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符谜案 |
作者:梁东云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4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檀香是一种生长于热带的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具有浓郁的芳香气息。从远古开始,世界上有不少民族将其用做墓葬、宗教、祭祀等活动的饰物。因此,檀香也就逐渐被赋予了某种神秘色彩。2007年10月,在西班牙,围绕着一块被称为“檀香符”的南美土著部落墓葬品,引发了一系列离奇的死亡命案……
寻找神秘的檀香符
赫克教授是一位比利时人类学者,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世界上一些地区古老神秘的“檀香文化”。
2007年5月,赫克教授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前往南美洲小国圭亚那考察。除赫克教授之外,小组成员还有5个人,即他的侄儿兼助理克莱曼、两个学生、一个随行的考古专家和一名翻译。
在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森林部落里,他们偶尔发现了一个被洪水冲开的墓冢。墓穴里的骸骨呈现出可怕的挣扎姿势。墓中除了几样简单的石头装饰外,还有一块被称为“檀香符”的陪葬品。这块“檀香符”约半尺见方,上面刻有一个面目狰狞的神头像,边缘有一些镂空的花纹和图案。
考古专家从被洪水冲开的墓穴判断,死者应该是几百年前一个部落首领的女儿。同时,他通过“檀香符”上的图案和对遗骸的痛楚姿态观察,断定死者生前是被活埋的。
为方便进一步研究,赫克教授决定带走墓穴里的遗骨和那块“檀香符”。
可这一举动当即遭到向导的劝阻,他说:当地流传一种说法,即死者的灵魂入土后就深深附着在“檀香符”里,不能被轻易打扰,否则,将招致亡灵复仇。
一位老法师也告诉赫克教授:“我们这里有一首很古老的‘檀香符’的歌谣,其中两句歌词是‘亡魂随符去,香尽升乐土’。既然你们执意要带走‘檀香符’,那么希望你们记住,假如日后这块‘檀香符’带给你们什么不幸和不祥的话,只有一个能化解的办法,就是把檀香的气味清除干净。”
赫克教授根本不相信这种说法,不过他还是用心地将这一席话记录在笔记本里。
复仇的檀香符
2007年12月中旬,赫克教授的小组抵达西班牙港口城市马拉加。他们租下一辆带空调的小型客车,先期将墓穴里的骸骨运往马德里的研究室。为安全起见,“檀香符”则由他本人随身携带。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运送骸骨的货车起程的当夜,年轻的翻译就在旅馆客房中忽然死亡。其死状非常可怕,面目发青,嘴巴大张,脸上流露出恐怖的神情。但死者却又分明显出一种挣扎搏斗的姿态。从死者房间的空气里还测出了檀香的气味。
不可能!赫克教授第一反应就是这3个字。因为头天下午,他亲自督促两个学生把“檀香符”锁进一个特制的小金属箱里,然后存到了旅馆的储藏室。而箱子唯一的钥匙一直就别在他的腰上。赫克教授带警察来到储藏室,里边的景象令所有人大惊:小金属箱不知怎么敞开着,“檀香符”居然直直地竖立在货柜顶上,房间里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昏暗的灯光下,那张驱病神的面容仿佛正带着微微的嘲笑俯视众生,使人有些不寒而栗的心悸。
翻译之死给研究小组成员心里罩上一层阴影,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言,却不约而同地联想起那个关于“檀香符”的传说—被惊扰的亡灵复仇。
可是考古专家凭着多年的经验认为:古代原始部落有时会爆发某些可怕的流行病,在医疗落后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大面积传染,人们会强行将染病者埋葬或焚烧。这次发现的墓穴死者可能就是在类似情况下被埋葬的,因此陪葬品里有一块祭慰亡灵的“檀香符”也不足为怪。从科学角度看,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病毒潜存在骸骨和“檀香符”的香味里?为尽快揭开谜团,考古专家打算提前赶往马德里,用先进的仪器检查送去的骸骨。
不料几小时之后,预备第二天出发的考古专家竟也在深夜暴死于客房内,现场状况与死亡原因跟翻译一模一样。而锁在箱子里的“檀香符”,又像自己长了腿似的跑了出来,只不过,这一次它端端正正地竖在考古专家房间床头的台灯下。
一周内的连续两桩命案引起了警方的关注,但是,他们也追查不到任何线索。最后,警方不得不将“檀香符”完好封存,派专人专车将赫克教授等连人带物一并送往马德里。
赫克教授一到马德里就请来几个医学家对墓穴里的遗骸进行检测。发现死者的病因是一种热带雨林地区常见的伤寒。这种病在爆发时虽有传染性,但致病菌也会随病者肌体的消亡而死亡,不会潜伏在骸骨中。
既然不存在病菌传染,赫克教授等人不觉都松了口气。于是放心地取出密封的“檀香符”,着手进行取样研究。
可是,刚刚平静了十来天,相同的情形又出现了—2008年一月,赫克教授的两个学生竟然也在实验室内离奇死亡。那块被用来研究的“檀香符”竖立在实验台上,驱病神圆瞪双目,诡谲地注视着前方。
一系列死亡案令向来镇定自若的赫克教授惶恐了,难道现实里真有所谓的亡灵附体吗?或者真的是那个附着在“檀香符”上的亡灵前来复仇?如果是真的,那么下一个是谁?
