天》、《苦土》、《开花的院子》、《暗处的力量》等多部,有作品被译为法文、日文、俄文等。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十月》文学奖,第五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 -
"小的儿"
《"小的儿"》为林希著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少年时期开始学习写作,16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小诗、短文,1954年发表过短篇小说。1979年他开始发表一些诗歌作品,1980年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无名河》获全国第二届新诗诗集奖。20世纪80年代后,他转型写小说,其中中篇小说《高买》、《丑末寅初》获《中国作家》年度奖,中篇小说《“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他已经出版有五部长篇小说,其中《天津百年》第一部《买办之家》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小说《蛐蛐四爷》被改编为话剧。他出版各类选集二十余部,散文集一部,近年出版有《百年记忆》,出版有关“胡风案件”的专著《白色花劫》,先后完成约近千万字写作。本书为其中短篇小说集,收录有2000年后四部新作,一部处女作,一部成名作,两部代表作,一部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一份印象记,一个对话录。 -
吹牛
《吹牛》为当代作家红柯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997—2000)。红柯小说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自身独特的审美风格,这种"浪漫的神性大美"从本质上源于红柯终极意义上的生命意识,在语言上体现为"陌生化"的语言追求,而在思维上则极力张扬想象。
红柯,原名杨宏科。2003年12月被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先后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是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
大老郑的女人
《大老郑的女人》为当代作家魏微所作短篇小说,2003年《人民文学》4期、《小说选刊》5期,入选2003年中国最佳小说选,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01—2003)。《大老郑的女人》是70后作家首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优秀短篇小说,作者魏微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关照弱势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为读者讲述了大老郑和一个半良半娼的女性的爱情故事,文字优美舒缓,读起来温暖而忧伤。
《大老郑的女人》写了一个小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风习演变,细致地刻画了这一过程中的人情世故、人心冷暖。你可以说小说的主角是大老郑和他的女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更可以说是这个小城。作者在写作上对风俗与人心的微妙变易、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的把握都极为敏感,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活动、连续、渐变的风俗画片。
魏微,女,原名魏丽丽,江苏人,广东省作协青年作家,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文笔细腻深刻,挖掘人性入木三分,获鲁迅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译介海外。1994年开始写作,1997年在《小说界》发表作品,迄今已在《花城》、《人民文学》、《收获》、《作家》等刊物发表小说、随笔近一百万字。散文作品入选《2002年最具阅读价值散文随笔》(上海社科),《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散文随笔卷》,《一代人的文学偶像》(中国文联2002年版),《作家文摘》,《读者博览》,《当代作家评论》,《散文·海外版》,《青年文摘》,《文艺报》,《散文选刊》,《名作欣赏》等报刊杂志。小说曾登1998年、2001年、2003年、2004年中国小说排行榜。2003年获《人民文学》奖。2004年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 -
发廊情话
《发廊情话》为王安忆所作短篇小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发廊情话》以风尘女子虚实掺夹的情话讲述,对世俗人生的一种人情世态作了生动逼真传神的艺术写照,它讲述的是一个象征性的故事,现实性很强,不同的是它和爱情有关,和女性主义也有关,意在指陈女性文学的现状和弊端。
《发廊情话》体现了王安忆对上海市民阶层人物的职业、语言、心态特点以及世风民情的精准把握与表现。这篇小说语言和叙事技巧是极其老到的,其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完全可以说洞幽烛微,语言与心理描写贴合人物身份,在基本以人物内视角进行的故事讲述和人物对话中,问或又跳出其外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描写女孩的神色表现,猜测女孩心理,仿佛有一故事的旁观者,虽不言语却在悄悄观察注视着这一幕,把一些隐藏在时间和叙述后的故事谜底,一点点揭去,这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灰蛇草线的伏笔,为理发师最后对人物身份的揭破悄然蓄势,由此也体现出了王安忆驾驭故事的艺术功力。
《发廊情话》让读者看到了人生百态的一种新变化,旧时代的娼妓热衷于为自己树贞节牌坊,现代的娼妓则热衷于谱写自己最为浪漫的情话传奇。这个自我感觉良好、口才出众、喜欢表现、善于掩饰的淮海路上的女孩,还有她口中富于传奇色彩的智商高人一等的老法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说,王安忆的上海市民众生相画廊中又增添了两个新的形象。
《发廊情话》这个精巧的富于隐喻意味的文本,以文学的形式来指陈文坛的是非,以象征来完成对整个小说价值的一种升华,既描写了当下的人情世态、回击了那些辱骂与挑衅,又代表着王安忆对一些所谓女性自传写作的一种嘲讽和真相出示,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当前女性文学创作中出现的“妓女文学”及对其作品的辩称和赞美。 -
厨房
《厨房》是徐坤的代表作,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读者评选的大众百花奖、《作家报》评选的“97年优秀小说奖”,并被频繁地收入各种小说选本里。本书以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讲述了一个厨房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寂灭,惟有心灵不可言说。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
《厨房》讲述了一场浪漫温柔的好戏与烟熏火燎的厨房联系起来,厨房里忙进忙出的枝子“每一个游动的心思都是最为本质的女性的心思,她那带着尊严的对男性的‘引诱’,她在受挫时用尊严撑起的体面”很难让每一个阅读者都漠然地呼吸顺畅。女人的厨房与男人的客厅各安其位,却最终还原为一个勘破虚伪、怯懦和自私的人性故事。
徐坤,女,1965年3月出生于沈阳,现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著作十余部。代表作有《厨房》、《白话》、《先锋》、《热狗》、《遭遇爱情》、《狗日的足球》等。曾获《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杂志优秀小说奖,获首届“冯牧文学奖”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
清水洗尘
《清水洗尘》为当代作家迟子建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997—2000),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清水洗尘》通过一件小事,细腻的写出了天灶的青春期心理变化,文章字里行间的明丽温暖。
《清水洗尘》不同于传统故事小说那样有着扣人心弦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文脉以及戏剧式的矛盾冲突,而是典型的现代派式的人物性格小说。文章截取洗澡这样一生活横断面,以天灶的心理历程为主线,将一些生活碎片连缀起来。文章的选材与立意都是围绕天灶的性格塑造来进行,使得天灶在青春期的心理成长变化得到鲜明的展现,也可以说是一篇成长小说。
迟子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曾获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伪满洲国》,小说集《逝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