解谜檀香符
就在警方侦破的案件查无头绪时,马拉加的法医向马德里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尸体解剖报告。报告指出:尽管翻译和考古专家的死亡表现相同,但是,残留在死者身体和房间空气里的檀香气味却有别。前者的气味比较清新,应该是新鲜木质燃烧散发形成;后者气味带有陈腐性,而且没有燃烧后的焦味。
与此同时,一个马拉加旅馆的清洁工也回忆起一个细节:就在翻译死亡的那天傍晚,赫克教授的侄儿曾以底楼潮冷为由,吩咐清洁工将翻译客房的小壁炉烧起来。
至此,两条关联的线索使一个似乎游离于案件之外的人物—赫克教授的侄儿兼助理克莱曼进入警方的视线。但经警方调查,几次案发时,他都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
就在警方陷于困惑时,法医经过对几个被害者的体内物质比较,终于有了突破性发现:法医断定“檀香符”案件几名死者的死因正是吸进了一种罕见的南美箭毒。这种箭毒在平常状态下只具有麻醉功效,但在高温作用下则会产生强烈的迷幻性,使人在幻象中看见非常恐怖的图景,从而导致人体无法承受的肌肉的剧烈惊厥和心动过速,而且中毒者在死前会痛苦挣扎,状态类似窒息的样子。
所有的矛头几乎都指向了克莱曼。于是,警方立即向赫克教授摊牌,提出了对克莱曼的诸多怀疑。赫克教授与警方进行了一次私下协商。
2008年2月的一天傍晚,克莱曼像平日那样去叔叔的办公室,准备一起回家。可是赫克教授却告诉他:“现在是非常时期,围绕‘檀香符’前后发生的事情太令人费解。如果真的有亡灵复仇,恐怕接着就该是你我的性命了。”
克莱曼问:“您有什么好办法吗?”赫克教授点头道:“还记得那个法师的忠告吗?‘亡魂随符去,香尽升乐土’,没准儿依照这个法子除去‘檀香符’的香味就能化解灾难。我请了几个朋友,让他们明天来实验室,用化学药剂清除‘檀香符’的气味。”这时,克莱曼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克莱曼知道,叔叔现在要去街边的餐厅吃晚饭,于是他找了个理由留下来。从窗边目送叔叔远去的背影后,他随即迅速返回隔壁自己的办公室。
很快,克莱曼就拿着一个小提包再次来到实验室,此刻他的双手戴上了橡皮手套。只见他蹑手蹑脚走到实验桌旁,熟练地拧下40瓦的台灯泡,换上一个100瓦的灯泡;然后,他用事先配备的钥匙打开装“檀香符”的金属箱,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小玻璃瓶,用软刷饱蘸瓶中的无色液体,再刷到“檀香符”上。之后,又将房间里几扇半开的窗户关紧。一切完成后,他轻轻吹了声口哨,朝大门走去。然而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大门被撞开,埋伏的警察对克莱曼出示了证件。
警方在克莱曼的小提包里找到了那种南美箭毒,在铁证面前他不得不坦白:原来,在这次南美考察途中,克莱曼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得知,两家欧洲机构决定在4年内出资700万欧元资助“檀香符”研究课题。这个消息激发起他内心的贪念—如果所有参与考察的人都死去,他不仅能独自拥有700万巨额资助,而且还能凭借大量第一手资料,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这可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于是,克莱曼扣下资助的消息,并以好奇为由找翻译帮忙从土著人那里买下箭毒。回到西班牙后,他找机会复制了金属箱的钥匙。因为担心翻译泄露他买箭毒的事情,所以他“实验”性地将一块浸了箭毒的普通檀香木片放进了翻译客房的壁炉内……第一次谋杀成功后,克莱曼目睹了因迷惑而引起的人心浮动,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用同样的手段接连除掉了其他几个人。但后来因为警方的介入,他本想等风声平息一点儿后再除掉叔叔,不料赫克教授“先发制人”,提出请人清除“檀香符”的香味。而那种箭毒本身带一点儿淡淡的酸味,必须借助浓郁的檀香气味掩盖。克莱曼害怕事情败露,于是决定提前实施谋杀。可谁知道机关算尽,还是落入了警方和赫克教授设计的法网。
“檀香符”谜案终于真相大白,但唯一幸存的赫克教授感慨万千。他在自己即将出版的论著序言中写道:“数年研究,我关注过太多远古文明里人类自身的‘恶’,而且总在天真地庆幸那一切都已深埋于黄土。可是这一次,一个虚无的亡灵却激发出一朵活生生的灵魂的恶之花,它恣意地开放、凋谢,它比檀香符更值得探讨和研究。”
(有所思摘自《世界文化》
2008年第8期,刘展国图)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